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唐诗三百首》就够了?看我给孩子补习诗歌

 helloxbb 2018-06-28

现在提倡给孩子们教授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古诗词的诵读成了重要内容。但一般家长和教育机构,都把读古诗词集中在唐诗宋词上,尤其是《唐诗三百首》,更成了必选。但实际上,中国的诗歌虽以唐为胜,但自唐以前,也有不少名篇佳作,有些甚至是唐诗的源头和老师。因此,一笑在给孩子讲诗歌的时候,虽然也是以背诵《唐诗三百首》为启蒙,但囿于市面上对唐以前的诗歌不甚重视,尤其是在给孩子的入门读物中,唐以前的古诗少之又少,大部分着重于注释翻译,忽略了赏析和相关知识的介绍,所以干脆自己动手,多方收集资料,编写了《一笑聊知·诗经》和《一笑聊知·楚辞》两份PPT。

一笑不敢把自己的学识与大学教授、专家相比,但二十余年的广告文案生涯却给了我化晦涩为通俗的经验,所以仅仅是给孩子做入门读物,基本还是够了的——这一点可以从我家孩子的反映上看出,连《天问》、《离骚》这样公认难懂的楚辞,在小学阶段也都能够看明白、理解。为了得到更多的意见,我把两份PPT里面的内容还拆成了一篇篇的文章,发在个人的宫中号和今日头条上——你翻翻我以前发表文章的记录便可以看到了。

返回正题,《楚辞》讲完我该讲什么了呢?

没错,今天要讲的,就是——

上承《诗经》下启隋唐,民歌升华为《乐府》

秦统一六国后,以严刑厉法治国,在文化上也进行了严格管制,并有“焚书坑儒”之举,加之秦二世而亡,除了一首《易水歌》,秦朝几乎没有出现什么出名的诗歌。

反倒是秦朝末年,楚汉争霸,作为争霸的双方主角——刘邦、项羽,分别贡献了《垓下歌》、《大风歌》等名篇。

汉朝建立后,沿秦制设乐府令,掌宗庙祭祀之乐。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立乐府,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书 艺文志》)。

魏晋时, 乐府的概念由政府机关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这种继承了《诗经》传统,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就叫做“乐府”。

汉魏南北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甚至于到了唐代,这些乐府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李白、白居易、杜甫等都写过乐府体裁的诗。

宋元以后,由于词、曲也是配着音乐来唱的,所以也叫作乐府,但文学界一般不会把它们和汉乐府看作一类。

接下来一笑要讲的,就主要是这个汉乐府了,考虑到时间的延续性,还兼顾了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名篇。

虽然汉晋均有政府组织收集诗歌,但集大成者还是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并细分为12类:

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其中,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也就是说,如同《诗经》一样,在汉乐府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其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

汉乐府里面的民歌内容极其丰富,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

在艺术上,汉乐府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更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