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捞鱼 -(281)捞鱼食鱼

 zjh捞鱼360 2018-07-05


               捞鱼食鱼

    象绝大多数人一样,捞鱼也爱好食鱼,其实稍微了解捞鱼的朋友都知道,“捞鱼”这一网名,也是来源于在大岭时渴望食鱼的一次“冒险”举动。
    捞鱼老家居沿海地区,又是江南水网鱼米之乡,自幼以来,无论钱塘江江鲜鲥鱼、刀鱼,本地河鲜鲫鱼、鲤鱼,太湖湖鲜银鱼、鳊鱼,东海海鲜黄鱼、带鱼,不论是红烧的、油煎的、清蒸的、煮汤的都曾食用过。特别难忘的是,儿时难得吃到的太湖一绝,用湖鲜银鱼丝炖的豆腐,晶莹剔透的银鱼丝和着羊脂白玉般的嫩豆腐炖出来那真叫一个鲜!想起来现在还想流口水!

 
 

    鱼肉是鲜美的,但关键要的是一个新鲜,不然怎么叫河鲜、湖鲜、江鲜、海鲜呢?但在大岭的时候想吃鱼,那可真叫一个难了,高寒禁区,冬季天寒地冻,人迹罕至,鸟儿不拉屎的地方,支边刚到那儿时,啃窝窝头,吃高粱米,和着的是冻白菜,17~8岁,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光吃这玩意儿,肚子里没油水,白天还得顶着风雪去搞倒木,锯柈子,解决晚上烧柴取暖问题。肚子老提意见怎么办呢?于是乎有时就偷偷跟着一些东北老员工,背着洋镐,到临近的小河套里去搞“副业”了!呵呵,那是趁着还没到隆冬时节,那些河套还没连底冻,寻到冰面底下有流水声的地方,用镐头凿一个圆洞,不一会冰洞里面就可以捞出一条条的小鱼来,回到帐篷里煮上满满的一大脸盆鱼汤,就可以暂时解决嘴馋的问题了。早几年,捞鱼刚上网不久,以这当初“捞鱼”内容为题材,写了一则《捞鱼》的小帖子,岭友们认为这帖子内容不错,有点回味,于是大伙把本人叫成了“捞鱼”,“捞鱼”的网名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

 
 

    还讲大岭时,大岭地处东北边境,远离江河湖海,那时保鲜和运输条件落后,鱼在那里是个稀罕物,虽然有时也去过河套凿冰洞捞过鱼,甚至在夏季也偷偷与同伴一起炸过鱼,但毕竟河套少,可渔的时机也少,满足不了需求。后来,后勤供应稍微好了一点,连队里偶尔会有一些鱼供应,鱼儿经过长途运输,已不是很新鲜,鱼的品种也很杂,食堂的大厨起先都是北方人,也不讲究鱼的做法,统统拿来搞面糊一裹,在大锅里搞油一炸完事,虽然吃着没有家乡的鱼肉鲜嫩,可是在那个食物匮乏的条件下,也算得上开荤打了牙祭。
    返城后又可以吃到家乡的鱼了,在单位上班,都是吃食堂的,排队去得早的话,可以买到一小段红烧鲢鱼,虽然不是珍稀鱼种,但是比大岭的油炸冻鱼肉要鲜美好吃多了。夫人返城调转后,落实在萧山水产公司,对于喜欢食鱼的捞鱼来说,真可谓开了口福,交了大运了!自此起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十多年里,捞鱼家的餐桌上可以说天天鱼腥味不断,大小黄鱼、带鱼、鳓鱼、马鲛鱼,鲢鱼、草鱼、包头鱼,河鲜海鲜是餐桌上的常客。在计划经济时代也算得上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吧!

 
 

    改革开放后,家家户户生活条件好起来了,每天点鱼吃已经很平常。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初,捞鱼不幸得了重疾,夫人着急,对捞鱼的饮食起居管得很严,在菜场里闻听得捞鱼之病不能吃海鲜水产之类,家中从此就断了鱼腥。捞鱼三番五次在网上查询,向医生咨询,告诉夫人,要遵医嘱,不能道听途说,鱼肉实在是对病人补充营养的好东西。无奈,夫人一直是坚守阵地毫不退让,直到最近碰到一位与捞鱼同样病情,已基本康复的病友的解释,才得到解禁。长长两年多时间禁鱼后,端午那天终于又见到小黄鱼上餐桌了,每人三条小黄鱼的份额,三下五除二,都下肚了,夫人望着大家的馋嘴样,也笑得合不上口。

 
 

    看来捞鱼与鱼还是有缘分的,现在餐桌上的鱼不会再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