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循自己的内心,让别人说去吧!

 GPF生活教育 2018-06-30

前些日子,有球友的爱人突发脑出血致深度昏迷,至今仍在重症监护室。得知这个消息,球馆的哥们姐们第一时间奉献的自己的爱心。你一百我二百的传递正能量,并祈求奇迹的发生,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但在两三天前,大伙惊奇的发现,球馆里出现了这位球友激情挥洒的身影。一样的装束,不变的笑容,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有人私下嘀咕:自己的老婆躺在医院里生死未卜,你不去守护也就罢了,还有心思打球寻乐?这种观点比较“大众”和“主流”,也有人认为,压力山大,出来喘一口气,作适度的释放也未尝不可。

我是略偏向后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你可以忠于自己的想法,但没有必要拿所谓的道德标准绑架所有的人和事。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需要勇气,不是毎个人都能这么洒脱的。

多年以前,我有一位女同事,也是领导。他在一次出差时,在家的儿子据说是因为连续跳街舞,过于亢奋,终于有一次不慎跌倒......结果,一条非常年青、觧活的生命停止了呼吸。丧事办完,这位同事上司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在家休假,哀伤度日。而且继续出差,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当时不乏有人在背后议论他的做法过于“辣眼睛”,你怎么可以这样没有悲痛,还这么洒脱,仿佛没事人一般?

这我就奇怪了:他凭什么不能外出公干?难道就一定要躲在家以泪洗脸?你又不是当事人,怎么知道他内心就没有哀伤?

想起庄子的故事来。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到庄子不但不哭,不伤心,反而敲着盆子唱歌。

惠子责问他,你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年老死去,你为何没有一点儿情义?

庄子辩解说:“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转念一想,她本无生命,亦无形体,甚至连呼吸之气都没有。后来,从若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气,气又成形,形变了生命。现在生命又变成死亡。这个过程,犹如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我妻虽死,但她已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的怀抱里,我何必还要悲伤,这就是生命的道理!”

庄子对生死的认识,认为生命源于自然,最后回归自然。这是不是一种朴素唯物论呢?

还是这个庄子,他曾说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境界高的人,心里干净得就像一块明镜,如此才能超脱物外,不为物所役。

也许只有心灵干净的人,做事光明磊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才能活得纯粹活得清白吧?

国学大师梁漱溟说:“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地不单纯。”心灵干净的人,坦坦荡荡做事,不畏世俗人言,自然少了庸人自扰的烦恼,活得自在,过得心安。

而人生,最难得的莫过“心安”二字。

“心安即是归处”。这是电影《通天帝国》中狄仁杰讲的一句台词。源自佛家的学说,意思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出自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别》:“初出城留别,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活着不易!既然如此,不如先自我净化,把内心的世界清净,潜心修炼,成就自身的强大。

到了这个境地,还在乎别人说什么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