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流学校比什么?答案全在课程表里!

 陈农 2018-07-02
校长会 / 2018-06-30

一流学校比什么?答案全在课程表里!
 

小课表反应大问题,课程设计是否与学生生理特点匹配?是否立足于核心素养?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教育中太多关键问题落脚于一张小小的课表上。


教育实践领域有个说法:三流的学校比考试成绩,二流的学校拼教学模式,一流的学校看顶层的课程建设。这便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真实写照。


一流的学校,比拼的是课程的顶层设计,学校的课程体系并不是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等等各类学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结构化。


复盘我们自己学校的课表,我们还处于基础必修课程填满课表的“原始年代”?



还是已经摸索出一套像这样有层次、有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



看似简单的课表背后蕴含的是专业而严谨的课程设计思维。


学校课程目标界定的参考维度


学校课程结构化流程示意图


 

吴晗清教授把学校的课程水平划分为三个维度:



我们的学校处于哪个层次水平中呢?课程设计看似深奥复杂,其实离不开最简单的逻辑思考路径:一是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核心品质是什么?二是课程创新的标志,即基于办学理念的一以贯之的课程结构化体系

 

此次我们与大家分享参与本次品质学校建设大会的课程专家吴晗清教授关于未来人才核心品质的“两种模型”绘制课程结构图的“三个步骤”


在绘制课程结构图方面,吴晗清教授提出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界定你的学校的课程目标


学校的课程结构化设计,不先明确课程目标怎么行。仔细想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自然是培养人的发展!因此,在学校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就要考虑确定的课程目标究竟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发展。

 

吴教授认为,在办学质量卓越的学校中,目标的界定与阐释最主要的着眼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悠久的历史办学历史文化

二是关注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品质


当然,并不是说只能从历史和未来这两个角度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还可以从学段、学校特色、地域文化以及教育者的情怀等方面来引领构建一所学校的共同目标和价值体系。也就是说,我们想拟定合适的课程目标,可以从三个维度即时间、空间和学段来考虑,切实拟定适恰的培养目标。

  

第二步:理解课程结构化的内涵

  

要了解课程结构化,就需要从课程的分类入手。广义上的课程,包括学生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切教育情境。

 

按照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按照组织方式可分为核心课程、综合课程;

 

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

 

按照编制的主体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


但是学校的课程体系绝不是各类课程的简单叠加。根据吴晗清教授的研究表明:学校要走向卓越,就应该基于培养目标,将目标进行解构,找出子目标,从而建构精致的课程结构。

 

那么到底什么是课程结构化呢?课程结构化,就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在你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将纷繁复杂的课程内容进行规整,使得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一以贯之,从而使得内容简约、成本经济、反馈有效,高度达成培养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说你学校的课程结构化设计,就是在你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课程进行整合,这种整合能使得课程体现你学校的核心价值,并且能达成你学校培养目标。

 

第三步:厘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关系

 

我们在上一点中提出“使得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一以贯之”,这究竟该怎么理解呢?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课程结构图的绘制仍然会不着边际。

 

吴晗清教授指出:


首先,课程目标要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内容也要充分体现目标;

 

其次,课程实施的需要基于课程目标,这是基本原则,同时通过实施也不断完善目标;

 

最后,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就是目标,但是不局限于目标,其核心的价值追求就是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结构图绘制,一定要以课程目标为圆心,以课程的整合为半径,这样绘制的课程结构图才会圆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