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关键词,带你看懂诺奖得主石黑一雄。 (文末有限量福利)

 木蘭猫不睡 2018-07-01

五月的时候,译文君石黑一雄中译本编辑以及译者一起在志达书店做了一次分享会,讨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两本小说《长日将尽》《我辈孤雏》

这大概是今年迄今为止,译文君个人最喜欢的一次讲书会,几位老师在已被大众所熟知的石黑一雄的文学主题上又延伸出了新的话题,一个钟头多的讨论几乎全是干货,非常精彩。今天推送这一篇迟迟到来的现场记录,给未能到现场的读者。

PS: 鉴于内容长度,这次讲书会的实况记录,我们会分三次推送;


关于石黑一雄,你必须知道的三个关键词


时间

记忆

自我欺骗

这些关键词,你总是能够在他的作品里读到

讲书嘉宾,从左至右分别为:宋佥(《我辈孤雏》责编);冯涛(石黑一雄系列策划编辑,《长日将尽》译者);周小进(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被掩埋的巨人》译者);汤惟杰(同济大学教授);宋玲(《长日将尽》责编)



  石黑一雄的“上海情节”

宋佥:《我辈孤雏》的主人公是上海滩长大的英国人,有一天幸福的童年突然被横祸打断,生身父母失踪。被人带回了英国,跟着姑妈长大,有朝一日要回到上海滩,解开父母失踪之迷。表象之下真正的故事并不是像他所说的这么简单。这几乎是一本非常典型的石黑一雄作品,对时间的掌握,对记忆的追思,乃至谎言与真实。

石黑一雄的祖父是二三十年代在上海作为日本丰田纺织纱厂的负责人常住在上海,一直等到37年抗战爆发才离开上海。石黑一雄的父亲出生在上海的租界地区。这也许是他小说《我辈孤雏》的一个直接影响。

《我辈孤雏》当中两个主要人物都是在上海租界当中渡过童年的。无疑与石黑一雄的家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书中对旧上海滩的回忆和历史场景的描绘,很可能受到他父亲和祖父的影响。(那些日记,那些家族笔记)

石黑一雄很多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我辈孤雏》是例外,不过石黑一雄有参与一部名为《伯爵夫人》的编剧工作,也是以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为背景展开的。电影和《我辈孤雏》也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情节几乎就是《我辈孤雏》的镜像。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其实在《我辈孤雏》里,石黑一雄对于近代上海的描写十分有趣,我们可以听周小进和汤惟杰老师讲一讲。

《伯爵夫人》

导演:詹姆斯·伊沃里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 娜塔莎·理查德森 真田广之

周小进:近现代史中的上海层层叠叠,从十九世纪中期累积了很多历史,民族的很多东西在里边。而石黑一雄的作品变化很多,题材每一部都不一样,小说的设计的民族文化背景,历史阶段,外壳的东西也很不一样。《我辈孤雏》有的像侦探小说,《被掩埋的巨人》有点像奇幻。背景也总是变化,英国、上海、日本

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认知框架仍然是以地缘政治为主,以国家民族的认同为基本框架。但石黑一雄似乎不是很强调把注意力放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地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思考,很隐晦,出发点永远是个人,而且是不确定性的。

《我辈孤雏》写的是战争、上海,战火中上海的外国人在上海长大,父母有一些事情回到英国,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找到自我,怎么样安身立命,怎么样跟这个世界达成某种妥协,其实也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是关于民族历史的故事。

汤惟杰:我们需要把《我辈孤雏》这本小说放在20世纪,实际上是19世纪末以来非常大的历史格局下面来讨论,不是因为这是一本“如何历史”的小说,当然凡是小说都是非常具体的,而是因为一方面我们认知一个人,你是什么国家的,你是什么城市的,是构成一个人的一个基本要素,起码在我们以为是这样的。你是上海的,我是南京的,他是石家庄的。如果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就是你的身份,这个身份也可以是另外一种,比如说你是干什么的,比如说《长日将尽》里边你是一个很棒的男管家。这样的身份一方面是个人的,但是背后又有一个和他所关联的,相当强的背景或者是一套制度,或者是一段历史。

我们倾向于把一个人固定下来,但是偏偏这两本小说讲的年代,这个世界是不固定的,是流动的。无论是战争还是经商,或者是求学你可能都会离开你原有的点,奔赴另外一个城市,或者是主动的,或者是被推动的。

