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哪里的烧烤最好吃?看完这片就知道了

 个人图书馆棒哒 2018-06-29

 

高能预警:本篇推送毫无人性,对减肥人士极度不友好。


时间不早了,是时候为各位呈上一些令人身心愉快的画面了,包你看了之后如痴如醉,浑身的脂肪都嚣张起来了。



朋友别哭,别咽口水,别去管体重秤上的数字,此刻勇敢地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吧↓↓↓



以上这些惨无人道的画面,都出自最近一部新晋国产纪录片——《人生一串》


尽管它对深夜看片儿的观众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冲击,但大家还是很给面子地打出了豆瓣9.0的高分



记得中国版《深夜食堂》恶评如潮时,很多人都说那种安静精致的氛围让中国观众没有代入感。要找本土化的深夜食堂,得去半夜11点路边的烧烤摊和大排档。


现在,这部良心的纪录片做到了。它十分直接又细腻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是真的爱吃烧烤爱到骨子里啊。



看这部纪录片最直观的感受是,中国地大物博,原来烧烤在不同的地方能做出那么多不同的花样。


在四川大凉山脚下的西昌,人们热衷的是火盆烧烤。七八年前还只被当地人当做夜宵的食物,今天已经成了大家钟爱的正式晚餐。



片中记录的老板,自己家的生意以凉山小猪著称。用小米辣、盐、油腌制的画面已经让人开始浮想联翩——



带皮烤出来的成品更是表皮金黄较脆,内里鲜嫩多汁。反正正在写稿的小编此时很希望自己是贞子,能爬到屏幕里。



更有趣的是,当地人吃烧烤时也是一副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头。能歌善舞的彝族妹子对着老板唱起了充满民族风情的劝酒歌,一片相当美好的生活图景。


在云南昭通,人们爱吃的则是“论把卖”的牛肉小串


这里的串不能按份数点,而是要一大把、一大把地点,按钱论的——“老板,来五十块钱的!”“再加一百块钱的!”这么吆喝的,一看就是本地人。


因为小串的确很小。可是它胜在鲜嫩又入味,没烤熟的时候就在特写镜头里邪恶地散发着汁水丰富的气息。



熟了之后撒上当地人爱吃的辣椒面,更是绝了。当地人有多爱小串配辣椒呢?片中是这么说的:辣椒放少了,是要出事滴。



在大西北沙漠生活的罗布人,烤串的画风则狂野多了。


他们钟爱的羊肉串,签子老粗,羊肉块老大,烤架还是现用石头在地上垒的,可以说是烤串中的自然主义流派了。



但是,人家当地的羊肉品质是一流的。罗布人烤羊肉串的手法也因此既粗犷又细腻——只需洒一把粗盐,就能完美释放罗布羊的鲜甜。


看看这位波澜不惊的大叔,手中仿佛捧着全世界,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到了广东湛江,烧烤业也一样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三面环海的湛江,盛产优质生蚝,酷爱生蚝的当地人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没有烤生蚝和大排档的湛江夜晚,是不值得过的。


生蚝这种神奇的食物,长得光溜溜圆乎乎,本来就很能诱使人想起它顺滑柔软的口感,在特写镜头下更是让人有种想犯罪的冲动。



更加暴击的是当它和灵魂伴侣——蒜蓉——痴缠在一起,在烤架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最后再佐以葱花端上餐桌的一瞬间。(以下连环暴击高能预警)



写到这里,容我先拿手机点个外卖。


要说会吃,还是广东人会吃。除了地球人都知道的蒜蓉烤法,湛江本地人还热衷于不掀盖子、不加调料直接上火烤,配上酱油和芥末的蘸料,要的就是那个原汁原味。哦对了,吃肉前还要先一口喝下壳里鲜美的汁水……



啊,暴击+1!


不过更更暴击的还在后面呢:片里采访的一位老板,人家卖的生蚝两块钱一个。


那我就想问问老天爷了:大家都是人,为什么口福和口福的差距这么大?!



烧烤这东西遍地都是,人人都吃过,看似千篇一律,可是在《人生一串》里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地方的烧烤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真的像是人生一样形形色色。


但它们都有一个逃不过的共同点——滋滋地冒着让人能忘记肥胖恐惧的幸福之油,传递着用视觉就能感受到的香气,让屏幕前的外地观众流下饥饿而渴望的泪水。


那么问题来了,人们为啥那么爱吃烧烤?


好吃当然是一个答案。尤其是吃久了,会特别喜欢自己很熟的某一家,因为它真的吃起来比别家更好吃。


这部纪录片的一些小细节也揭露了,有些烧烤特别好吃是真的有道理的。别看这些老板们做着小本生意,却像操着米其林大厨般的心。


比如前文说到的西昌特色烧烤小猪,它所用的小猪不是随随便便的小猪,老板只能到大凉山里的彝族人家才能买得到。


彝族大姐的褪猪毛手法也十分讲究:要用烧干蕨草和松塔的火给猪褪毛,这样蕨草的香味还能渗入肉里。



昭通的小串串,之所以鲜嫩多汁,是因为必须选用三岁左右的小牛,肉质最佳。



而且这种小串,串起来也费时费力,据老板介绍每天店里要串一万五六千串。为了最终细嫩入味的微妙口感,就算是手上贴满了胶布穿串老手,也不得不忍受这种痛苦。(突然想起了创造101的鸡爪女孩徐梦洁



