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要探究的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2)认真体会教材中“探究的思路”所体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中提出的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方法。 2、探究思路 (1)改变功的大小:采用教材所示实验装置,用1条、2 条、3 条 ……同样的橡皮筋将小车拉到同一位置释放,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依次为W、2W、3W…… (2)确定速度的大小:小车获得的速度v可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用其他方法测出。 (3)寻找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以橡皮筋拉力所做的功W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v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即功—速度关系曲线,分析该曲线,找出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之间的定量关系。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 将木板放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小车不连接橡皮筋,在其尾部固定一纸带,轻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向下运动,如果纸带上打出的点间距是均匀的,说明纸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所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刚好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平衡。 (2)如何选择纸带上的点距来确定速度: 对纸带上的点进行分析,比较点间距,看若干个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基本相同,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个点作为小车匀速运动阶段的点,用这些点计算小车的速度。 (3)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①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作出W—v曲线,W—v2曲线、W—v3曲线……,如果哪一幅图象更接近于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功与速度之间就是哪一种正比关系。 ②图象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因为它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 ③图象中的曲线形状是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起来后所显示出来的形状。 ④关于图象中的曲线,一般要弄清楚图线的斜率,图线的截距,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及其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