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男人臣服,让女人痴迷的玉器,竟然是它——金银错玉器

 藏玉APP 2018-07-03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首经典的诗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陶醉了无数人。

其实,它的唯美,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玉雕工艺——金银错玉器!

需要申明的是,金银错玉器与金镶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艺,前者难度要大得多,行业人也叫其压丝工艺。

金银错的叫法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对于这个叫法,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会叫“错”呢?错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关于“错”字,我们需要普及一下。

许慎《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错"字:错,金涂也,从金,声。

《康熙字典》对“错”字的解释,是引《集韵》:“金涂谓之错”。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辞海》,对“错”字的第一解便是:“错,用金涂饰”。饰,就是纹饰。

所以,金银错工艺,我们可以理解成是用金银涂在某种材质上的工艺。

金银错玉器工艺的历史轨迹

金银错工艺出现的时间很早,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它是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不过,它运用在玉雕上的历史要比青铜器迟很多。历史上金银错玉器工艺发展的巅峰时期,当属清乾隆年间,不过相较于其他同时期的玉雕工艺,还是要显得清冷很多。

酷爱玉器的玉痴乾隆对金银错玉器非常喜欢,曾下令清宫造办处仿制一批金银错玉器,并亲自赋诗盛赞这种工艺。而当时的金银错玉器,则是由“痕都斯坦”进贡清廷的,所以当时也把这种玉器称为痕都斯坦玉。

到了清道光年后,国势日弱,再未见制作。这种玉雕工艺就慢慢失传了。

建国后,一位名叫潘秉衡的老艺人攻克了这道失传已久的玉雕工艺,但好景不长,由于后继无人以及潘秉衡老艺人的离世,这项工艺再次失传。

玉雕大师马进贵

随后,玉雕大师马进贵从1970开始,花费了30年的时间,再次将这项失传已久的工艺发掘出来,重现于世人面前。

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玉器金银错第一人”。可惜的是,他已于2018年1月去世了。

金银错玉器工艺之难

金银错玉器在选材上比较多样,一般会选用白玉、青白玉、碧玉、墨玉以及红、蓝、绿宝石等原料制作。

这种工艺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极精,一道工序有误,都不可能完成。

它要求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

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丝相组合图案及纹饰繁密,弧线集中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

尤其在薄胎器物上镶嵌更是万分危险,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所以,要想让一件金银错玉器的形、纹、色、质、泽、做工都达到完美境界,需要非常精湛的技艺和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金银错玉器之美

金银错玉器是所有玉雕题材中非常耀眼的一颗明星。

它的工艺非常独特精巧,玉石温润的光泽与黄金丝线耀眼的金属光泽相映生辉,更是绚丽多彩。

这种强烈的色差感觉,就像繁星闪烁的星空,耀眼、华美,给人一种雅致高贵的艺术美感。

所以,不管是哪种玉料做出的金银错,观之,都犹如一幅精美的画作,精细的黄金丝线在温润的玉石上随意的勾勒,俊逸洒脱,挥洒自如,让人如痴如醉……

金银错玉器的未来

在玉雕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种题材的玉雕作品数以千万计,但金银错玉器作品却着实不多。这不仅在如今的玉雕市场上并不多见,在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物中也很稀少。

它的稀少,和工艺难度大,耗时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当今玉料价格昂贵,人们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创作环境中,愿意尝试金银错工艺的玉雕师,可能会越来越少。

所以,最美不过金银错。但它的未来却让我们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我们真诚地希望,这种美丽高雅的艺术,能永远留存于人间……

那么,你喜欢金银错这种工艺吗?你觉得它的未来会再次失传吗?来留言聊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