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孩子,更不能容忍盗版

 alayavijnana 2018-06-30

前段时间,临近六一儿童节,蜂窝教育给正在上课的舰员们,准备了儿童节礼物。作为首席礼物官,我全权负责此事。


《今天》,作者:郝广才。


其中,给研究生班的孩子们选择了郝广才先生写的《今天》,是读库出版的。366个小故事,每天一个,体量不大,但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让孩子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


找到唯一一家声称是正版,又刚好能在六一前发货的网店,下单购买。然而收到书掂量掂量,查看细节,却发现买到了盗版



眼看着即将失信于孩子和家长,这比盗版还让我恼火。


大脑快速运转,想了几种解决方案,但闪过最多的念头,竟是抱着一丝侥幸: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别出盗版和正版的细微差别啊。


但很快,我就在心里给了自己一个巴掌,因为犯了更严重的错误:试图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


关于犯错以后,我们常用的那些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有用程度,能排出下图。可以看到,“用错误掩盖错误”,是无效的补偿行为:



作为教育从业者,如果我们传递给孩子的,都不是我们所坚信的,那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面对世界?


之后的两个小时里,我和卖家确认了盗版的事情。对方承认书籍有问题,但推卸责任,强调是线下实体书店代发,他们并不知情。可是愿意退货。



接着,和读库的客服反馈了盗版的来源,并且找到了店家说的线下实体书店的信息。读库也表示希望可以追查到底。



在这个稿子可以洗,论文可以抄,知识产权可以被随意窃取的年代,可能很多人觉得,一本盗版书何必这么大惊小怪?


由于家人曾经从事出版业,我见到很多辛勤笔耕的作者,也见过许许多多为一个封面细节返改数次的出版人,更听闻过各种盗版事件。


《今天》书盒外观。


最后我决定,退回所有的盗版书,给这几个孩子挑选另一本书先作替代。并且写了一份信,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孩子,你可能听说过“盗版”,我又试着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详细的解释,维基百科上是这样说的:


盗版(又称“翻版”)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作品、出版物进行复制、再分发的行为,以及以此行为制成的侵权产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这种行为被定义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会受到所在国的处罚。盗版出版物通常包括盗版书籍、盗版软件和盗版音像作品。



盗版图书,就是把别人辛苦出版的图书,在未经作者和出版社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印刷,并且售卖,获取暴利。


就像一位朋友总结的:盗版,好比偷人东西,是不劳而获的行为。


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撒谎。


给孩子的礼物里包含了打印的一封信。


我们不能一边助纣为虐地侵犯他人权益,一边教着孩子做人的正义和处世的道理。


因为我已经知道这是盗版书了,还要装作不知道,把它当作正版书寄给孩子,这无疑是对自己撒谎,也是对孩子撒谎。


所以我把盗版书退回给了卖盗版书的人,让他知道:卖盗版书是不被支持的!


更重要的是:应该打败盗版书这个“黑暗势力”,而不是默默地接受它、支持它。因为接受它意味着印刷盗版书的行为得到了鼓励


6月15号以后,我给孩子们补寄《今天》。我们会记住这个故事: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不分对错的,但也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分对错的。面对“黑暗势力”,一定要坚持做我们认为对的事。


比如,盗版是一定不对的——这是世界的复杂,也是世界的真实。


至于什么是“真实”?借用梅贻琦先生的这段话,或许可以很好地解释:


截图自电影《无问西东》。


最后,你也许会问,八九岁的孩子,能理解这种复杂吗?我想他们可以的。而坚信他们可以的原因,是我首先坚信蜂窝教育言传身教的力量,更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自由的灵魂。他们从未放弃探索这个世界,也从未放弃对复杂问题的思考。


愿我们作为家长、父母、教育从业者,都能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此刻所坚持的世界,就是我们会给孩子的世界。


共勉。

(题图选自《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本文作者:夏小蝉。文章转载自蜂窝儿童未来教育(ID:fengwoschoo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