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监测血糖,常犯这六个错

 茂林之家 2018-06-29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治疗期间是否有低血糖发生以及了解自己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并为调整饮食或用药提供依据。

但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检查结果要准确可靠,为此,在监测血糖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以下错误。

错误一:为了抽血化验而暂时停用降糖药

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患者都不宜停药。

化验空腹血糖时,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同样,化验餐后2小时血糖时,当餐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因为化验的目的是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因此,患者千万不要因为抽血化验而擅自停药,这样得出的化验结果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错误二:检查前故意比平常少吃

有些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但却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因此,在检查的前一天晚上,患者应像平常一样进餐,并保持良好的睡眠。另外,次晨抽血化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抽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真实可信。

错误三:查“空腹血糖”抽血时间拖得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化验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过长而偏低,当然也有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吉反应”)。

此外,早晨抽血太晚,还使得早晨和中午的降糖药服药相隔太近,药物作用相互叠加容易造成低血糖,因此,往往需要临时减少中午的药量。

错误四:把“餐后2小时血糖”误认为是“吃完饭以后2小时的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这里所说的“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患者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而不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

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错误五:血糖监测只查空腹血糖

许多糖尿病人对餐后血糖重视不够,往往只查空腹血糖而很少检查餐后血糖。其实,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首先,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是餐后血糖首先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所以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其次,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因此,糖尿患者在监测血糖时,不仅要检测空腹血糖,还要检测餐后血糖。

错误六:根据有无症状来决定血糖监测

有些患者只有在出现自觉症状时才去查血糖,这种做法显然不妥。

首先,血糖轻度升高时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时间久了同样会引起慢性并发症。

其次,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不同患者对血糖变化的感知差别很大,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迟钝,尽管其血糖很高却没有明显的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等),如果这些人平时不注意监测血糖,高血糖状态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三,“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不监测血糖,即使所用药物已经失效自己也浑然不知。

因此,广大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监测时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

作者:王建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