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作品可以不美吗?到底什么是艺术

 gs老张 2018-07-03

艺术一定要呈现「美」的性质吗?

当杜象 (Marcel Duchamp) 的《喷泉》(Fountain) 出现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纳闷《喷泉》这件艺术品跟市售的小便斗到底有什么差别,以致于在艺术空间展览的那个「小便斗」是艺术品,但摆放在市场的那些小便斗却不是艺术品。关于这个问题,当代哲学家丹托 (Arthur C. Danto) 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答案。

在此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艺术」与「美」的关系。在进入现代艺术之前(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必须具有美的性质,探讨「艺术是什么」与探讨「美是什么」可说是没有太大的区分。无论是《蒙娜莉萨》,还是《戴维像》,都呈现了外在形式的美感,只是美的表现不同而已,前者呈现了「金字塔结构」(从头到腰部的上半身呈现金字塔的构图),后者再现了古希腊对人体的美感观念。

然而,《喷泉》的问世挑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不具有任何美感的「小便斗」竟然摇身成为艺术品。如果说,「美」不再成为「艺术」的必要条件,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艺术终结」?

当我们无法从外观上来辨别到底什么是艺术品的时候,意味着无法从艺术品的外显性质(包括材质、颜色、大小、形状、构图等等)来探讨什么是艺术。然而,美或美感却必须依附在外显性质上,也就是说该物品的美与不美已不足以让我们判断什么是艺术。于是,有人提出了「艺术终结」的概念。所谓的「艺术终结」,至少有三种意思 。

1920 年 6 月 5 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一届达达主义作品展。

第一种意思是达达主义 (dadaism) 的理念,即反对艺术的价值,企图透过各种艺术的创作来消灭、推翻艺术的价值,杜象的《喷泉》堪称代表。这里所说的艺术的价值,就是美。虽然有时候达达主义会宣称「艺术已死」 (Art is dead)2,但由于达达主义者透过艺术创作来反对艺术的价值,因此不能说他们反对艺术,而是反对艺术的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即反对艺术品必须要有技巧、美这些元素。主张这立场的人之所以反对艺术,跟他们对社会政治的批评有关。他们认为所谓的艺术美,只是资产阶级的审美观,而他们要破除阶级的区分,「艺术已死」也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的消除。

第二种意思是古斯德 (Donald Kuspit) 在其著作《艺术终结》(The End of Art)所说的,艺术已经失去了审美的价值。也因为如此,艺术不再对人有重要的用处。《喷泉》的出现,让艺术从严肃堕落到平凡,艺术品跟日常用品已经没有什么两样。古斯德把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称为「后艺术」,如偶发艺术 (happening art)、概念艺术 (concept art)。古斯德认为艺术之美,带给人一种个性、自主性和批判的自由,一旦失去审美价值,艺术品也就丧失了这些价值。

为什么艺术之美能够带给我们这些价值呢?古斯德没有很明确的说明,但是梁光耀却认为卢卡奇 (Gy?rgy Lukács) 的艺术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斯德所说的审美价值。3卢卡奇认为,当我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需要专注其中,此时的感官会变得比平常敏锐,进而带给我们愉悦、让情感可以净化。相反的,资本社会的工具理性却压抑了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感官钝化,对生活一切无感。欣赏艺术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人,甚至可以让我们恢复感官的独立性,觉察到资本社会的剥削和压抑。

第三种意思是丹托的「艺术史终结」,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4依据丹托,艺术终结并不是说终结之后就不再有艺术的存在,更不是说艺术不再具有价值,而是指艺术史的发展已经结束了。艺术史的发展,意味着人类历史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每个时期出现的艺术品和艺术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艺术发展到某个阶段时,特别是当我们无法从外显性质来判别艺术品和日常用品的区别时,也意味着艺术发展的终结。艺术终结并不意味着艺术无法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只是不再进步而已。必须注意的是,丹托所说的「艺术」主要是指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

