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华山有个甘露寺,我还要再去和藏学法师对话一次

 标准生活 2018-07-04

九华山有个甘露寺


6月午后的九华山,空气中还飘散着雨雾的气息,坐在车上感受窗外盘山公路两边满眼的绿不断后移,这种久违的感觉让我倍感亲切。


像当年在家乡时去神龙架、恩施大峡谷……奇峰峻岭,惊险又充满期待。这一站的目的地是甘露寺——九华山九十九座寺庙中的一个清净之地。

说起来,甘露寺海拔应该不算很高,我们还在感叹盘山公路的惊险之中,车子就已经停下了,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起身,拥入九华山的山水中。


对话自己也是一种修行


一直以来,对于寺院是心存敬畏的,每一座寺院都深藏着一个我不熟知的世界。所以每一次去朝拜,与其说是祈福,不如说是给了自己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想一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相比于之前去过的寺院,甘露寺是清静的。这座位于九华山北面登山公路中段一侧定心石下的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进门的门匾,是康熙亲笔题写的。

踏过了寺院的那道门槛,仿佛尘世的凡俗一瞬间就抛在身后了,这也许就是人们向往禅意最重要的原因吧。因为在寺院庄严的气氛中,你有了一次以一颗纯净向善的心对话佛祖,对话自己的机会。


进门后朝右拾阶而上,是很清新舒服的绿,树叶是绿的,藤蔓是绿色的,石阶也是充满绿意的,和寺院黄色的院墙匹配得刚刚好。


每一个转角都暗藏惊喜


一步步向上走,也一步步远离了盘山公路上的车马喧嚣。这也是寺院最独特之处吧,亭台楼阁+石阶,让一颗颗浮躁的心也渐渐归于平静。


寺院中,几棵芭蕉树,让院子显得更加幽静又有生气。院子里有几个居士正在为院子清理杂草,他们平静而又专注的做着手中的事情,并不为我们的走入触动。

抬起头,又是另一番惊喜。惊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匠心神奇之余,也欣喜还好这里不太喧闹,懂它的人来这里,才不会匆匆而过,错过许多美好。

这只蜘蛛想必也是偏爱甘露寺吧,听同行的人介绍,多次来这里,蜘蛛都一直在这个角落里,编它的网,也许它也在念它的经吧。

长满青苔的石阶,想若是在雨中抵达这里,会有另一番意境吧。感受雨打芭蕉,屋檐雨水潺潺,我想我会忍不住去用手触摸,青苔和雨滴。


心在哪里安放


藏学法师,九华山甘露寺住持、九华山佛学院院长,如今,他依旧在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山野中专心修持,维护寺院的一方净土。

藏学法师很健谈,身后墙上的木板上写着: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他独特的字体,和《转眼看世间》一样的字体。


他对于文学有着独特的喜好,他也对当下最新的科技文化深有研究……风趣而又让人豁然开朗,自己是一个幸运者。

当我们被忙碌的生活困扰而感到迷茫时,藏学法师与我们推荐了他喜欢的一首诗,《心在哪里安放》,他可以对诗篇脱口而出,是呀,当我们为当下的自己而焦虑时,其实诗歌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心,不需要安放,只要在难忘的地方,有山在呼唤,有水在荡漾,心,就在挥洒的过程中--发光、闪亮!”



《转眼看世间》


《转眼看世间》是藏学法师十多年前的文字,也是此行带回来可以与大家分享的收获之一。


第一眼看到《转眼看世间》,是被它充满童趣的字迹和画面吸引的。它像是绘本一样,充满了童真,吸引着我想去触摸,仔细看一眼。

可能对九华山、甘露寺、藏学法师熟悉的人来说,对这本书早就有所耳闻了。对于第一次见到甘露寺真面目,第一次见到藏学法师的我来说,不可否认,我是心动于它的封面的。


细细读来,《转眼看世间》都是藏学法师对生活满怀的希望与感恩。朴实的文字,有趣的游学故事,和我见到藏学法师一样,耿直、有思想,读他的文字,会很温暖。正如他像在面对面和你交流一样,可以看到真性情的藏学法师。


我对于藏学法师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我也希望我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和藏学法师对话。


为下一次出发留一点念想


这一次在甘露寺,是为下一次抵达留下了念想的。同行的人没有带我们对甘露寺一探究竟,她说,要留下一点遗憾,下一次才更加惊喜。

是啊,有了遗憾,下一次出发会更有动力。与藏学法师愉快地交流后,我们就返回了,我们还没有感受甘露寺的茶艺,也还没有走向寺院的更深处,去更高处的广场上去看一看。


但我知道,我还会再来的。这里的一草一物,我还会再见的。

院中盛开的百合和我们告别,甘露寺佛学院的教室明净而整洁,我想,下一次的相聚会是在这里吧,我要来听藏学法师讲课。

若你也喜欢甘露寺的一草一木,喜欢藏学法师的真性情,文末和我留言,我们一起来九华山,约一场说走就走的禅的行囊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