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整、改革与创新:要从宏观政治、生产关系、管理层面落到具体微观的生产力、生产环节(原创首发)

 良见 2018-07-03
      我在一家快餐店做兼职,洗碗。前两天晚上,又对洗碗方式做了一点小小的调整改进,对洗碗又有了一点新的感受。对洗碗的认识,最初是对“干净”的认识由空洞抽象到具体细致,碗内外、边沿任何部位不能残留一点点哪怕细小的菜叶,不能有没洗净的辣椒油的痕迹,也不能有跟碗颜色近似粘得很牢用手摸有凹凸感才好发觉的饭粒。然后是对水的认识。有时候别人将剩饭菜的碗直接放进洗碗的水里,导致水里面漂浮一些菜叶底部有不少的饭粒,水浑浊不堪,洗起来费力,需要换水。这使我觉得比较洁净的水对洗碗很重要,水比较干净的话,洗起来就很省力,碗就容易洗干净。这一次是调整洗碗的重点环节。洗碗的环节,首先是倒掉碗里的剩饭菜,将碗用黑海绵清理干净,然后放进水槽里浸泡两分钟,再用蓝色海绵清洗干净,然后将碗放进洗碗机里清洗消毒杀菌,最后将洗干净的碗放进碗柜里。以前洗的重点环节,是在水槽里的清洗,一边洗一边检查,洗干净后才放进框里。这次,就将重点环节提前,碗里的剩饭菜清理干净后,就将碗在水槽里直接冲洗,边洗边查看。水龙头流出的水有冲击力,很容易将碗清洗干净,这样清洗后,基本达到了目测的干净标准,接下来的清洗就省力多了,快多了。

       说到洗碗,很多人也许不喜欢。不少人都喜欢到外面吃饭,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欢做饭洗碗。不仅是洗碗不喜欢,就是进厂,一些人也不喜欢。即使进了厂,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觉得没面子没出息。现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形成了发展实业的共识,不能搞脱实向虚。而发展实业,并不是原地踏步,抱残守缺,而是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生产出更多有有效市场需求的产品,要有品牌知名度,要有优异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还要有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制造者,需要大批的生产工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争做大国工匠。如果连工作的自豪感都没有,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不就有点悬空了?在这方面,还真的要学学日本人。他们在践行工匠精神方面做得很不错,有两个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记忆犹新。一个是某大型机场的一个清洁工,另一个是专业做饭几十年的日本老人,饭做出了名,引来八方食客。

       工匠精神,需要调整、改革与创新。这些我们并不陌生,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多时候,它们是出现在政治领域,出现在生产关系、管理这样的领域,被作为一种理念加以宣示,就像打雷一样,但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调整、改革、创新,更需要从宏观走向微观,走向具体的地方,走向生产力领域,在具体的生产环节,在一个个生产工作岗位加以落实,不能只是把它们当成漂亮的口号。

       在网络上,我们举的例子,加以表述,都要努力创新,用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但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很多东西,不管怎么变,说得多么好听,其实质还是没有变的。工匠精神是我们永远需要的,要努力践行的,我们国家出现成千上万的工匠,才更有希望。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不懈的探索,用一个老掉牙的冷僻的词组,就是“刻苦钻研”。大与小是相通的,要把大道理贯彻到小地方,让调整、改革、创新生根、开花、结果。

                                                                                                                      王良炬   2018年7月3日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