比如说刚才周老师和冯老师都讲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上海,比如说石黑一雄的爷爷,日本工厂最聚集的就是现在的杨浦区,大家只要从隆昌路那一带有整条的里弄,而且建造的质量相当好。我们当年就会想杨浦区不是工人区,怎么会有质量那么好的里弄,实际上是当时日本人为他的高级员工建造的。当时很多日本纱厂都在杨浦区,还有更多是住在杨浦区更南面一点的虹口区,那两边的建筑很多都是日式的拉门、拉窗。当年中日战争,上海有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因为当时还没有和英美翻脸,租界保持了相对独立。所以那时候很多有钱人逃难进了租界,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整个沦陷了。

当年的租界纱厂女工

 我们如果讲到流动和固定,上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点,中日战争结束以后有一批非常奇怪身份的人不是日军,是日本人,父母那个年代就到上海来,剩下的孩子从小是把上海认作故乡的,突然之间日本侨民必须全部回日本。他回日本也会有一个文化的震惊,反而到了一个说母语的地方不适应了,原来我生活的世界还有这样的世界。这批人怎么界定自己的身份,更不用说石黑的祖父就在上海,父亲在上海出生,肯定是二战之后回到日本。他是战后一代,但是又没几年又跑到英国去了。日本人在全球的流动也是个专门的话题,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知道在美洲也有一个日本人相对聚集的地方。他们给巴西带去了丝绸业、丝织业。你们要知道现在全世界品质最高的丝绸不出在中国,是出在巴西,现在经营这个产业的人是巴西人的后代。

反过来说这样的十分直接的体现在了《我辈孤雏》,这本书之前干脆直接翻译成叫《上海孤儿》。《长日将尽》里边没有日本人,都是英国人,但是作为管家的史蒂文斯他也处于风雨飘摇的世界。英国的贵族能维持当年的排场越来越少,这个阶层大部分都要消失。现实当中大家可以想到一个例子就是当年的戴安娜,结婚之前是幼儿园老师,顶着伯爵的头衔,对他来说管家也是个传说,她从小也没经历过有管家或者仆人服侍。这也是身份的丧失或者获得,或者想把他固定下来。



  一个人如果不能认清自己,那他就不能去爱别人

《长日将尽》电影剧照

宋玲:《长日将尽》是石黑一雄1989年的布克奖获奖小说,是他的代表作,为他奠定了国际声誉,当时获布克奖之后这本书畅销100万册。他之前的作品多少都跟日本有点关系的,比如《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而在这本《长日将尽》中却选择书写一位英国管家。小说在1993年的时候被改编电影,由英国著名的两位男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艾玛·汤普森主演。整部小说是是英国味非常浓的小说,而小说的整个措词让你觉得石黑一雄是一个比英国人更英国人的作家。

小说中男主人公叫史蒂文斯,他是英国达林顿勋爵的管家,故事开始的时候是五十年代了,他还是担任着达林顿勋爵府的男管家,但是这个时候达林顿府已经易主了,勋爵府已经被卖给了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依然聘用了他作为男管家,这个时候已经今非昔比,有点日落西山的感觉。男主人公就准备开始一段为期六天的乡村之旅,就是要探访昔日的女管家。在这为期六天的旅程当中一边旅行,一边回忆三十多年来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过程。

冯涛:《长日将尽》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相应的他在文风上也跟前两部作品非常不一样,大家如果有机会看一下原文的话,《浮世画家》的英文是多短句,但是一到《长日将尽》就不一样了,多的是典型的英文长句。这是为了符合人物的形象,因为主人公就是再一个豪门担任了三十年之久的人。以他的口吻来叙述管家是什么样的形象?克制隐忍,每年一句话都力图面面俱到。我们看到最后才知道面面俱到之后隐藏的是遮遮掩掩。里边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

从短句一下子到了长句,主句通常带无数个短句。这就给翻译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众所周知,中文是以短句作为基础的,我们的长句都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开始有这个概念的,鲁迅他们那一代的争论也是为了给新的白话文带来一些原来没有的东西。所以就碰到一个难题,这么多年来大家也都比较习惯于比较长的句子,但是还是有这样的问题,对于英国的读者和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至少要让中国的读者读得下去,而且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美感和酣畅淋漓。

