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说是文字的出现将人类送入了文明社会,那么,对于文字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可以作为划分文明人与非文明人的标志。而文字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很大程度上起决于阅读方法是否得当。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读过一些书,但并不等于每个人都会读书;许多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但“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甚至从小读到今,但并非在读书问题上已经真正入门。有的人方法不妥当,不注意读用结合“死读书,读书死”,书读得多,思想越僵化;有的人读书不用心,看起来书读了不少,但学问长进不多,总是“竹篮打水,两手空空,脑袋空空”;有的人书读得很多,可是除了记得一点情节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外,其实什么也没有学到;有的人读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最后也是雨过地皮湿,风一吹就干;还有的人读书,虽然看似认真细致,但因为抓不住要领,突出不了重点,结果也是事倍功半,收效不大,进而就会失去读书的兴致和耐心。所以,读书是一门学问,探索如何读书,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问题。历代文人墨客对此有许多精到的论述:清代袁枚说的妙:“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叶圣陶先生说的更为精辟:“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砂悉淘汰,所取为珠玉。”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过:“要多读书,用功读书,但是还得善于读书”。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古今中外,百人百法,见人见智,各有千秋,各人有各人的技巧和习惯。许多名人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通过概括归纳出许多名称。从我的读书生活来说,怎样读书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这不仅是个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问题,还是一个读书的目的和态度问题。有些读书方法,看似简单明了,但坚持运用,持之以恒,却受益无穷。如联系实际读书法,即根据研究课题的滚动,周期性地进行阅读准备和带着理论难点重点阅读,为研而读,以学助研,以研带读,释疑解惑。我认为,读书方法受到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导引。从层次结构上说,从技法到方法、论方法、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哲学,依次递进,构成系统。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科学方法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评价、选择科学成就和发展科学理论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把读书方法置于科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之中加以梳理、探索,在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乃至哲学的层面上总结读书方法,升华读书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和较高的逻辑起点。所以,我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分三个方面谈谈怎么样读书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