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五步面谈法”,成为最贴心的问诊高手!

 昵称41082923 2018-06-30

本书作者介绍的“以患者为中心”5步面谈法,以及使用共情技巧进行答复的N-U-R-S方法都非常简单、实用,对提高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大有帮助。


来源|界哥书店


如何与患者沟通,是医生初入临床,就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众所周知,一名好的医生需掌握的,除了熟练的专业技能与求实的科学精神外,还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人文素养。“人”是医生治疗病人的前提条件和最终目的,医学的终极使命还是为了“人”。如果不具备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医生而言,无疑是一种致命的缺陷。


作为一名初级保健医生和临终关怀医生,蒂莫西·奎尔博士在他35年的行医生涯中,在与患者沟通、交往一事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


在面谈过程中,医生具有双重身份。


第一,与患者建立治疗关系,包括:确保患者感到自己是被聆听、被理解的,确保他们想要达成的事项是被医生认可的,回应他们的情绪并邀请其参与到自身的治疗计划当中。


第二,也是同样重要的一点,收集做出正确诊断所需的数据信息(或确定下一步怎样做才能最高效、最安全地做出诊断),具备必要的诊断技能以便将临床数据信息整合到合理的治疗方案中。作为一名医生,如果在诊断方面没有敏锐性和警惕性,无法准确收集做出恰当诊断所需的全部临床信息, 而只是亲切、富有同情心、能够给患者带来被关心、理解和聆听的感觉, 是远远不够的。相反,如果医生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技巧,无法建立起一种患者听从医生建议的治疗关系,而只是拥有优秀、严谨的诊断者所需的以医生为中心的技巧也是不够的。



图书实拍


何谓“以患者为中心的面谈技巧”?什么又是“以医生为中心的面谈技巧”?如何能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在问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什么阶段适时地运用这些技巧?


《以患者为中心的面谈技巧》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图书外封


本书为由医学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更新扩展的第三版,为读者呈现了一种循序渐进地全方位掌握医学面谈技巧的方法。


作为医学面谈技巧这一主题的最佳循证指南,本书采用了已经证实简单有效的“五步法”,整合了以患者为中心与以医生为中心的两种面谈技巧,在不额外增加面谈时长的前提下,可大大提升面谈效果,帮助医生学习如何有把握地从患者那里获取准确的身体健康状况数据,以及关键的个人、社会与情感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其能够做出精准的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形成稳固的医患关系。





作者认为,《以患者为中心的面谈技巧》中,列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适用于在各个阶段学习的医生,包括从初学者到最有经验的医生。


本书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旨在使读者熟悉面谈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供了必要的背景材料,概述了完整的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医生为中心的面谈;


第二章描述了面谈所必需的个人技巧;


第三章将这些技巧进行整合,形成了完整面谈中以患者为中心的过程,呈现了医学面谈中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描述了以医生为中心的面谈所必需的技巧;


第五章呈现了以医生为中心的面谈过程;


第六章阐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过程,描述了如何向患者呈现信息,以及必要时如何鼓励其改变行为的相关内容;


第七章讨论了更高级的面谈问题,尤其是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调整面谈技巧的内容。第八章着重于面谈者的个人意识、患者的个性风格和非语言性交流;


第九章描述了面谈者如何整合从患者处获得的信息,如何将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呈献给他人。


1. 简单易用的五步面谈法,实操性强


2. 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从容得出明确诊断,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有力工具;


3. 帮助医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形成稳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大量来自现实的临床案例,完美模拟真实临床体验。


5.在每章的最后,附有知识练习,帮助读者复习巩固知识,并尝试应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福廷(Auguste Fortin)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授、沟通技巧教育系主管,在提高临床医生沟通技巧和病患照护体验方面的教学工作遍布美国、欧洲及亚洲。·

 

弗朗西斯卡 · 德瓦米娜(Francesca Dwamena)

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教授、精神病学副教授、医学系主任,擅长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驾驭医患关系,从而支配治疗效果,在卫生服务研究和医疗沟通领域发表过60余篇论文。

 

理查德·弗兰克尔(Richard Frankel)

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授,内科医师高级学者研究及教育项目主管,主要研究当面沟通在质量、安全及照护结局中所起的作用,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已逾35年,至今已发表250余篇论文,参与编辑了7本著作。

 

罗伯特·史密斯(Robert Smith)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杰出教授、医学和精神病学教授,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自1985年以来,史密斯一直在从事以患者为中心的面谈和初级保健心理健康领域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史密斯及其同事首次将以患者为中心的面谈在行为上定义为可系统教学学习的可复制模式。

 

王岳(主译)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医学学士、法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大学“患者安全与医患关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名家评论

如果你想与患者建立治疗关系、尽可能正确地做出诊断、尽可能完全地让患者参与到治疗方案中,我建议你们使用这本书,学习以患者为中心的面谈技巧。无论你所从事的领域是初级保健、普外科、医院药品、内外科亚专科还是临终关怀,它都与你的医疗实践相关。现在是时候发展你的专业技能了,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伦理、人文与临终关怀中心

 蒂莫西·奎尔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世界卫生组织亚洲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与世界医学会的《福冈宣言》提出: “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达标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本书作者介绍的“以患者为中心”5步面谈法,以及使用共情技巧进行答复的N-U-R-S方法都非常简单、实用,对提高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大有帮助……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张雁灵

 

常言道,“言语之外无病人”。临床医学始于患者述说病情与病史,但病情陈述与病史叙事并不是纯粹客观的写真,而是患者凭借自身的体验、疾苦认知与观念重建的疾病世界。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不可逾越,但这一原则如何在医患沟通实务中落地?鲜有圆熟的见解。该书作者对此深有研究,饶有心得:那便是在全人医学观的引领下将沟通半径辐射到患者的社会语境、生活情境、个体心境之中,深入到患者的疾苦观、医疗观、生死观之中。将医患沟通与疾苦叙事结合起来,将共情、沟通与人文关怀串联起来。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