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练太极拳与右脑的关系

 文苑书店66 2018-07-04


作者/余学农⊙编辑/张宏婉


导读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积淀了中国的养生文化、中医学、中国拳术底蕴。通过分析练习太极拳与右脑思维模式的关系,帮助初学者快速理解和学习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与右脑的关系


太极拳给人以动感,左右手相互配合,构成圆的运动,显得舒展潇洒,且有指上打下、指东打西、指左打右之能,形成循环往复运动,又能寓动于静,寓静于动,显得飘忽不定,不知着力点在何处,常令对手迷惑。身体得到充分舒展,舒筋活血,有利于健康。

人类的大脑分左右脑,左右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由此而产生了两种认知方式。即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根据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左半脑被称作“学术脑”、“意识脑”、“语言脑”,其主要负责逻辑、语言、记忆、分析等,思维方式具有分析性、连续性和延续性。右半脑被称为“创造脑”、“潜意识脑”、“本能脑”等,其主要负责直觉、空间形象记忆、身体协调、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直觉性、无序性、跳跃性等。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练拳整个过程一定要慢,慢不是纯粹的慢,而是为了能够很好的感受动作,并在慢的过程种体会用意念去引导动作,慢打拳也有利于促进身心的放松和入静。慢是为了在练习的过程更好的对自我进行仔细观察。如一辆小车快速从你身旁经过与一辆小车缓慢的经过,可想而知你对缓慢驶过的小车会有更多的认识。可是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前期不由地会加快练拳的速度。前期慢慢的练拳感觉很抑制自己,总想着为何不快点,这么简单的何须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当左脑占据主导位置时,左脑负责逻辑、分析等,简单而慢的动作左脑给出结论当前行为不合理。若持续的缓慢的练拳,左脑会因不能处理这种有违它结论的状态而“罢工”进入右脑主导的模式。右脑思维是直觉而跳跃的,负责空间形象记忆。右脑模式可以很好的处理缓慢的练拳过程,空间形象记忆记录下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身体的变化以及身体的整体与局部的空间位置情况。而且右脑模式下观察到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手脚组合在空间中优雅的游走画出一条唯美的曲线。缓慢的练拳完成后,都会有种舒服而轻松的感觉。左脑因“罢工”而退出主导后处于一种“睡眠”的状态,等缓慢的练拳结束而“唤醒”左脑时,起主导的左脑就如睡觉刚醒般。左脑“罢工”期间左脑中对生活琐事的记忆也退出了工作,右脑的直觉、灵感等起主要作用。这也解释为什么沉浸在打拳之中,会心平气和,内心平静,心中没有杂念。练拳的过程心无杂念,杂念是属于左脑分工。心中想着其他的事情也就很难进入到右脑模式,很难达到一个最佳的练习状态。练习太极可以达到一个忘我的境界,自然的屏蔽掉外界的其他不相关的东西,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沉浸其中享受其乐趣并感受带来的变化。右脑被称作“创造脑”,分工灵感等任务。由此太极的忘我的境界中与右脑起主导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忘我的境界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整个练拳的过程中好像时间变慢了,练完之后感觉像是没过多久,但实际的时间却比感觉中的要长。左脑模式分工时间,左脑模式退出进入右脑模式后自然时间性也就“沉睡”了,时间概念也就淡化了。在忘我的境界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练拳者不说话,或者说在这个境界中说不出话来,练习的过程说话就会打断练习。右脑模式中没有分工语言功能,语言系统由左脑主控。说话“唤醒”左脑,从而打断了练习,可见练习时跟右脑模式的关系。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习练者运动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号都处于高速运转中,高度的兴奋状态,神经中枢出现区域保护性抑制状态,使保护区域的神经系统功能休息,使习练者获得彻底放松。而平时主导的是左脑,右脑从属之。休息区域应该是左脑,从而才可获得精神上的放松状态。平常情况下右脑都从属于左脑,得到的锻炼相比较较少,而练习太极拳正好让右脑处于主导地位加强了练习,强化了右脑,从而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太极还有发掘人的本能,激发人的潜能之说,如果从右脑的模式来看,右脑又被称作为“潜意识脑”、“本能脑”。那么习练太极拳锻炼了他的右脑,使右脑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强化,从而发挥出以前被隐藏的潜能和一些本能。

太极拳博大精深,有很多精妙之处需要我们多去思考琢磨。这里浅显地讨论习练太极拳与左右脑分工的一些情况。习练太极拳时跟平时处于从属的右脑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在练习中有意识的进入右脑模式或有意的去训练如何快速进入右脑模式屏蔽左脑,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练习的效果。

了解到右脑模式在习练太极中的作用,那可以从右脑思维方式入手去寻找一些方法来促进初学者习练太极拳。当然对于习练太极拳多年的人来说,不需要刻意,自然而然的就能进入到右脑模式中。寻找的方法应该是屏蔽掉左脑而发挥右脑的分工。把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成三个相嵌套的圆环,最里面是你已获得的知识,中间是你可以学习的,外层是你所恐惧的。一开始练习太极拳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若是能通过一些他们熟悉而又简单的动作开始,从中间这个可以学习的阶段开始,让初学者自己感受到太极所带来的变化,再慢慢的传授太极拳其他的动作。比如,可以习练者一开始不要去关注他的动作是否到位,更多的注意放在关注他自己运动状态与位置,观察自己手的运动趋势,欣赏自己的手在空中慢慢游走的状态,尝试意念与动作的结合。这样考虑的都是一些直觉,空间的形态,更容易进入到右脑模式。更容易感受到这样运动带来的心平气和。当能享受这种缓慢的动作带来的乐趣时,再进行动作的调节及规整,同时更能快速而深刻地体会到太极动作的精妙之处。

开启右脑之门,可以寻找到更多的简易有效的方法去练习太极拳,同时深刻了解到太极拳是如何转换左右脑模式的。对传扬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康戈武.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太极运动观[J].邯郸学院学报.2009.18.3

[2]朱奋飞.论太极拳的行功特点及健身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1.

[3]贝蒂·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张索娃,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4

[4]张力为.右脑功能与体育运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2.3.

[5]殷恒婵,丁雪琴,陈勇嘉.人类右脑功能的开发与竞技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4. 作者简介:余学农,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