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的规矩 | 阅读《诗经》

 花间一酒壶 2018-07-05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出自《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即使有离娄那样明敏的视力,有公输般那样精巧的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同样,作为人,特别是普通人,更需要做人的“规”和“矩”。《诗经》无疑为我们展示了做人的“规”和“矩”。



孔子可为证。他让他的儿子伯鱼学诗。他告诉伯鱼:“不学诗,无以言。”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问:“你读过《周南》《召南》吗?”如果不读,那就好像正对着墙壁站立,不能再向前行走了。不学诗,不会说话;不学诗,不能行走。而他让弟子们学《诗》的解释则更为详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孔子所说绝非虚谈,他积极推行诗教,源于他对《诗经》的整理,源于他对《诗经》的感悟。


但,诗经不是好读的。一是生僻字较多,二是义项较为复杂,这就为理解《诗经》带来了困难,难免读着读着就放弃。有的即使读过,也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发现句子有什么特别的深意。等发现别人在引用《诗经》里的句子,并解释得津津有味时,不免又对《诗经》充满向往。“诗无达诂”,有的诗意不显露,需要从幽隐中加以探索。这没有一点阅历和功力是很难做到的。正应了这句话:经典很难读,一旦读懂了,却很难忘。“诗旨之部,从《左传》所记当时士大夫之‘赋诗断章’起,次《论语》《孟子》《礼记》及周秦诸子引《诗》所取义,下至《韩诗外传》《新序》《说苑》及《两汉书》各传中之引《诗》语止,博采其说分系本诗之下,以考见古人‘以意逆志’、‘告往知来’之法,俾诗学可以适用于人生。”(梁启超《读〈诗〉法》)《诗经》在“适用人生”之修身、齐家等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谨言慎行,辨识真伪


人总要说话,总要听人说话。“人之为言,苟亦无信。”(《采苓》)“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巧言》)。不管说者是信口开河还是别有用心,都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往来行言,心焉数之”(《巧言》),谣言止于智者,“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青蝇》)。而《宾之初筵》描写的是酒席宴前人们“温温其恭”,还未喝醉时态度慎重又恭谦。一旦喝醉,就一反常态,乱我笾豆、大呼小叫、手舞足蹈、行为不检。揭示的是“不醉反耻”的心态,提出“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另外还特别提醒不要做劝酒者,醉酒者之所以醉,劝酒者难逃其责。因劝酒致使醉酒者出现事故,劝酒者要承担民事责任。这样的案例时有耳闻。想想《诗经》时代酒席宴上的规矩,就是在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小宛》),“匪言勿言,匪由勿语”(《巧言》),很接地气。“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可玷,不可为也。”(《抑》)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把它磨掉,但说话不谨慎而出错,却无可挽回。《论语》记载,孔子的弟子南容多次朗诵此句以告诫自己要谨言慎行,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他做妻子。起码,在孔子看来,一个谨言慎行的人是个可以托付的人,值得终身依靠。


二、友爱兄弟,宜尔室家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斯干》)家中兄弟,要相爱相亲,不要虚情假意。“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癒。”(《角弓》)好兄弟即使有摩擦纠纷也不要相互怨恨,而应相互宽容多多包涵。“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常棣》)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常棣》)夫妻父子各相亲就像琴瑟相协调。当然,最重要的不要忘了感恩。“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父母“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蓼莪》),恩德无极。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包容是家庭和睦的不二法门。“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常棣》)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家庭梦想。


《孔融让梨》,郭慕熙绘


三、职思其居,求福不回


《唐风·蟋蟀》描写了时光飞逝但又提醒人们:要“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行乐不能放纵,要像“良士”那样,时刻记着自己的职责,干好本职工作,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其他责任。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警惕安乐思想的侵蚀;要勤奋敏捷,积极进取。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要分清追求的目标,什么是该追求的,什么是不值得追求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藏”(《雄雉》),不嫉妒,不贪求。孔子当年曾用这两句赞扬子路,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狐裘皮袍的人站在一起,却不感到羞耻的,大概只有子路。子路听了,很高兴,就终身诵之。“岂弟君子,求福不回。”(《旱麓》)君子求福,不违正道,该止则止。“绵蛮黄鸟,止于丘隅”(《绵蛮》),孔子读之则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就是该止不止的注脚。


四、有物有则,不失其驰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烝民》)万事万物,一定有它的法则。《烝民》这首诗就描写了仲山甫明理识体、遵守法则、深得民心的辅佐者的典范。他仪表端庄,温和善良;他日夜辛劳,从不懈怠;他不侮矜寡,不畏强暴;他修身其德,德高望重。结果一呼百应,“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及甫作诵,穆如清风”。孔子说:“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孟子·告子上》)在那个时代,即使驾车,也有其规则:“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车攻》)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从前赵简子派王良为他宠幸的小臣奚驾车,一整天捕不到一只鸟。奚就跟赵简子汇报说:“王良是天下最拙劣的车手。”王良知道后,说:“请让我们再去一次。”经过强求之后才获准予,结果一个早上就捕到了十只。奚很高兴,就跟赵简子汇报说:“王良是天下最优秀的车手。”赵简子准备让王良专门给奚驾车。王良不同意,说:“我替他按规范驾车,一整天捕不到一只;不按照规范驾车,一个早上就捕到了十只。《诗经》里说‘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习惯替小人驾车,请不要任命。”车手尚且懂得规范,羞于与不懂规则、破坏规则的人合作,即使合作得到的鸟兽多得像山丘一样,“如枉道而从彼,何也?”(《孟子·滕文公下》)



“敬慎威仪”是规则,“彼交匪敖”是规则;“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是规则,“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是规则;“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也是规则。知难行亦难。只要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执着和坚守,只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耐心和精进,定能展示人格的魅力、人性的光辉。


近读乐黛云先生的文章《我的公公汤用彤》,汤老先生宽容温厚学贯中西,对儿媳关怀备至。当他得知,儿媳上大学时连《诗经》也没读过一遍时,表现出少有的惊讶,连说:“你,《诗经》都没读过一遍吗?连《诗经》中常被引用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生吗?”这让乐先生惭愧万分,从此开始发奋背诵《诗经》。多年后,乐先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做什么学问都要有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是从汤老的教训开始的。”汤老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其实,做人也是如此。


(本文为第三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获奖作品)


(统筹:陆藜;编辑:小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