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门见山-2》现场|品牌让选择变简单

 迦蓝楼 2018-07-03
                                         



导读

《开门见山》第二期,我们迎来第一次针对具体品牌案例的深度分析。在龚凯老师随机抽取的五个案例当中,我们欣喜遇到这样的结果:五个案例各自涉及了不同的典型问题,包括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形成新的品牌打造思路;创业路上,如何抵挡企业发展与现实局限的冲击;公益事业如何能够得以长久、有机地发展;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本土发展时,在传播模式上需要厘清的特殊情况以及解决方法…… 

然而,所有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开门见山》相信,我们要做的只是像一条小溪一样,引流有缘人一起向心中的大道之山靠近。一滴水不是大海,但是没有滴水无法形成大海,哪怕只有一个单词、一个概念、一个句子、一种想法能够激发起你的灵思与所想,我们已经足够感恩。




Q:打造品牌的目标是什么?
G:为什么要对品牌的细节进行雕琢呢?因为打造品牌的目的就是让选择变简单,启动人的直觉选择。很多人在设计品牌名的时候,往往忘记了简单原则——好读、易记。如果一个品牌名字,在音调上不和谐,不能在人的心智形成画面,对大脑造成一种记忆的反射,那么它就不容易成功。简单而感动人,就需要对人的潜意识价值观进行启发,比如,《开门见山》之所以叫《开门见山》,而不叫“品牌龚开课”,或者“龚益品牌”?因为我希望《开门见山》能超越个人的局限,个人比山更低,只是一个探索者,我们一起去探索。我愿意以我作为一条小溪,开门引流,一起遇见“大山”。




Q:在互联网时代,有什么潜在的新力量正在崛起?

G:在互联网时代,时尚事业、文创综合体更适合一些高雅饰品的发展。有品位、雅致的产品,要为他们需要适合的气场。如果我们只用老模式——在柜台台出现的方式,只会越来越少受众。例如,“顽皮”便想要做小规模的软定制,利用意大利的文化属性,通过社群的力量,让消费者与产品相互参与。参与性、互动性是具有巨大的力量的。柔性生产,特别适合于相对手工艺的东西,虽然是柔性的,但是产品可以大批生产,被注入更多的情话和声音。




Q:我开创事业,非常想被关注,非常急切地想得到一个我自己理想中的结果,有没有捷径?

G:正如“震撼”的事情是我所不能持续的。这些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烟花一样,需要积累、爆破,才能绽放。我们是都来自需要创作力的行业,我一年前开创的“手厚”,其实也是一种需要被关注才能发展的事业。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之后,我想,“手厚”是不是成功了,是不是在上升了,都不能以此定义它是否成功。我想,我们已经真心努力付出了,已经听到了回音,这就已经是成功了。另一方面,很多人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完成每一件事情吗?可能只是想从一件事情里面看到真正的自己。



Q:我喜欢的事情和我要做的事情,能不能合二为一?

G:喜欢做的事情跟,要做的事情,区别非常大。喜欢可以任性,要做有时候是一种责任。没有对错,就看你是那种类型的人。如果你是艺术家,做自己喜欢的就好了,比如梵高。如果你是有使命感的人,就有可能要为众生去担当,做要做的事。例如,公益的事业结合商业才能持续运行。当时在发起“手厚”手艺者社区的时候,我的心愿非常简单,希望能帮到更多手艺者美好的存在。但是要是没有商业运作参与,可能不多久就没有了持续的推动力了。我们选了一个特别有难度的事情,既要帮助别人、回报社会,还要能够自己经营下去。所以,必须要通过创新循环下去。尽管团队和我都非常有情怀,但我们必须考虑,要让“手厚”先活着,再去回馈。

我以前坚持写微信公众号两三百天,这种事情叫“坚持”呢?这不是坚持,这只是做了我内心想做的事情,这本身就已经成了。但是,如果是一项事业,要想着你的目标和方向,是一个计划。计划是不适合做自己纯粹喜欢的事情而不考虑后果的。我做“手厚”如果只是按我内心的想法:我可以在家捏个泥巴,因为我没有期待,就不会有伤害。但是现在你希望被更多人关注的话,那就是商业资本的模式,不然就不会有人来。所以,要么按商业规律干,按公司的方式走,顺便帮助了很多的手艺人;要么就按自己的爱好来做,存在过了就可以了。



Q:我现在在做一个保护传统文化的事情,如何才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最好方法?

G: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意味着它是一份“遗产“,不生活化,不当代化。为什么遗产要保护呢?像日本就不存在刻意的保存。在日本,一村一品牌,政府进行部分的扶持,自己整合资源将这种特殊的文化推向全世界。它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就是因为它能融入生活。文化不是通过保护而存在的,如果这种文化没有人在应用,它就失去意义。一定要通过商业的方式,或者文明的方式——博物馆养着。

我们可以寻找一个空间,将现在的设计跟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跟当地手工艺文化结合,把这些传统文化镶嵌到现实生活中。当然,这只是我的愿望。未来会基于生活生生不息的创作,创作出手艺者的生活方式,这是美好的商业文明。把创新力加进去,不是简单相加,这种生态搭建需要长期发展。不跟当代与教育结合的文化,是不能延续下去的。


Q: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我要进行“广撒网”的资源分配模式来进行传播吗?

G:首先作为集团公司或者品牌都需要要设置一个焦点。虽然我们知道了解一个集团公司的使命非常重要,但是消费者所感知的是,产品,只有产品才能解决他们的真正需求。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特点,你不能广撒网,你要聚焦一个极致的部分——你有了弹药(品牌的基因、形象、事件)之后,最重要的是主题事件。

例如,IT行业的主题事件来自于发布会。主题事件是产品,是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而不是向别人诉说你的品牌有多牛。现在都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先设计好品牌的基因,将产品带着你的品牌基因传播给大众。还有一个途径是品牌人格化人格化。我们会发现新时代的玩法,即是你的企业如果只有功能性产品的买卖,但是没有一个人格化的认知,就不会有人记住。




Q: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怎么才能在自己的小事业上更进一步打开格局?

G:我最早前特别对设计的商业化好奇,当时工作室就叫商业设计工作室,顺着这个好奇,我后来去学工商管理。现在我的圈子已经很少纯设计师了。所以,我说的路径和走法,并不是专注就只有一个狭窄空间,而是左右打通、创新。我们的知识并不是系统里面的某一个碎片,只做碎片,价值很低。当然,如果你只对设计感兴趣,你要做成设计师的匠人级高手,甚至设计艺术化也是一个方向,只是设计的高阶是系统思维,解决问题。我个人喜欢简单的符号,喜欢恒久事物的存在和意义的探索。当你有本能的热爱,你就应该冲出去。当在一个领域做得还过得去的时候,我就觉得风景要变,河道要变。所以,如果要打开格局,勇敢地做更大胆的选择,可能我们的梦还不够热烈。当你的梦够热烈的时候,你就应该勇敢去跟随这种冲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