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不度玉门关,你知道玉门关的名字由来吗?

 静雅轩345 2018-06-29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说起玉门关,诗友们一定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也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就是这些诗所抒发的悲壮苍凉的情绪,让我们仿佛窥探到了玉门关从兴旺到苍凉的历史,也不禁让我们对这座古老的玉门关塞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同时想要一探玉门关名字的由来。


据考证,这座玉门关塞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时期,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90公里处的小方盘城,和玉门关之南的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共同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要塞。



有关玉门关名字的由来,则是和张骞通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文化经济贸易往来有关。


相传张骞通使西域后,便有了畅通的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道路,张骞将内陆的丝绸带往了西域各国,以交贸易友好,而西域各国也将他们的宝贝拱手送上。



当时,完成了统一大业的西汉王朝,一度还实现了长治久安,正是王宫贵室纷纷铺张玉器的时候。玉石原料难以满足用度怎么办?


这时,最有商业头脑的于阗国王出现了,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他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和田一带的玉石,运往内陆进行贸易交换。就这样大量玉石原料就得以源源不断的运往内陆。



不过,官兵押运了几次后,没想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关楼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也束手无策。


后来是一个拉骆驼的老人告诉押运官:


''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却从未想过要祭礼关神。若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若要确保人畜平安,消病除灾,最好能用上上好玉石,围绕着这个关楼大门镶嵌一圈,也算是祭礼关神了''。



押运官听后,觉得有理,于是按照老人的建议办了,下次骆驼再进关楼,果然就没有出现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的现象了,从此,押运队伍都能平安到达长安。


而关楼大门也因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便从此被称为“玉门关”。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但是历史上的玉门关果真和玉石有关。

 

西汉是我国玉器史上的一座高峰,建立并拥有一整套的用玉制度,在当时已经形成了浓厚的用玉氛围。不仅如此,西汉的玉器整体的制作水平也都前进了一大步。


“锦衣玉食”就是用来形容西汉王室华贵生活的。从生到死,始终都能发现玉器的影子。


现存汉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又以河北满城汉墓和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最为著名。

(图源百度百科“金缕玉衣”)


海昏侯墓被挖掘时出土了诸多古玉器同样引人注目,墓室内部处处可见选料上乘的和田玉,并且玉类齐全,玉环、玉佩、玉璧、玉璜、玉磬、玉衣、玉剑等应有尽有,还依旧保持着墓主刚入殓时的光泽。


(图源百度百科“汉昏候墓”)


由此可见,玉石是西汉王朝很重要的一项物资,而玉门关作为地处内陆与西域的交界处的要地,不仅是军事关隘,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作为西域向东大规模输入玉石物资的第一道关口玉从关外来”,因此也就被命名为玉门关,确切的说是因为和田玉而得名。



喜欢玉石的人,看到这里,便都会被这汉代古玉从用料到制作工艺到文化气息上深重的内涵所深深折服,并由衷感到骄傲。


汉代玉器分礼器玉、随葬玉、陈设玉以及装饰玉。


其中装饰玉主要是佩玉、有璧、璜、扈等串珠组成的玉组佩,也有玉舞人佩、玉簪、玉带钩、玉剑饰,以及挂在腰带上的玉印和玉刚卯等精美配饰。


到了现代,玉器也十分受欢迎,尤其是苏州工艺下的精美玉石,形神合一、传神入化,让人惊喜赞叹之余,更想“占为己有”,或收藏欣赏或把玩养心。


而女士穿金戴银不如戴玉。女士佩戴玉,是气质,是修养,是浑身流溢的淡然。那种静栖于一处的含蓄内敛,那种蕴含尊贵与品位的气质,是戴玉的东方女性才特有的品质。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男性戴玉更多的是身份的象征,男子佩玉意义非凡。玉的温润柔滑、致密细腻、品位卓绝的特质,无不与谦卑有礼的男子天成合一。



识玉鉴玉、收藏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