艺术史是艺术被哲学压抑的历史

Arthur Danto

丹托认为,艺术史其实是艺术被哲学压制的历史。他指出,自柏拉图 (Plato) 以来,艺术就是被认为是危险的东西,因为当时的哲学重视理性,而艺术则是感性的创作,从事艺术创作(例如诗)意味着拥抱感性,让情欲增长。因此,柏拉图将艺术的地位贬得很低,仅仅只是真实世界的复制品而已。

到了康德 (Immanuel Kant),康德的美学主张「无目的之合目的性」,也就是说美不具有实用性的价值。这美学观影响到后来的艺术观念,许多美学理论都企图把艺术排除在生活的实用性、认知性之外。

比康德更晚期的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则主张哲学取代艺术。黑格尔有名的《精神现象学》提出了各种「精神」的发展,其中最高阶段的称为「绝对精神」。在「绝对精神」的阶段里,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三种认识绝对精神的不同形式,艺术是感性形象的形式、宗教是启发的形式,而哲学则是概念思考的形式。然而,黑格尔却认为,当意识越接近绝对精神时,艺术就会被哲学取代,换句话说,艺术只是过渡到哲学的阶段而已。

艺术终结的意义

丹托强调,艺术的发展有其认知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世人认识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但一旦艺术终结之后,意味着艺术已经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必须交由哲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依据丹托,要区别杜象的《喷泉》与日常生活的小便斗,或者要区别沃荷 (Andy Warhol) 的《布瑞洛盒》跟一般日常布瑞洛盒子,关键在于「艺术理论」。丹托所说的艺术理论,包括不同艺术史脉络下的相关理论、文化背景。5也就是说,作品与历史、文化、理论的脉络关系是界定一个艺术品的关键。而要清楚这些脉络关系,则有待艺术或理论的「诠释」。

对丹托来说,不可分辨的艺术出现之后,艺术作品本身已经无法自我界定了,因为艺术的各种可能性已经穷尽,艺术自身无法再发展出新的风格来界定艺术是什么。当艺术无法回答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艺术史就停止发展,也就是艺术终结。丹托认为,在艺术终结之前,艺术的发展是依据新风格的出现来否定旧有风格所界定的艺术。艺术终结之后,即使会有新的形式或风格的艺术出现,也只是过去已经存在的形式或风格的重新组合而已。这时候,要回答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则惟有哲学才能完成这任务。

在丹托看来,探讨艺术的本质的工作交给哲学处理,对艺术创作来说是一件好事情,这代表艺术从此自哲学中解放。艺术创作不用依循特定方向来发展,不需要背负自我界定的包袱,甚至可以不用哲学理论的引导而获得彻底的自由。也惟有如此,未来的艺术才会多元丰富,不再局限任何特定的风格或形式,而是迈向「多元主义」的发展。

艺术终结之后,是否就能对艺术下一个本质定义?

丹托主张,艺术有其本质,艺术的本质并不是由艺术品的外显性质来决定的,而是非外显性质来决定的。因此,探问「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是进行关于艺术概念的分析。关于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是本质主义的立场,而在人类历史出现的艺术问题上,他采取的是历史主义的立场。6即使他主张艺术有本质的定义,但是他却认为每个时期出现的艺术和艺术理论都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等到艺术终结之后(艺术不再进步之后),才能真正给艺术下一个本质的定义。

丹托其实并没有很明确地为艺术下一个本质的定义,但是他在《艺术终结之后》提出了艺术定义的两个必要条件:「有关某东西」 (about something) 和「体现其意义」(to embody its meaning)。前者是指「有主题」,而后者则是指「对主题表达某些看法」。7然而,卡罗尔(No?l Carroll) 在 'Essence, Expression, and History: Arthur Danto's Philosophy of Art' 一文却梳理了丹托对艺术定义的 5 个必要条件,当我们宣称某物是艺术时,该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有一个主题

2.对于该主题展示出一种观点或态度(也可以说该物有一种风格)

3.使用了某种修辞学的省略(通常是隐喻式的省略,原文是 'generally metaphorical ellipsis')

4.省略的地方邀请观众参与填补(邀请观众对该物进行诠释)

