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圣人李紫剑答太极拳者问…

 元宝哥qpkjugs1 2018-06-29
​  有人问:请问先生,有人说太极功夫是从千万次地盘架子练套路中练出来,是不是真的是这样?请问除了套路架子之外,太极拳是否还有别的练法? 

  李紫剑答:套路练习是太极拳练习的一种形式,但绝不是练太极拳的唯一形式。就徒手自律运动而言,太极拳至少有三种练习方式,这三种方式是单式重复练习、连手组合练习、套路连接练习。 

  对于实战太极拳来说,单式重复练和连手组合练习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练功方式,这两种方式最上功最出成效。 

  单式重复练习和连手组合练习除徒手空练之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切实用力的练习,例如依靠技术桩练斜飞,击打桩板练发力,摁着石球练云手、拉着滑车练大捋等等,只有通过这等专项练习,太极八法的实施才有足够的实力做保障,才不会流于徒有其表和虚张声势的状态。 

  近代太极拳界有人反对任何形式的力量练习,说会长拙力妨碍内劲生成,会把身体练僵降低敏感机能等等,我认为有此看法的人,从很大程度上讲是误读了《太极拳说》。 

  《太极拳说》上说,练太极拳是“由着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着熟,即招式熟练;招式,就是技术模式,就是三十七式的一个一个单式。懂劲,就是知道如何用力,知道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力量。阶级,一步步地达到。神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意思,亦即随心所欲。 

  那么,只要着熟亦即在空练上下工夫,就可以懂劲并做到应敌时随心所欲了吗?《太极拳论》的说法是不能。因为空练只与空气接触,空练的阻力与人的肢体的阻力是截然不同的,空练的招法打气球可以,打人就不一定灵。那么,如何从空练过渡到对敌自如呢?《太极拳论》的建议是,在招式的基础上加强力量的练习,并且这种练习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为什么?“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如果不长时间的下功夫,你的招数在实战中就不可能得心应手。 

  现在太极拳界的高人大师及其高徒,打起来张牙舞爪没一点章法,推起来手忙脚乱气喘吁吁没一点风度,从头到尾见不到一个标准的太极拳动作,打的和练的完全是两码事,你说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他们没得太极拳练法的真传。如果他们在盘架子时不是十年如一日地空练,而是把用力训练贯穿其中,那么只要“用力日久”“阶级神明”都办得到,何止举手投足,即使人一望而知他练的是太极! 

   

  有人问:不圆不柔的拳不是太极拳,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拳是太极拳的灵魂,越柔越正宗,越柔越出功? 

  李紫剑答:我的观点是,不可以认为柔就是太极拳的一切。 

  太极二字源于《易经》,理本阴阳。易者,基于不易,运化于变易。不易者,阴阳相对永恒存在,变易者,阴阳相互转换时空位置并不固定。对于武术来说,阴阳就是动静刚柔,因此从这个道理上讲,太极拳不可能以纯刚或纯柔的形式存在,而只能存在于阴阳流转、刚柔变换之中。 

  所以,不可以认为练太极拳越慢越好、越柔越好、越不用力越好,而应该是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弛张互劲。 

  那么练太极拳慢到什么程度、柔到什么程度为宜?我认为这要看锻炼的目的。出于休闲养生的目的练太极拳时,可以相对慢一些,以呼吸不急迫、心跳每分钟不超过90次为宜,要根据身体感受决定速度,不可以人云亦云。一概而论。 

  为表演或比赛而练太极拳,速度必须符合比赛的时间要求,因为你未用完规定时间或超过了规定时间,都是要被扣分的。 

  为实战而练的太极拳,要以太极快拳为主,练习时要有节奏,做到突发立止。练习以单式重复为主,盘练长套路对实战的作用不大。 

  至于柔的程度,也要区别对待。休闲养生的人,练拳时可以用意不用力,甚至意也不用多考虑,放松思想不用力练即可。 

  而正常的有应敌倾向的人,练太极拳就不能一味地柔,而应该在自觉不吃力的基础上,保持肢体内芯的节节抻拔状态,亦不须用大力,有感觉即可。在这种状态下,肌肉相对是松的,骨架相对是紧的,纵向有争力、横向有掤劲、触摸有如绵里裹铁的感觉,这种柔才是太极正宗的
        有人说:太极推手难以与拳击散打抗衡,这一点已是不争之事实。太极推手比赛推不出精彩,是四十多年的推手比赛得出的结论。太极散手能否打出精彩来,估计很难,日前的以太极技术为主体的武术职业联赛大家都看到了,如果说这就是太极神功的话,那么我有理由怀疑此前关于太极拳的所有传奇的真实性,那打法、那水平,比拳击、散打等差远了,看了叫人伤心。据职业联赛的组织人说,鉴于纯粹的太极招数不出彩,下一步准备再从其他拳种中选些招数与太极招数结成招数联盟。打造一个新的技术框架以规范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就想起了数百年前的《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上的话:“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于以外家掺入之——此学行当衰矣!”抚今思昔,令人感伤啊!请问先生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如何才能得以改变?


