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心肺有病而鼻不利”--王洪图医案3则

 jiezhukuaile 2018-06-29




大师讲经典

《素问·五脏别论》云:“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

肺司呼吸,鼻为肺窍,肺病而呼吸不利或鼻不闻香臭最为常见;

心有病而鼻不利者相对较少,因而容易忽略误诊,延误病情。


临证应用

【举验1】

王某,女,42岁,北京某中学教师,1979年春季诊治。

患“冠心病”数年,心电图ST段明显改变。

左胸闷痛,时轻时重,严重时每日发作胸痛10余次,每次持续1~3分钟不等。

近来又趋严重,已病休月余。

尚有颈项不舒,心烦,失眠,舌质暗,苔薄白,脉左弦细、右弦缓。

 

证属痰湿内阻,血脉瘀滞。

治以祛痰湿通经脉之法。

 

茯苓15克,杏仁10克,茜草10克

红花10克,清半夏12克

全瓜蒌12克,葛根12克,

旋覆花10克(包),川芎10克

炙甘草6克,赤芍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剂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遂上班工作。

 

1980年7月,因王教授有教学任务,未到医院应诊,该患者找到其教研室,要求继续为其治疗,

并讲述此次发病及诊治经过: 1周前突然感到鼻塞呼吸不利,一直不能消除,于是到某医院内科就诊。


内科医生因其“主诉”鼻塞不利,而建议转五官科诊治;

五官科医生对鼻部进行了详细检查,无异常发现,因而未予治疗,嘱其回家静养,观察变化。


但自觉症状愈加严重,无计可施,乃将旧日服用过的上述处方找出,购药2剂服之。药后鼻不利症状明显缓解。

观其临床表现,与1979年春季发病时无太大差别,仅略感鼻塞与以往不同。于是仍用前方加减治之。

 

茯苓15克,杏仁10克,红花10克

生苡仁15克,茜草10克

旋覆花10克(包),葛根2克

赤芍15克,炙甘草6克,桔梗10克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药后呼吸通畅,其余症状明显缓解,复上班工作。


【举验2】

李某,女,60岁,1990年6 月29日诊。

胸闷痛10年,先在左侧,近年牵及右胸亦痛。

原在冬季吸入冷气时发作,近年无论冬夏经常发作胸痛,其痛放射至左肩臂。

胸闷,嗳气则略缓,大便偏干,二日一行。睡眠不实。

自今年春季发生鼻不闻香臭,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

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数。

即做心电图检查ST段下降。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证属痰湿内停,瘀血阻滞。

治以宣畅气机,祛痰活血。

 

上肉桂2克,炒枳壳12克,郁金10克

浙贝母10克,云茯苓15克,荷梗10克

杏仁泥10克,生苡仁5克,茜草10克

红花10克,旋覆花10克(包)

炙甘草6克,沉香粉1克(冲服)

10剂水煎,每日服1剂。

 

7月16日二诊:服药期间有数日胸痛未作,近2天来发作又频,别无变化。

上方加减。

 

云茯苓 15克,杏仁泥10克

浙贝母10克,广郁金10克

泽兰10克,茜草10克,红花10克

旋覆花10克(包),紫苏梗10克

台鸟药10克,丹参15克

砂仁5克(后下),川芎10克

生苡仁15克,炙甘草6克

10剂,煎服法同前。

 

7月20日电话云:胸痛缓解,鼻已能闻知香臭等气味。

嘱其原方再服。


【举验3】

韩某某,女43岁。2004年5月10日诊。

鼻塞,呼吸不畅,胸痛掣背,失眠。曾外用“达芬林”喷鼻,呼吸稍通畅。

五官科给其作“鼻腔微波手术”,无效。

舌暗胖苔白腻,脉细弱,大便调。

 

证属心血瘀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经

丹参15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

荷梗10克,浙贝12克,

杏仁10克,茯苓15克

生苡仁12克,藏红花3克

茜草10克,旋覆花(包)10克

炙甘草6克,柏子仁12克

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17日再诊。睡眠好转,胸痛亦减轻,自觉鼻已通气。

自述以前因鼻塞憋气,不能打麻将牌;服上药后,曾与人打了2小时麻将牌,未觉胸闷痛。

上方去合欢皮、夜交藤,加败酱草30克,菖蒲15克,再进6剂。鼻塞未再发。


发挥

心病引起鼻塞不利或不闻香臭的机理,可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是《五脏别论》所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即肠胃受纳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五脏;

自然界清气,通过鼻而入藏于上焦心肺,布达周身以维持生命。


可见自然界清阳之气赖心肺共同作用,才能进入人体。

若心肺有病,则不能纳藏清气,从而反映到鼻,而表现出阻塞不利或嗅觉失灵;


二是经脉所系,《灵枢·经脉篇》云:“心手少阴之脉……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

心脉系肺,鼻为肺窍,所以心有病及肺而影响于鼻,

“鼻不利”虽直接受肺影响,但其本则是心病。

因此,治疗此类鼻不利之病,必当治心脏,始能获效。

 

又《五脏别论》在讨论了“魄门亦为五脏使”及“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等内容后,

提出“凡治病必察其下”,此“下”字,《黄帝内经太素》作“上下”,即察其上窍之鼻,以测心肺;

察下窍之魄门以测五脏。因此,从全文内容分析,当从《太素》作“察其上下”为妥。


中医的经典中,对临床家的成才、学习、研究、应用,《伤寒论》尤其重要。

8.3-6日,华医世界·精品班李赛美教授专场,

三天的时间,李赛美教授手把手教学,

三天系统面授,更多医案讲解。

为你讲透《伤寒论三阴病精讲与体会》

有华医世界工作人员:马胜男,丽丽,子嫣,小师妹微信的请直接与其联系。

丽丽:17310308685

扫码更方便

来吧

和我们一起在中医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1

END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