5.作品的诠释需要艺术史的脉络(脉络通常是指历史出现的理论背景)

艺术终结:论丹托的艺术哲学

依据梁光耀的分析,对于卡罗尔整理的第 1 个条件,其实就是丹托所说的「有关某东西」,而第 2 到第 4 个条件,则是丹托所说的「体现其意义」,至于第 5 个条件则是丹托用来区分艺术品和日常用品的关键。有意思的是,丹托甚至认为艺术定义不只是适用视觉艺术,而是适用所有类别的艺术,包括插画艺术、装饰艺术、音乐艺术,象征艺术和抽象艺术,甚至适用古代艺术、现代艺术、东方艺术、西方艺术、原始艺术、非原始艺术等。

然而,丹托对艺术的定义却也会遇到一些难题。首先,丹托认为,理论诠释是构成艺术的要件之一,但丹托又认为对于艺术的诠释有两种依据,一种是作者意图,另一种则是艺术史背景相关的艺术理论。当这两种诠释出现冲突的时候,即作者和艺评家依据艺术理论来诠释该作品的想法出现不一致的冲突时,应该以哪个诠释为依据呢?

另外,对丹托来说,理论的脉络非常重要,那是区别艺术品和日常用品的关键,但他又认为艺术定义必须涵盖历史上所有的艺术,包括艺术理论出现之前的洞穴壁画、祭祀偶像等,但这些之所以是艺术却完全不依赖理论(当时历史还没有出现相关的艺术理论)。因此使得他对艺术的定义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艺术的非本质定义

关于这一点,梁光耀提出,区别像《布瑞洛盒》与日常用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有「带来反思」的特性,而后者没有。当然,他也指出,所谓「带来反思」,也必须有办法区分艺术的「带来反思」和哲学的「带来反思」,因此他又加多了一个条件:「带来反思」必须是受到艺术史的脉络所限制。8

丹托认为,每个时代对于「艺术是什么」的理论都非常重要,在艺术的发展史中,其中出现了三种重要的理论:「再现论」(主张艺术是对真实的再现)、「表现论」(主张艺术是表现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以及「形式论」(主张艺术是来自媒介性质的纯粹性和独特性)。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现论」可以说是扮演了主导的角色,然而「再现论」却无法解释梵谷的艺术,因为,梵谷的画不是要再现什么真实,而是要表现自己的情感。除了「表现论」,后来还发展出对现代艺术影响甚大的「形式论」。随着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普普艺术 (pop art)、极简艺术 (minimal art)、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形式论」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在这个意义下,若艺术终结之后,对艺术的定义的工作是交由哲学来处理,而艺术的定义又必须涵盖过去的艺术而不会出现丹托遇到的难题。梁光耀认为,艺术终结之后,我们依然无法真正为艺术下一个本质的定义,但是却可以下一个「非本质的定义」:

艺术品是一种人造物,它或是再现真实,或是表现情感,或是形式的构成,或是带来反思,而且它的艺术性是受艺术史的背景或脉络所制约的。9

之所以是「非本质的定义」,在于梁氏用了「或」的选言式表达,也就是说除了要符合「人造物」以及「艺术性是受艺术史的背景或脉络所制约的」条件之外,在其他的选言条件中,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艺术。

敏锐的读者可能发现,梁光耀出现了循环定义的问题。简单来说,循环定义是指用了待被定义的词汇本身来定义该词汇。梁光耀需要对「艺术」下一个定义,但是他的定义语句中却出现了待被定义的「艺术」。然而,他认为一般循环定义的问题是不提供任何讯息,但他的循环定义却是有提供讯息的,因此是一个好的、应该被接受的循环定义。10

小结

自古以来,探讨「艺术是什么」向来都是艺术哲学的重要问题。即便艺术终结之后,我们似乎也不容易为艺术找到一个本质的定义。梁光耀对艺术的定义,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解决了丹托所面临的问题,甚至也能够解释很多现代艺术品为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我们进一步去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当中问题,仍值得好好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