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耀基先生的三个老师是大自然、生活还有?

 盛庭 2018-07-05




真正的大师不会付出很多感情,

但是却让人觉得付出了很多感情!

——林耀基






林教授的“小提琴讲座”开始了: 

努力和天分都很重要 

学习小提琴努力和天分哪个更重要?林教授笑笑说:都很重要。小提琴家是金字塔式的,尖子是少数,搞专业的是少数,所以学了并不一定要成为小提琴家。对于 中国人来说,学习小提琴就像是后娘养的,因为它不是我们的传统音乐,有些传统的文化是我们不能透彻理解的。但亲娘后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爱心!中国 的音乐形式就是音乐给人温暖,给人同情,所以一定要有爱心。 

音乐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我说过我的三个老师是大自然、生活还有我的同行,这个同行也包括了我的学生。李传韵就是属于有天份的,我教他的时候他5岁,当时我就说他以后肯定能有发展,有大作为,他很有天分。

少年时代的林耀基



将“知识”规律化

林耀基总是在寻找规律,尽管小提琴是纯西方的东西,但他从中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中国人学习的规律。他说:“我把小提琴演奏的关键总结成了6条:

  • 1个标准 (匀、准、美);

  • 2个图(音乐幻想图、小提琴弦与柱子的交通图);

  • 3个关系(时间与空间、动与静、用力与放松);

  • 4个“换”字(换弓、换把、换弦、换 手);

  • 5个字(齐、滑、软、准、密);

  • 6条表演艺术(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松弛的肌肉感觉、坚定的节奏、充分的表现、充分的享受)。”

在谈话中,林耀基教经常将一些道理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表达给周围的人。他说,学习理论和练习技巧是枯燥的,但枯燥的东西也有规律,技术就是游戏,音准就是数字。数字游戏玩进去,换位思考见真情。

在林耀基看来,学习小提琴既要有感情,又要讲方法。只有方法的音乐是不能打动人的,因为没有感情的音乐谁都不爱听!    

林耀基在和苏联留学期间和老师杨凯列维奇



将“知识”生活化

记者问林耀基,您教小朋友时他们都能听懂么?林老师笑了说:我从不给他们讲知识,我给他们讲的都是生活。比如我给一个5岁的小朋友上课,他问我,怎么换 把,他每次都换不好。我就对他说,你现在坐在椅子上,你想挪一下地方,你怎么移呀?他肯定要带着椅子一起“飘”,再坐到另一个地方。换把和这道理一样,我 给他们讲的都是他们能听懂的生活常识。

培养兴趣最重要

成功是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有些家长太望子成 龙,他们经常比谁拉得曲子难,而不是比质量,这就不太好。其实,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到一个高度,但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他应有的高度。这跟采矿一样,有的蕴藏量 大、有的小。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讲“风格”,可风格不是两三年就能形成的,它首先也是从模仿开始的。 

练琴是练不出音乐来的,音乐是感受来的,大师的音乐就是感情和理智高度的结合。真正的大师不会付出很多感情,但是却让人觉得付出了很多感情。音乐他是反映一个世界,一个感情,一个人类共同的爱。  

采访过程中,“魅力”两个字一直在记者脑海中出现,林老师有的不只是小提琴方面的魅力,更多的是人格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