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玉石雕刻技法之11-11:镶嵌

 yesleng 2023-06-08 发布于山东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几千年来,历代工匠呕心沥血精工琢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雕刻技法,这里分11篇,逐一解析玉雕的各类技法。

             (十一)镶嵌

          ↑清 痕都斯坦玉嵌宝盖盒

      我们曾经谈到过“镶雕”(中国玉石雕刻技法之11-10:镶雕),这里谈的“镶嵌”主要是强调的是“嵌”,它的本义就是“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我们在这里把“镶嵌”视为传统的“金银错”或“金镶玉”工艺,在这方面我们曾经有过不少介绍:

      《金银错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 金玉良缘金镶玉

​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战国错金银铜鼎,現藏洛阳博物馆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千百计。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马进贵  黑碧玉错银嵌宝石西番壶
       《玉雕大师马进贵作品欣赏
     马进贵大师在谈到金银错的历史的时候说:“人们是习惯把金银错与痕都斯坦玉器联系起来。金银错最早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并没有运用在玉器雕刻上。是痕都斯坦,也就是今天克什米尔以及北印度地区的人最先在玉质器皿和工具上使用金银错。”
       “那些玉器上的图案主要是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一类的植物,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而且器形、造型都很独特,工艺又特别精细,把玉质、金银、还有各种宝石的美感协调的融汇在一起,艺术效果肯定是非常惊人的。”
      “根据伊斯兰宗教文化,装饰图案里是不可以出现人物、动物的,只能是花草植物、几何图形或者文字,而且文字一定是来自古兰经的。伊斯兰教也不允许将他们信奉的真主作任何具象化的描绘,这一点不像汉文化里,经常在各种材质的载体上描摹观音像、佛祖像。”
​   ↑马进贵  青白玉错金嵌宝石鼓形壶
  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派兵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喀什准噶尔部表示臣服,每年都进贡一批产于痕都斯坦的玉器。主要是生活中实用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刀具等等。器形很独特,胎体薄如蝉翼,纹饰观之凸出,抚之无痕。除嵌有精美的金银丝外,还嵌有各色宝石及玻璃。
      2014年,金银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美术。
       银错器皿用丝一般都用圆丝,无论是金丝或者银丝,一则色正,二则较软易压。器皿上使用的金或银丝要根据玉器的料色、器皿的价值、器皿的造型而定。一般来讲用和田玉高档子料、白玉、羊脂玉制作的作品用金丝或用金片,黄白相映,给人以高雅富贵之风、富丽堂皇之韵。在青玉、墨玉、碧玉中采用错银或鈀金纹饰,给观者以端庄华贵、古拙雅洁之匠意。
​    马进贵白玉薄胎错金嵌宝石链子敲根壶
       金银错对图案线条的艺术要求极高,这是中西文化合壁在玉器上的直观表达,图案的民族风格要浓郁、艺术水准要高,线条如同绘画的画笔,要活泼流畅、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艺术风格要靠精湛的工艺来完成,金银错的粗细要一致,开凿精度要求极高,否则金银线条无法镶嵌,或者失去线条律动的美感。
      ↑董春玉 《贵妃出浴》
      金银错多见于和田玉器皿及珠子,而由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董春玉创作的以金银错技艺与人体雕刻的高难度技艺的作品《贵妃出浴》,韧度极低的翡翠中施展难度极高。
     ↑《贵妃出浴》细节
       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极精,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丝相组合图案及纹饰繁密,弧线集中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因为金银错工艺的金、银丝全部是打、压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贴剂,所以既要图案线条流畅,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无痕,加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一道工序有误,都不可能完成。
      ↑马进贵作品
      金银错是开槽嵌丝,还要将金属与玉质打磨成一个平面,最后实现纹饰图案的表现。
     据马进贵大师介绍“金银错本身是难度极大的工艺,而且往往还是在薄胎上实施,一旦在玉器表面开槽不精确,或者将金银丝敲入槽线的时候有丝毫的不小心,很有可能就前功尽弃,整件作品就算毁了,所以出一件金银错玉器很不容易,精品就更难得。”
      金银错工艺曾一度失传,据马进贵大师回忆“最早呢,其实应该是潘秉衡老先生重新把金银错找回来的,他在市场上发现一把刀的刀柄上嵌有金银丝线,很特别,就买回来自己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来自痕都斯坦的工艺”。“而我呢,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镶嵌了银片的小罐,花纹跟罐体有强烈的颜色对比,非常好看,因为在新疆生活多年嘛,我一眼就觉得这个小罐是非常具有新疆特色的,我就想知道这个银片镶嵌是怎么实现的。但是当时已经没人懂金银错了,只有带我的师傅曾经跟潘秉衡一起工作,他看过潘秉衡做金银错的东西,于是我师傅就给我讲,但是只能口述,没法示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