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宝安】如何化解沟通障碍?||易友风采

 曾仕强 2020-10-21

编者按

书童小易

亲爱的易友们大家好,我是小易,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好学的小书童,今后专为各位易友服务哦。下面这篇文章,由易友田宝安创作。如果觉得不错,就在文末赞个赏,鼓励作者,支持曾师智慧传播哦~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虚拟网络谈笑风生,却在现实生活中闭口无语。这是怎么了?害怕什么?担心什么?恐惧什么?

回忆起曾经的自己,也有过这种经历,与人聊天怕说错话,让人嘲笑;与人沟通怕讲错言,使人讽刺;与人交流怕谈错语,叫人挖苦。于是想到古人教诲,沉默是金,从此不再表达自己观点,只是默默在一旁听别人说。看到他人说话流利、反应敏捷,心中非常羡慕,幻想是自己多好。

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心中不由得去想,有的人比自己年轻,为什么他们说话这么厉害?为什么他们谈吐这么恰当?为什么他们思维这么快速?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自己却不能?为什么自己却不会?为什么自己却不懂?于是开始自己尝试,在生活中、工作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就等着你说话,一开口就会用话堵你。总是有话说,总能找到岔,总能出人丑。

好不容易想到的办法,让其一讽刺涣然冰释;好不容易想到的方案,让其一嘲笑灰飞烟灭;好不容易想到的建议,让其一挖苦,荡然无存。他们总是有话说,你讲一句,他有两句等你,堵的让人心慌。这种人虽然可恨,但是,也给我们提高自己免疫力的机会,让自己对不成熟的方法反思给予添加;让自己对不健全的方案反想给予添补;让自己对不完善的建议反察给予添充。慢慢走出不敢说话的自卑羞境,渐渐走出不敢言谈的自卑困惑。

随着工作岗位的提升,说话的水平也跟着提高。可是自己却发现,与人交流感到知识的匮乏、说话的莽撞、言语的穷尽,尤其是自我越想表达清楚,越是讲不明白。经过思索,决定看管理、读销售、观传记、阅历史,以便与人交流,谈什么也能说话,讲什么也讨论,说什么也能交流,虽然不懂什么专业,但是也能理解一些术语。

渐渐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和自己的历程互结合,想事情更全面;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相汇集,做事情更快捷。这时,不由得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因为只有百炼成钢,才能跃出龙门,所以早尝试、早走出,沉默是金的片面理解。

曾老师在《人脉关系课》中告诉我们,要用伦理道德规范人际关系。

中国人十分重视做人做事,而人际关系就是做人。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人际关系搞不好,一下子得罪一个人,很快就把人都得罪光了,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呢?可是,一般人提及人际关系,总认为那是一种“讨好别人”“奉承长上、谋求利害”“争权夺利”的邪门歪道。其实,这些负面的效用都可以用伦理道德来加以改善。那些圆滑、奸诈、见不得人的不正当人际关系,严格说起来,都是缺乏伦理道德的结果。

做人讲求技巧,免不了有一些权谋、圆滑、奸诈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疑惧。这时候注入伦理道德,使权谋变成权宜应变,因时制宜,圆滑变成圆通,而奸诈也变成机警,让大家认为此人很会做人,是容易共处的人。

做人的技巧一般人不愿意公开,更不敢传授他人的原因,就是怕人听错了,弄巧成拙,或者用错了,反而害人。深一层的理由则是人际关系技巧必须注入伦理道德才能生效。若是只学技巧,而不重视诚信等伦理道德,不但不能收效,反而导致尔虞我诈,结果双方两败俱伤,毫无好处。

所以,做人不可以玩弄权谋。许多人误把圆通、应变看成讲求谋略,其实应该是策略才对。做人可以有策略,不必讲谋略。换句话说,就是一切要求正当合理,不应该有不正当的念头。

最后送上一首打油诗,一起共勉:

说话大胆讲,何惧别人笑。

谁也不是小,就会言词巧。

平时多交流,谈吐常反省。

尴尬自嘲笑,走出羞状态。

◆  ◆  

  田宝安

作者简介

山东临沂人,有幸在新华书店遇到曾老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深感曾老师的睿智,把周围的现象,用浅显的文字,给予描述和解析。使我对国人有了全新的认知、理解。在此感恩曾老,祝愿曾老身体健康合家欢,平安幸福寿常青。

征稿启事

◆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我们发布的时候会署名作者及简介,如果您愿意展示,也可将自己的照片随文附发。

字数:1000-2000字。

◆ 投稿微信,书童小易:RothSoros。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