        李紫剑答:我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太极拳不但可以精彩,而且能够精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太极拳绝对精彩过,如果它一直是近二三十年的德性,它不太可能延续到今天。因为在冷兵时代,一个拳种的存亡是与它的实战威力息息相关的,它只有胜出才有存在的资格!

        太极拳精彩的年代,大致是在1850年至1930年前后的时段,在这一时段太极拳一门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名播武林。而此前太极拳尚鲜为人知,此后柔弱流派渐成主流,太极拳已经“耻为将种”了。

        那么,当年的太极拳出彩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练习者少,但练习者下工夫的多,有功夫的多。

        2.外界对其知之甚少,因此少有专题对策。

        3.重视实力和功力练习。

        4.在遵守共性的前提下重视个性的张扬和发挥。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绝招。

        5.重视拳打脚踢技术。

        6.经常参与无规则打斗,胜负以一方无力再战或自动认输为准。

        7.多数练习者在练太极拳之前即有一定的名门功夫的底子。

        综上所述,可知现在太极拳的打斗形象不养眼,有两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是大家对太极拳技术已经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内在因素是太极拳一直致力于自我弱化,实力不足、功力不足、无氧运动能力不足,尤其是打斗体验近乎空白,是严重的不足!

        要改变太极拳不能打不好看的形象,除了恢复太极拳的实力训练和开放式打斗传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重视对竞赛规则的研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太极拳怎么打和用什么技术方法打,不仅仅取决于太极拳自身的技法招数,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竞技规则,从深层意义上讲,是规则决定技术,而不是技术左右规则。

        从很大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规则就有什么类型的技术,规则的学术水平左右比赛的风格并决定比赛的精彩程度。现在的太极拳赛事不作为不精彩无人叫好,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缺少一套适合太极拳表现自我的比赛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按拳击规则还是按教打规则打,太极拳都处于削足适履的状态,它连步履正常都做不到,哪里还会有精彩表现呢?

        太极拳高手当然可以适应各种规则的比赛,就像太极拳前辈那样,这样的比赛太极拳一旦胜出,其感染力和号召力将是惊人的。遗憾的是在当今太极拳界,这样能带着脚镣跳舞并且舞出精彩来的真正的大师已经难觅其踪了,我们不能拿大师的水平要求一般人,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自我弱化和功能转型诱导之后,太极拳要想重塑实战拳法的形象,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改变学术观念,提高竞技意识,树立强者形象。

        2.改变训练体系、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恢复实力练习、强化拳脚攻击技术和打斗训练。

        3.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接受外界的规则、参与外界的竞斗,例如以太极拳的直击、挥击、抛击的拳法和前踢、侧踢、摆踢的腿法参与散打比赛,事实上并不存在技术问题。因为这样一来双方的攻击武器的型号和数量相同,无所谓不对称不公平。如果不能获胜,只证明在此方面自己技逊一筹,不能怪规则不适。

        4.制定自己的竞技规则,以适应太极技术的发挥和太极风格的表现。在太极圈内达成共识之后向外界推出赛事,欢迎各界参与。

        以上各条,最后一条最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争也君子,在力与技I抗中展现儒雅气度;难在让外人看得明白感到美妙和奇妙并产生向往;难在与其他规则有明显的不同,使人一望而知这是太极规则!制定这样的规则很难,但是太极 拳要想振兴,这样的规则非有不可!这是太极拳改变形象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绝无二法!

现在社会上流传说:从武术的定义上讲,如果太极拳不能造就武力和表术武力,它就无资格叫拳,就无资格称是武术。但是以太极拳的四秒一环的盘练法,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造就速度和力量,都不可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拳打脚踢。那么太极拳怎样才能胜任应手即仆的打斗?怎样才能从装模作样的凭空画符回到它电闪雷鸣般、切切实实的形体碰撞的武术实践中?


