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祭梁夫人

 古藤长霖 2018-07-05
秋祭梁夫人诞
 梁红玉——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

秋祭梁夫人诞
    苏州城西灵岩山麓,青山绿水间埋葬着世代受人敬仰的,著名抗金英烈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忠骨。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退休后,有了空闲时间,开始在苏州周边做些历史遗迹的寻访。记得7年前的清明节,去灵岩山麓寻访韩世忠墓园、祠堂和神道碑,回来查阅些材料,在新浪博客写了一篇《青山有幸埋忠骨》小文。
    在搜寻资料中却意外被梁夫人的生平事迹而肃然起敬。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以前我的梁红玉印象,仅仅在戏曲、连环画中“击鼓战金山”的层面上,充其量不过是为将军的丈夫摇旗呐喊的贤内助而已。但综合许多志书的、历史的、民间流传的记载,梁夫人的精忠和壮烈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从此,平时在阅读中留意收集一些有关梁红玉各种记录,出行时也留意寻访有关梁红玉的历史遗迹,希望写上一些文字,表达自己对先辈的崇敬之情。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今年春,路经淮安河下镇,特意前往“梁红玉祠”瞻仰,拍了不少照片,了解更多的梁红玉生平事迹。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今天(农历九月初六),是梁夫人的诞辰。据记载,苏州枣市街原来的韩王庙的墙壁上题有苏州人祭祀两位英烈的日子:“春祭韩王诞正月二十,秋祭梁夫人诞九月初六”(可惜韩王庙早已改做他用,找不到原来的题词了)
    故欲在梁夫人诞辰之际写一篇小小的祭文,表达多年来对英烈先辈的敬仰之情。

秋祭梁夫人诞

      梁红玉出生于楚州(淮安),因战乱流离到京口(镇江)为艺人,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秋祭梁夫人诞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梁红玉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

秋祭梁夫人诞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梁红玉冒着飞矢亲自擂鼓助威,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宋军士气大振,使金兵不得渡,还险捉金兀术。这便是著名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

    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偷偷挖河逃脱,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秋祭梁夫人诞

     梁红玉也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

秋祭梁夫人诞

(借助电视剧中梁红玉血洒疆场画面)

      1135106 (农历八月二十六),梁红玉率轻骑袭击金兵粮道遇伏击,遭到十倍之金军精兵铁骑围攻,腰腹为敌刃割裂,肠子流出忍痛塞回,用汗巾裹好继续作战。根据战场情况,梁红玉知道不能避免牺牲了,对随从高喊“今日报国”!继续突击,敌军乱箭如雨,梁红玉盔甲如刺猬一般,鲜血透过重重盔甲,再入敌阵斩杀十多人,终于力尽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首级被敌人割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秋祭梁夫人诞

      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每每到这里瞻仰,都会感慨有加。韩世忠以八千军士迎战十万金兵,梁红玉不畏风险亲自上战船击鼓助战;大败金兵后不居功不护短,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以一女子之身酣战十倍于己的敌军,肠子被割裂,用汗巾包一下,冒着像雨点一样的箭,盔甲上像刺猬一样插满敌兵的箭,鲜血浸透盔甲,再冲入重围,杀敌十几人,赴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报答国家,最后力尽而倒在马下血洒疆场,身首异处;连金兵首领金兀术听到后为之感慨,把遗体送回,在敛梁红玉遗体时,身上创伤几十处,致命的创伤有七处······
    能不为后人敬仰吗?
    
    这几年读了不少有关梁红玉的历史记载(包括某些地方志等),但版本众多说法不一,本想把这些写出来和朋友们一起探讨,但可能读起来味同嚼蜡,也可能越读越糊涂,我想这些历史问题就由文史专家们去考证,我只是借着新浪博客的平台,表达一下多年来对先辈敬仰之情的心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