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7-03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层峦叠嶂的群山向西奔驰,突然又掉头而东,有如万马回旋之势。 一副气势磅礴的画面在眼前展现。 气势在最高处却戛然而止,笔墨从远景的浓烈换成近处的工笔细描,飞瀑直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小桥蜿蜒可爱从中横截,如一弯新月又如微微拉开的弓箭。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看的见的气势

万种千姿

灵山之美

大约是南宋庆元二年( 1196 年) ,当时辛弃疾正罢居归隐,在灵山齐庵小住,洋洋洒洒写下《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辛弃疾到底豪放,一开篇就把灵山万马回旋的气势写出。 灵山从此从静态的自然美景幻化为兼具人文意味的动态美景。 往后的数百年,不知有多少人描绘灵山、赞美灵山,而我们依旧好奇八百多前那个不具名的日子,是怎样的美景让辛弃疾留恋、赞叹。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美景似乎是这样的。

拂晓,在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曙光,东方几座山峰,像

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 红日初升,山色清明,气象万千。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那边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潇洒,满是灵秀之气。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风度,不就像芝兰玉树般的谢家子弟吗? 那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高贵亮丽的仪态,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 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大地,感受着山峦起伏的雄浑、深厚、高雅、刚健,好像在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令人叹服,回味无穷。 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他不禁关切地打听偃湖的修建计划,哪一天能够看见烟水蒙蒙的美好景色呢?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辛弃疾由是想着,诗意大发,于是就有了这绝美的词句。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八百多年后的今天, 灵山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 4A 景区。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2 /10 当我们循着辛弃疾的诗词走进灵山,风景是否一如当年? 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多一些奇幻的想象? 多一些遥远的怀想? 多些与古人跨越时空的沟通呢?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 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 ”在上饶城区远远眺灵山,秀美奇绝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在蔚蓝的天空下,犹如一条长龙盘踞在上饶大地,其峰峦起伏造就的奇妙侧影,又如一位仰卧着的美丽女子,灵山也因此被世人赞誉为“ 睡美人”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3 /10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在灵山左溪游客服务中心乘缆车缓缓而上,窗外的风景也不断变幻,绕山而转的梯田、随风掀浪的竹海、凌空盘旋的巨石迎面扑来。 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奇观、 国内罕见的造型石( 倒石) 地貌景观、江南最高的花岗岩瀑布、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灵石梯田,人们用“ 雄”“ 奇”“ 幽”“ 幻”“ 秀”“ 灵”来概括灵山。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4 /10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徒步走在环山的游步道上,灵山美景一览无余。 若是天气晴好,天空碧蓝、奇石峰峦清晰可见;倘若阴雨天气,则云雾缥缈,云海翻腾,恍如仙境。“ 神与物游”,远处的山与近处的石都不再冰冷,好像都是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的生命,流连其间,完成一场人与自然的对话。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5 /10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灵山七十二峰,峰峰竞秀,高耸者似剑似戟,直刺蓝天;连绵者如诗如画,夺人心魄。 石屏峰、灵鹫峰、聚讲峰,山势雄伟、悬崖峭壁,让人望而生畏;华表峰、东台峰叠嶂高耸,为灵山的精华景点;天梯峰海拔 1496 米,为灵山的最高峰。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在众多的峰林中,竟有一处以“ 万马回旋”为名的景观。“ 万马回旋”是以水晶峰、石屏峰、夹层灵山组成的一组完整的“ 龙脊”形环状花岗岩地貌景观。如果从空中看,整个灵山的山势就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的各个峰群, 又像是草原上呈半月形奔腾的骏马群。特别是中部的那座山峰,马头高昂,山巅的那些树木就是马的鬃毛,像是骏马在奋蹄疾奔。 置身其中,仿佛四周跃动着无数灵美的生命。 振臂一呼! 它们仿佛立刻就要向你奔来!在这里,好像突然就懂了辛弃疾笔下“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的磅礴气势。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如今灵山奇特的花岗岩块石。天地更迭,石块腾跃翻滚,风雨雕琢,天地磨合。数以万计的花岗岩块石,或挺立于绝顶之巅,或孤悬于峭壁之缘,或簇拥于山谷层林深处,或柱立于湍急溪流之中。 这些花岗岩,经亿万年风雨雕琢,姿态万千。 灵山的石头,石石玲珑,各具灵气;石石玄妙,各有故事。人们亲切地将这里称作“ 奇石的海洋”。智慧大脑、雀兔之恋、龟蛇同体等怪石颇有趣味,观音指路、双鱼对吻、猎人归家……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奇石为人们开启了奇妙的想象之门。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沿着栈道而行,有时会惊喜地发现山涧边盛开了各色的野花,苍劲的松树在夹缝中坚强生长,古树名木与奇石共生共长,融为一体。“ 灵山齐庵菖蒲港,皆长松茂林。 ”辛弃疾另一首《 归朝欢》 词序中描绘的草木繁茂的样子,如今也依旧可见。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6 /10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一座山,有了水才好像真的有了灵气。 水让灵山有了更空灵的气质。 山林幽谷,常闻潺潺之声;悬崖绝壁,时挂飞瀑银帘,其中较大规模的瀑布多达 36 处,以水晶瀑布为最。 当年的偃湖如今已无迹可寻,但灵山下的茗洋湖,却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日日映照着灵山秀色。大概因为灵山历来是道、佛两教圣地吧,每当云烟升起,总让人恍惚是进了仙境。 唐代文献记载灵山的宫观殿宇达99 座之多,在宋代被道教典籍《 云笈七签》 列为“ 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八百多年前的风声依旧在耳边回荡,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从未变过。 即使身处闹市也无法忘却心底的山水情结,渴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心灵自由的栖居处。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在上饶,驱车半小时就能从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遁入世外桃源般的“ 心灵之山”。漫步在青山绿水间,脚踏浮云,身披雾纱,遨游于仙境般的美景间,城市的喧嚣和烦扰似乎也走得很远。在这里,笑看风清云淡,忘却日常琐碎,与山为友、与树作伴,与时光一同静默,与自然一同纯粹。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专家解读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童洁琼(上饶县中教师):

辛弃疾在上饶归隐期间经常游览灵山, 就是从带湖搬到铅山瓢泉之后也来过多次。 这首词大约写在 1196 年,当时灵山不仅有供人休息的庵庐,还听说有修筑偃湖的计划,辛弃疾由此产生了要在此长居的想法,足见他对灵山的喜爱程度!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这首词先写灵山的“形”,群山飞瀑,小桥吾庐,远近高低,大小动静,相映成趣。 在如此山水佳境,出现了作者的身影:“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老了本应当过闲散的活,偏又老天爷多事,却教我来管理这十万株高大的青松。看似淡语、浅语,实为愤语、激语。词人原任福建安抚使,先是谏官黄艾“言其残酷贪饕,奸赃狼藉”,于是罢帅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又被御使中丞谢深甫奏劾,降充秘书阁修撰,之后开始了他在上饶的生活。 这期间词,像“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兰陵王·赋一丘一壑》)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种郁激幽愤的情怀。

下片转入写山之“神”。 “争先见面重重。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群山与人见面,不仅有动态,还带来了清新气息,使人精神爽快。 接着连用三个新颖别致的比喻:“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从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公”。 将山拟人化,形容其挺拔轩昂、超群出众,又谓其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杨慎还非常赞赏此处的用典,说:“且说松(按,应为“说山”),而及谢家、相如、太史公,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词的最后以景情,似问非问,情韵两妙。 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 尤其擅长虚笔传神写意,在山水词中“屹然别立一宗”。

辛弃疾笔下的绝美灵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