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病皆生于气

 江山携手 2018-07-03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术中最早的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全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病皆生于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方面,而气的运动又是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的体现。《黄帝内经》记载“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会致病,“但当情志反应过于激烈或持久,超过了人体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时,便会成为病因”。

《黄帝内经》:病皆生于气

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类80%的疾病都跟心理有关系,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和痊愈过程当中也起重大作用。

我们也知道生气不好,但是有时候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有些人越是有病越是不开心,病情就会越发严重,该怎么办才好呢?

我们可以通过静坐、太极、站桩等方法调理身心,也可以与人为善,常做好事,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黄帝内经》:病皆生于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