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吉林教育》有感

 gzhq 2018-07-03

读《吉林教育》有感

吉林教育》是我最常读的的一本教育杂志,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本专为我们教师编写的杂志,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高品位的学术风格和高水平的编校质量是吉林教育的最主要办刊特色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剖析教育的重点、热点问题,报道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文章都是我们的营养大餐。真可谓是:“细品文章,一盏茶,生命灵魂得升华

这本书,我认为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必读刊物,读过这本书的各位应该都会有同感,是一次人生道理教育智慧的升华。每读完一篇文章,辍笔沉吟,掩卷沉思,方悟教育的如此复杂却又如此简单那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在读书中,感受着各位作者的经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与心的碰撞,让我越读越能切身感受到读者的感受,由此我发现教育生活是一个一个细小而微妙的情景组成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和情景都意味着一个教育时机。如果我们教师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就可以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在对学生这种细小行为的关注中,教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教师的职业魅力就会从这里体现出来,会从对教育细枝末节的关注中体现出来,会从对师生间发生的细微生活片段的反思中体现出来。这时,在你的心中定会升腾起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渴望,感到教育的财富就蕴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幸福感,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这就是教师的美丽,教育的真谛。

扶余市永平乡中学的张宏伟老师写第835期《吉林教育》上的一篇文章《紫罗兰的春天》。作者在结尾说道每一株生命都载着阳光,雨露,认知,做事,能力,长出自己的高度,色彩。或者是某一朵花,紫罗兰花”是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体制我们教师的目光能投得更远一些,为着孩子的一生为着民族的将来去考虑,我们就不会未来分数,而去抹杀孩子的天性去进行我们的教育了。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国何愁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呢?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吉林教育》让我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