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研究丨医改对医药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影响研究

 lwdalian 2018-06-28

摘要

医药行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特别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及其配套政策的出台对医药工业、医药商业的升级调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医药行业改革主要通过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对医药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的着重点产生影响。


我国医药行业改革日益深化,医药、医疗方面的配套政策不断增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制度不断推进,对医药工业、医药商业领域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医药行业政策

(一)医药政策

为了改变医药工业散乱现状,提高药品质量,政府不断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管。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该意见对评价对象、评价时限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界定,要求国家基药目录中07年10月前批准上市的化学仿制药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前完成生物等药性评价,除特殊规定外,逾期不再注册;其他剂型仿制药自首家通过3年后,不再注册。该项规定涉及到289种药品。并且,该意见明确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生产企业可以在特定地点申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机构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申请基金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


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各省相继出台政策落实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价格、采购等方面的优惠。目前,由于生物等效性评价机构数量、评定费用的限制,截止2018年3月底,只有1.7%左右的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备案中有71种药品只有不到3家企业进行一致性评价申请,部分药品甚至没有企业进行一致性评价申请。

(二)医疗政策

为了降低医药价格,在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占比达到80%的背景下,政府主要针对医疗机构采购、服务价格构成、医保支付以及医疗体系进行了改革。


2016年12月,医改办发布《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提议2018年底前在各地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流通,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结算配送费。“两票制”具体是指一个制药企业对一家医疗机构供应药品一般只能委托一个经销商,旨在通过压缩流通实体,达到抑制药品终端价格超高差价率的作用。


2016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2017年病种收费改革以及其他配套政策从分级诊疗、取消药品加成、医保门店资质开放、病种医保支付等措施促进了医疗处方外流,进而对医疗零售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医药改革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影响

(一)医药政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配套政策旨在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预计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的信用风险。


1、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会增加医药技术研发在企业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

医药行业是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研发、临床试验、上市周期较长,风险较高,我国药企核心技术普遍较弱。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核心是提高药品质量,促使医药领域的并购,减少重复建设、无明显优势的企业数量,而在此过程中,核心技术是避免企业破产的主要决定因素。


2、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配套政策可以增加行业集中度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呈现民企为主、较为分散的特征,一致性评价措施从优先采购、优先支付等方面为具有生物等效性的少数仿制药企业提供了抢夺市场机遇,通过评定费用、药物质量等门槛促使规模较小、利润较低的中小制药将陆续退出市场。


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配套政策会增强进口替代、提高仿制药品价格,进而增加通过评价的药企盈利规模

我国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原研药具有价格、规模上的绝对优势,相对于国内的仿制药,原研药具有市场垄断性地位,而我国市场上原研药大多来源于国外。在我国基药政府定价模式下,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企在疗效保证的同时,通过性价比优势可以引导对进口原研药的进口替代。同时,各省政策通过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采取采购竞价分组、直接询价等措施增加了仿制药价格上升空间,对通过仿制药评价的主体可持续收入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升级、设备改造、费用支持带动现金需求增加,需要重点关注企业投资计划和一次性费用缓冲资金。

(二)医疗政策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影响

“两票制”及医疗价格改革分别对医药流通、医药零售企业风险变化产生影响。


1、“两票制”改革促使医疗流通领域行业集中提高

我国医药工业企业由于资金、人员的限制一般采取低价代理的销售模式,“两票制”及药品经营政策的出台,促使上游医药制造企业基于部分省份配送商数量的限制及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具有较强资金垫付能力,将医药配送和代理业务倾向于销售、配送一体化的全国型和地方龙头型医药流通企业,使规模较大的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以及地方性医药商业龙头将通过外延性和内部增长手段逐渐替代释放的市场空间。


2、“两票制”政策的实施也会增加流通企业和医药制造企业资金流通的压力

公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药体系中较为强势,对药品销售具有直接的控制力度,所以倾向于较长的付款周期,我国医保支付政策保证了上游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小。“两票制”使得医药流通企业从转销(销售到其他商业企业)模式集中到纯销(销售到医疗机构)模式中,无法分散垫资的压力,所以医药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短期内会快速增加,企业具有经营现金管理风险。


3、医疗价格体系改革会提高医药零售行业集中度

分级诊疗、取消药品加成等不断改变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处方外流趋势底定,促进品牌、服务、运营管理较强的连锁零售药店的发展,单体药店数量逐渐减少。

三、大公供应链金融在解决医药融资信用风险中的作用

医药改革会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加大行业集中度,逐渐增加上层企业资金回收压力,医药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大公供应链金融体系以科学信用理论为基础,以审慎为原则,通过对核心企业和其供应商各个方面的评价,合理估量企业对抗医改导致的经营风险及债务偿还风险,最终为资金分配提供引导支持作用。

整体而言,医药、医疗领域改革会促进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领域转型升级,改变医药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进而对企业流动资金充足性产生较大的挑战。而大公供应链金融体系可以为具有技术、渠道等优势的核心企业供应商融资提供支持。


文/张雪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