石黑一雄的小说里的人物总不可避免悲剧性,过的都是一种无可慰藉的人生。而石黑一雄的文学核心,说来和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颇为类似—— “为无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这是石黑一雄所有作品的基本精神。其实我们仔细想我们每个人的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子,石黑一雄每部作品写的就是人的基本的状况。

汤惟杰:《长日将尽》《我辈孤雏》两本小说有一个很有趣的相似点,主人公,不管长途还是短途的跋涉,他们都要去寻找一位女性。小说《我辈孤雏》的主人公在寻找他的母亲,《长日将尽》则是寻找一位过去的女同事。如果我们对这两个作品做一个结构主义的分析,把很多血肉都扒开,那个主人公要寻找的母亲又是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会不同,我希望大家在阅读中也可以从这一点玩味一番。

宋佥:我一直觉得这两本小说《长日将尽》《我辈孤雏》甚至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平行宇宙,故事骨架是同一个骨架。刚才汤老师说到一个男人长途跋涉寻找一个女人。而且他们的个性也是有某种相似之处,萨拉永远在追梦,永远在寻找自己心中所想,寻找一个他爱的爱他的男人。最终《我辈孤雏》同样萨拉给主人公写了一封信,如果你跟我走的话我们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最终他跟他说我知道你心中有想要的使命。因为自己心中的使命放弃爱情,这也是两本小说主人公共同的经历。

石黑一雄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无力的,一个人只有先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有能力去爱别人,而石黑所写的这些人物恰恰都是找不到自己的根,没有身份的,或者说认不清自己身份的。他们的身份都是需要自我构建的,自己发明,自己想象出来自我认同和自我的身份。

《长日将尽》当中的主人公作为一个仆人,他的自我认同,他的尊严完全取决于雇主。我作为一个最完美的仆人我的主人就是完美的,就是高贵的,他是不可能犯错的,他就始终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套当中。《我辈孤雏》当中的主人公也生活在自我构建的童话当年,他的童话就是我要寻找我的父母,等到我将来长大以后总有一天要实现我的使命,就是我要成为一个不可一世的大侦探,而且我一定要成功。他一辈子生活在自我构建,自我童话当中,完成童话之前是没有能力爱别人的。

不管是萨拉还是肯顿小姐,当她发现没有办法和这个男人生活,他们都选择了离去。这两个故事的确是两个平行宇宙当中同一个故事,一个人如果不能认清自己,他也没有办法去爱别人。



  为什么新版石黑一雄文集要修改部分作品的译名?

关于新版石黑一雄作品修改旧版石黑一雄作品《长日留痕》和《上海孤儿》以及《千万别丢下我》(旧版译名)三部作品的书名,坊间也一直有议论,而在这次讲书会上,责编和译者分别为大家解答了各自的用意。

冯涛:这次我们选择了台湾译者林为正的译本,书名为《我辈孤雏》,汤老师前面也提到了,旧版的译本为《上海孤儿》。为什么改掉名字?因为这个孤儿不光是指上海的邱良和班克斯两个人,言下之意所有人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孤儿。所以“我辈孤雏”是一个比较准确表达原作的一个译法。

《长日将尽》之前旧版的译名为《长日留痕》,留痕是长日过去了毕竟还留下了一些什么,夕阳无限好,这是正面肯定,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进黄昏。单《长日将尽》还是突出“尽”,有一种悲哀的意味。说大一点这跟石黑一雄整个美学是非常契合的。

我们如果对日本的文化比较有感觉,比较接近于日本传统美学里边的“物哀”、“玄寂”这样的审美需求。我们前面也隐约提到他的作品外壳各不相同,前面两部可以说是历史小说,《长日将尽》是一个完全以英国文化特色为主脑的。《无可慰藉》又不一样了,完全是卡夫卡式的,就像做恶梦一样老是醒不过来。周小进老师翻译的《被掩埋的巨人》是奇幻小说,有龙,有骑士。这个译名根本不存在谁好谁好的问题。

至于《莫失莫忘》原译名是《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这个译名从字面看是有演绎。这里也要讲一下原因。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莫失莫忘》联想到不离不弃。我们从这些克隆人身上受益,其实石黑的意思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所有人都是克隆人,你是处在被人宰割的地步,完全没有反抗。你没办法认清自己,人就是一个很悲剧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