李紫剑说:作为太极拳的招牌性标志的太极拳套路,可以起到活动肢体、调养身心、记忆动作、公关宣传的作用,若论其速度劲力,实不适合临阵对敌。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仪仗队,不是太极拳野战军。

        太极拳源自肉搏实战,而实战,是观念、心态、实力、功力、技艺、反应、速度、实战经验的对比和对决。太极拳异化为软弱拳之后,上述九项内容的传统优势尽失,太极高人只谈练不谈打,是因为他们已经不能打了的缘故。太极拳欲恢复青春重振军威,还非得从以上八点做起不可。

        太极拳回归实战,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心态。改变观念就是从后动于人的得手观念中跳出来,树立同动意识和抢先意识。改变心态就是要改变柔弱为上、不敢为天下先的心态,而代之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心态。

        实力是功力的基础,实力的加强必不可少。凡是能令全身强壮、肌肉发达、本力增加的功法尽可以择便练习,不必顾忌。杠铃、哑铃、石锁、俯卧桩等,都可以练,都应该练。

        功力是实力的拓展,功力的强化必不可少。徒手发力训练、持重发力训练、打桩板、打沙袋、踢木桩、揉石球、拉滑车等,都可以练,都应该练。

        反应和速度练习必不可少,打速度球、定地闪躲练习和移动闪躲练习等,都可以练,都应该练。

        对抗训练必不可少。在掌握了基本的攻防技术之后,就更应进行经常性的对抗练习。徒手搏斗除要害部位留手或虚击外,对肢体打击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且最终过渡到正常打击。这种实打实受的搏斗经历得越多,你的反应越敏捷、出手越准确、抗击打能力越强、实战经验越丰富。

        要在准实战的搏斗演习中积累和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磨练自己的绝技。

        这些事情做完了,你基本上就可以称为高手了!


有人问:那就是如果手脚放开了打,就使不上采挒肘靠掤捋挤按,那还叫太极拳吗?


李紫剑说:

太极拳是全科武术,其内容涵盖打斗、缠斗和械斗,涵盖接手打法和不接手打法。即使是在太极拳套路中,也不光是只有手法,也还有拳法与腿法。谁都无法否认,拳谱上的东西就是要人用的东西,并不是摆在那里当配饰的。那么,如果你用了直拳(搬拦捶)、摆拳(单鞭)、勾拳(单峰贯耳、双峰贯耳),用了侧踢(侧分腿)、前踢(前分腿)、摆腿(转脚摆莲),怎么就不是太极打法了呢?


        请问古往今来有哪一本太极拳谱明文规定不许人拳打脚踢?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招数不许人用,是何人立的这规矩?白纸黑字写在拳谱上的东西有些人都敢否认,莫非他比杨露禅、武禹襄更高明?


        太极拳的八法,不是固定的八个方法,而是八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多种用法,多种表现形式,不能说哪一种用法与某某人的用法不同就不是太极拳技法!例如捋,捋住手叫捋,捋住腕捋住小臂也叫捋,捋住肘捋住大臂同样也还是捋!捋手绊腿也还是捋!


        太极拳的拳法交付给你的是一个大形,而不是定形!它教你“因敌变化示神奇”,并没有有叫你固定一个角度一个方位挨打!任何一拳,都可以有上中下左中右的打法,不能说与套路上的标准拳式有差异就不是太极拳!例如太极五捶的冲拳,从轨迹大形上分,事实上可以看成一捶,看成脊背发力的一记重击,之所以分成五捶,只是因为这一捶的发力方位不同而已!弯了肘虎打的是头面,搬拦捶打的是正心窝,肘底看捶打的是肋,撇身捶打的是前胸和后脑,指裆捶打的是下盘。


        再如太极拳的单鞭,它是什么?它是一个横摆拳,或者说外扫拳。只要它是外摆发力、通臂击打,怎么都可以!以右单鞭为例,它从上向下打可以,从左下向右上打也可以,从左向右平打也可以,从左上向右下斜打还可以,只要它模仿了鞭(锏)击的动作,你就不能说它不是单鞭!把那个勾手去掉,它也还叫单鞭!


        再如太极拳的侧分腿,它是什么?是侧踢!只要它是侧身发出的屈伸性腿法,你就不能说它不是侧分腿!只要它是以侧分腿击人,跺脚腕、跺膝、蹬肋,甚至蹬头面,都不改它侧分腿的大形,不改侧分腿的作用!难道只因为太极拳教科书上举例是蹬肋部,蹬膝蹬脸就不叫侧分腿,就不是太极拳了吗?

类似的例子,我可以把太极拳从头到尾解析一遍。碍于篇幅,到此暂停。我只是想告诉你一点,太极拳是一片森林,不是一棵孤树;太极拳是一个百花园,不是只开一种颜色的花草。如果有人对你说太极拳必须如何如何而绝不能怎样怎样,我劝你别信他那一套,因为说这话的人,他并不懂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