分享

​运用大黄附子汤的若干问题

 百创科技 2019-02-18
【方药歌诀】大黄附子汤细辛,阳虚寒结便不通,
手足不温有发热,通阳通便能温肾。
  【组成】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5g) 细辛二两(6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二升
。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
二升
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临证答疑】
1、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方药组成?
答:理解大黄附子汤方药组成,温阳药附子用量为三枚约
15g
、细辛用量为二两约
6g
,寒下药大黄用量为三两约
9g
,附子、大黄、细辛用量比例是5∶3∶2,方药组成及用量决定功效是温阳散寒通下。
2、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中附子大黄用量?
答:张仲景设大黄附子汤主治寒结证,用附子为
15g
温阳散寒,根据治病需要非用大黄则不能通下寒结,而用大黄又有寒凝弊端,所以用附子、大黄,必须按比例调配用量,选用附子量必须大于大黄,取大黄通下而不助寒,取附子温阳而不燥化,若用量调配比例失衡,则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3、怎样煎煮与服用大黄附子汤?
答:张仲景设大黄附子汤用法,以水煎煮方药约15分钟,去滓,每日分3次温服。
再则,运用大黄附子汤,附子不久煎,大黄不后下,诸药同煎约15分钟,以攻下寒结。
4、怎样确定第2次服用大黄附子汤?
答:张仲景设大黄附子汤用法而论“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根据张仲景所论而推测第1次与第2次服药间隔大约25分钟,只有如此服用,才能更好地使方药发挥治疗作用。
5、服用大黄附子汤有何注意事项?
答:运用大黄附子汤,必须因人而确定用量。若是强壮之人应适当加大汤药用量,而消瘦之人则应酌情减少汤药用量,以此使汤药用量与病变证机切切相应。
6、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病变证机?
答:张仲景设大黄附子汤主治病变证机是“此寒也”,指出运用大黄附子汤,方名虽以大黄为首,但主治病证是阳虚证或寒结证。
7、怎样变化运用大黄附子汤?
答:运用大黄附子汤是主治阳虚证或寒结证的重要代表方,而结合临床用方治病体会,认为大黄附子汤虽主治寒结证或阳虚证,但也能主治寒结证或阳虚证夹郁热。如病有轻微口渴、或舌红苔薄黄等,用之常常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理解大黄附子汤中大黄,若无热证则发挥通下作用,并制约附子温燥之性;若有夹热则能既通下又兼泻郁热。可见,大黄发挥治疗作用因病变证机不同而能发挥不同治疗作用。
8、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
答: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的辨证重点有二:①“胁下偏痛”病变部位在胃脘腹部,病变证机是寒气凝结不通,病证表现是脘腹疼痛;②“胁下偏痛”即胁痛,病变证机是寒气逆乱而上冲于胁。
9、怎样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发热”?
答:理解大黄附子汤主治“发热”的辨证重点有二:①辨“发热”的病变证机是正邪斗争,既可能是寒证,也可能是热证,辨发热症状不是热证所独有;②辨“发热”应与热证之发热相鉴别,热证发热有口渴、舌红;而寒证发热则无口渴,舌淡苔白。
10、怎样合方应用大黄附子汤?
答:运用大黄附子汤,若夹气虚者,可与理中丸合方应用;若夹气滞者,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方应用;若寒甚者,可与四逆汤合方应用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