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铜镜文化:精美的汉双龙纹铜镜

 爱拍北京 2018-07-01

精美的汉双龙纹铜镜

中国社会由秦至汉后,当局与民生息,一改残酷暴政,经济文化始现繁荣,民生中的铜镜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此时生产的铜镜设计新颖,工艺水平高,在铜镜生产上出现了高潮,它便体现在一面面具体的铜镜之中。当年由宝鸡市博物馆征集,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精美的汉双龙纹铜镜就可使我们从中看出端倪。

这面铜镜直径11.1厘米,重90克,圆形,因含锡量高,呈青灰色,观感得体大方。因外缘16连弧平雕,中四乳凸雕,主体二龙细凸线雕,突出中心三弦桥形钮浮雕,显得立体感极强。镜背中钮周围下陷的素平面,外为双棱线围住中凹方框。方框四正外面四乳突,上下乳为上左下右缺口棱线包裹。左右两面为棱线雕飞龙。右龙上飞,左龙下探,面朝镜外,凸吻,环眼,尖角,卷尾。龙肢有力,背羽环绕圆突乳钉。

以龙纹作为中国古代铜镜上的装饰母题,是中国铜镜文化的一大特色。龙纹铜镜历史长久,造型多样,内涵丰富。最早的龙纹铜镜可追溯到战国。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变形四龙纹铜镜三弦钮,圆钮座,外围一周凹面形环带。地纹为细腻的方棱卷云纹。不像上述我市的双龙纹铜镜,干干净净,无有地纹。上海馆的此四龙纹铜镜,地纹之上,四条龙纹以钮为中心同向排列。类似的铜镜还见于1953年湖南衡阳公行山墓地,1955年长沙侯家塘等地出土的铜镜中,除了四龙纹外,还有三龙纹、二龙纹镜。

屈原在《涉江》中就有“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这里的“虬”与“螭”均指的是龙,这些“龙”均能飞,还可乘坐,当然这只能是诗,是先贤屈原浪漫之想象。当然赞美龙的诗太多了,我们是龙的传人。李白《相和歌辞·猛虎行》:“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洞庭连天九凝高,蛟龙出没猩鼯号”。我们今天介绍的此件二龙纹铜镜中的两条龙右飞左下,更是别具特征的了。

原创: 周道文化

作者:官波舟

作者简介:官波舟,男,陕西省武功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副研究馆员,原宝鸡市博物馆书记,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修复鉴定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宝鸡孔子学堂特聘专家,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党委书记、副会长。搞新闻专业时,曾有全国、省、市作品百余篇,获全国三等奖一次、全省一等奖二次、全市一、二、三等奖多次。从事文物工作后有专著《北首岭人》、《陈仓石鼓》、《石鼓文诠释》、《画说石鼓》连环画,全国、省、市论文七十余篇,多次在省、市获奖。陕西省电视台2015年底曾拍专题片《宝鸡石鼓之谜》介绍。其书法作品曾举办个人展览,多次获省市展出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