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记录2012年6月22日
王某,男,46岁。
主诉:尿血,腰痛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开始肉眼血尿反复发作,伴腰痛不适。近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石科就诊。B超检查:双肾结石,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并结石。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手术,故求诊于周老。患者痛苦面容,腰酸痛不适,舌质红,淡黄腻苔,脉弦。

既往史:肾结石3年,每年夏季发作。
过敏史:青霉素、蘑菇。
体格检查:左侧肾区叩击痛。
辅助检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B超所见:双肾大小形态尚可,实质回声均,肾盏未见扩张。右肾下盏强回声,直径约lcm。左肾上盏强回声,直径约0.6cm。左肾盂、肾盏扩张,肾盂宽约2.3cm。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宽约0.7cm,距肾门6~7cm处可见强回声,直径约0.8cm。右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未充盈。前列腺大小约3.3cm×4.2cm×3.7cm,实质回声欠匀,内可见钙化,直径约0.6cm。
超声提示:1.双肾结石。2.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并结石。3。前列腺增大并钙化灶。
中医诊断:石淋。
西医诊断:双肾结石,左肾积水,左输尿管结石。
辨证:下焦湿热,凝结为石。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处方:萹蓄10g,瞿麦10g,川萆薢10g,枳壳10g,青皮10g,黄芩10g,车前子(包)10g,黄柏10g,泽泻10g,石韦10g,海金沙20g,生地黄15g,元胡10g,连翘10g,赤小豆10g,肉桂6g,冬葵子10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继承人按语】
患者B超提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舌质红,苔黄腻,表明下焦湿热;又患者每于夏季肾结石、肾绞痛发作已3年,且今年发作于夏至第2天。夏季多夹湿邪,湿邪较盛,也说明本患者发病与湿热有关。故辨证为:下焦湿热,凝结为石。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中萹蓄、瞿麦、川萆薢、石韦、海金沙、冬葵子,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车前子、泽泻、赤小豆,清热利湿,增加通淋排石之功。积壳、青皮、元胡,理气止痛。连翘、黄芩清热燥湿,黄柏清下焦之湿热。恐方中利水渗湿药力过猛,容易伤阴,故配伍生地黄,防止渗利太过耗伤阴液。方中肉桂一味,药性属温,似与处方功效不符,实则起到鼓舞气血流通之用,以促进排石。
服药期间患者尿血、腰痛时有发作,舌质淡红,淡黄腻苔,脉弦滑。
证治同前。
处方:萹蓄10g,瞿麦10g,川萆薢10g,枳壳10g,青皮10g,黄芩10g,车前子(包)10g,黄柏10g,泽泻10g,石韦10g,海金沙20g,生地黄15g,元胡10g,连翘10g,赤小豆10g,肉桂6g,冬葵子10g,赤芍10g,金钱草20g,吴萸5g,姜黄6g,乌药10g,鸡内金10g,荔枝核10g,酒大黄3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继承人按语】
患者尿血、腰痛表明结石正在活动期。此时应抓住时机,一鼓作气,加大排石力量。故处方在前方基础有所加强。金钱草、鸡内金增强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之功。姜黄、乌药、荔枝核三药性温,与吴萸一起鼓舞气血流通,促进排石;三药尚可理气,可增强止痛之功。因尿血已调,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方中配伍赤芍,活血化瘀以止血。

患者于7月14日到人民医院结石科复查B超,超声所见:双肾大小、形态尚可,实质回声均,肾盂、肾盏未见扩张,右肾下盏强回声,直径约0.9cm。左肾上盏强回声,直径约0.5cm。超声提示:双肾结石。
患者已无血尿,腰痛未发。
输尿管结石已无,肾积水已无,患者病情稳定。周老说:可以停药。
【继承人按语】
周老认为泌尿系结石多因下焦湿热,蕴结成石;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法。选药组方情况如下:
1. 清热利水通淋排石药为主。常用:萹蓄、瞿麦、萆薢、金钱草、海金沙、石韦、鸡内金。
2. 配伍理气之品。常用:枳壳、青皮、乌药、姜黄、元胡。理气可以止痛。
3. 少量温热之品,如肉桂、吴萸、乌药等,以鼓舞气血流通,加强止痛、排石。
4. 配伍化瘀之品。常用赤芍。瘀血祛则血可止,用于血尿不止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