再比如罗布人的纯天然羊肉串,真的十分纯天然,他们对烧烤的一切环节都很讲究。


烧烤节奏很讲究:不能急,烧烤之前才开始用木头练炭。


串肉签子也要讲究:城市里的“红柳烧烤”,用的签子可能是统一加工过的,但罗布人的红柳签子必须要用刚砍下的树枝,当场打磨,因为这样才能有木头的清香,而不仅仅拿它当一根签子。



而且许多烧烤店,都会有自己秘制的卤汤或调料,差一点点都不是食客熟知的味道。烧烤店千千万,而让他们有别于彼此的,正是在这些细节上的用心。


所以说,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真的随处可见。只要够认真,就算是烧烤这种并不高大上的食物,也是可以有工匠精神的。


不过有时候,这种执着也可能会导致烧烤界人士走上一条暗黑之路……


指的是,有些烧烤执着于一些奇奇怪怪、不好烹饪、但就是让人欲罢不能的食材。


《人生一串》勇气可嘉,他们怕不是第一部把各种吓人的烧烤食材放到特写镜头下公开处刑的纪录片。


关键是,这些食材还都不好做,烧烤老板们也是够难为自己的了。


好接受一点的,比如脑花



吃火锅涮过脑花的都知道,这是一种多么难伺候的娇贵食材。容易散,不好熟,煮太久了又发干。能把脑花烤得出神入化的店,还真不多。


进阶的,有“我之蜜糖、彼之砒霜”的蚕蛹,据说是大东北烧烤界的扛把子,一个里面的营养含量顶仨鸡蛋。


但是蚕蛹的缺点是不爱入味,所以烧烤店老板在烤它的时候不惜打翻调料罐子,构成了东北烧烤的重口味底色。



再重口一点——哪位勇士吃过烤蚕皮


别看它猛一看长得跟烤苦瓜似的,纪录片说了,这可是必须要跟老板喝了酒才能换来的特供。因为不仅要经过很恶心的步骤才能取下蚕皮(这里就不放图残害社会了),还要把握住那个极为微妙的时机,才能烤出酥到骨子里的脆感



除了视觉冲击,我国人民还很爱烧烤那些给人带来心理冲击的神物。


秉承着吃啥补啥的传统精神,你可能吃过各种烤腰子、烤蛋蛋,但在这部纪录片里,你可能会第一次见到可怕的人类是如何一把把蛋蛋薅下来的!没有一点点防备……



羞涩的女生也可以长长见识,以后见到这样的↓↓↓别当它是烤鸭肠/面条/电话线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猪鞭。



但真正的大杀器,还是广西百色的烤猪眼睛


对不起我实在没勇气截图了,只能简单形容一下一盆子猪眼睛是什么魔幻画面:你看这个眼它又大又圆,你看这个签它又粗又长……


而且烤猪眼睛是很辛苦的!如果炙烤过热,眼球就会爆裂(……),要不断翻动20分钟才行,温度过热的时候还得歇会儿再烤,总之是十分考验手艺的。


而那个咬在嘴里让人又害怕、又期待又欲罢不能的爆汁现场,是酱婶儿的↓↓↓



顾客吃猪眼睛的时候戏贼多,看看这家烧烤店老板——被旁白叫做“暗夜女王”有多淡定。毕竟人家跟圆溜溜的猪眼睛一坐就是一晚上,频频对视……年轻人啊还是见识太少!



所以说,尽管大家都爱吃肉,但是我们熟知的烧烤也并不拘泥于肉。以中国人的烹饪智慧,烧烤架烤世界大概并不是梦。


有时候,烧烤甚至不止是一种吃饭方式而已,它也像一种生活方式。


比如纪录片中讲到的,有的店会用很复古的方式烤土豆。顾客掰开土豆的那一刻,仿佛重新拥有了童年的味道。



有的地方,烧烤的节奏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悠然。


比如以豆腐为特色的云南建水,他们最爱的烧烤豆腐根本急不来,一顿烧烤能让本地老师傅坐在店里从早喝到晚。


每个人心平气和地坐在小店里,能不顾天光地任意放松,这种悠哉悠哉的景象在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一线城市,实在太少见了。



话说回来,我们这些市井老百姓之所以喜欢烧烤,也正是因为它承载着平易近人的生活方式吧。


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而烟火气,正是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哲学。


烧烤的烟火气让人喜欢,就是因为它一点架子都没有。


深夜觅食,烧烤不会因为太隆重而拘谨,也不会太随便而失去味道。它总是正好在最容易饥饿和脆弱的深夜,恰到好处地给人肉体和心灵的安慰。


吃烧烤的人,也不用顾忌太多。加班结束后西装革履的也好,大裤衩子配拖鞋也罢,烧烤摊前人人平等。没有应酬酒桌上的虚伪,没有同学饭局上的较劲,能在深夜一起撸串喝酒、哭过笑过的人,一定都是真心的伙伴。



何况,谁说烧烤一定要结伴才能一起吃?


那些在大城市独自漂泊的年轻人,也许很难在深夜叫来一个人陪自己吃烤串,可是一个人也能走出家门,去烧烤摊前享受片刻的清闲啊。


毕竟很多事情,在一句发自肺腑的“好吃”和一个真心的笑脸面前,就都烟消云散了。哪怕暂时的也好。



大概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种说法吧:“最好吃的烧烤摊,在你家楼下”


当你对哪家烧烤摊念念不忘,总归是在念念不忘那里的人、事、情。味蕾的记忆或许会减弱,可是当它转化为情感,就会变成身上的烙印。


就像纪录片中的一个大小伙子说的,自己离家在外,想家的时候除了想妈妈,还想的就是这一口烧烤。


我们啊,最擅长的就是在食物身上移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