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值钱”??

 晓峰2kvnxj11zo 2018-07-06

前言:

一个农民,如果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365天一刻不停息,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积累了农作物的种植经验,大到什么季节种植什么农作物、换季的考究等等,小到针对不同时段除草对应什么牌子的农药,他都已经非常在行和有经验,他显然是通过了自己的时间投入获得了个人价值的积累;

他有更大的野心,不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决定跟人合作,把自己的地跟别人的地拼凑在一起,形成规模化、机械化,极大提升种地的效率,同时把自己价值积累的种地技术、技巧、经验完全运用了出来,甚至把地分为水浇地、旱地、半旱地,根据地块的不同特性和大小,充分利用机械来充分提升种地的效率。

他有更大、更大的野心,觉得在一个村承包了大片土地后的效率已经完全挖掘干了,觉得土地和人力价值已经挖掘的差不多了,他这个时候做了一件更大的事情。他成立了一个集团公司,下面有农药批发代理公司、农耕机械租赁代理公司、农苗培育养殖公司、农作物收购和交易公司,甚至农作物种植技术顾问公司等等,这是什么模式,这是他把自己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所积累的经验(主动积累)升华了,升华成了更多的价值出来,变现成了另外的价值,变现成了更多了标准化运作流程和机制、更多的财富、更多更广的人脉、更充沛和正向的感情等等。

上面的例子当中,这个农民兄弟彻底彻底的在践行价值积累价值交换价值变现这三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在上一篇《价值1000万的理论》当中,把永登老师(永澄老师)的文章贴了一部分,自己另外把小李、二狗哥的例子也作为了解读,但好像里面的概念、逻辑关系还不是很透彻,今天再写一篇。主要把个人成长、价值、价值积累、价值交换、价值变现几个概念再厘一厘。

套用李笑来的话“咱是谁啊?这几个概念都厘不清楚,怎么可能,咱是谁啊!”

1、个人成长和价值

一个人要成长,要成长为有用的人,最终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你是不是、到底是不是一个有用的人。这里的有用是指对别人有用、对公司有用、对社会有用,当你是一个有用的人的时候,别人就会离不开你,那么你自然就有了价值,有了价值就会有价格。有用——别人离不开——有价值——有价格,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说你成长了,你是一个成长的人,这很好理解。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成长了,就判断一下这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是否有价值的增加或者结余。

我们再来看看价值:

个人价值=(无差别的时间X有差别的行为 被动积累)

如果要提高个人价值的增加或者结余的增加,那么其中有三个变量。首先,时间虽然没有差别,但是时间一直朝向一个固定方向持续流逝,这是一个稳定的变量。其次,行为(广义概念,指主观思考和客观行为方式)这个变量很难变成0,我们总是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很难彻底停下来,所以这个变量也在各种变化。最后,被动积累这件事,不是由你做主的,并且,这个虽然用了“ ”,但是并不代表被动积累都是正向的。代表这个理念的就是黑天鹅事件,有的给你一生享不尽的财富,有的可能让你再也爬不起来。

时间变量是一个稳定的因素,全世界的人都一样,不多不少、不快不慢,一分一秒的滴滴答答的过完一生;行为这个变量因素差别太巨大了,你是马云、李彦宏,你是一个抢劫犯、一个杀人犯,你是一个公司小职员、公司一个小螺钉,各自的行为是有千差万别的;被动积累,就是说自己的主体是没有能力去改变的,因为是被动的啊,你是被动改变的,是被动积累,这个过程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你,在于外界不可控的环境。

那么你可能会说,外界不可控的环境因素,不可控我也承认,那么我能不能选择一个相对对自己有利的环境的,比如我选选在2005年以后就去投资房产,比如我选择去北上广深去工作,比如我选择房地产、金融、移动互联网等长坡道的行业呢,是啊,这不是可以选择的吗?怎么就是被动积累的呢。经过仔细思考就知道,上述这几种情况其实是第二类的影响因素“行为”啊,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行为啊。那么被动积累指的是,不以你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积累,当然了积累有“正”有“负”,比如地震海啸这类就属于“负”的积累,比如王健林、马云的儿女们的积累,哪怕是一出生就有积累,就是“正”的积累啊。

2、价值变化

个人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东西,都在每时每刻的变化,有三种变化规律。

价值积累:通过不断投入时间和行动,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积累,比如你自己花时间去做事情,完全不依靠他人,这个被称为价值积累。

价值交换:通过调整行动,从自己做变成和他人协同,通过交换的方式获得价值;如果你明白分工、协作、交换是更高效的方式,那么你的行为就会被调整,增加用于互换价值的行为,这个就称为价值交换。

价值变现:让自己已经积累的价值(价值积累 价值交换)变成自己期待的另外的价值(情感、财富、人脉……);在这个部分,要考虑让被动积累发挥更大的作用。把主动积累和被动积累拿到一起,通过某一些方式去换得你想要的,我们称为价值变现。

我们来看上述三个概念:价值积累、价值交换、价值变现。其中,价值积累、价值交换都是主动的,只要你自己主动去做,那么价值积累、价值交换就一定会产生结果,至多有产生的快或者慢的问题,但总归是有结果产生的。那么价值变现呢?价值变现可不全是主动产生的,这个部分“被动积累”就粉墨登场了,举一个例子吧。

比如欧神,欧成效。

欧成效在2005年开始在上海投资房产,无论是买多少套房子,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积累了房地产的市场信息、交易流程技巧、买卖时间点斟酌、上海各地产板块的特征等等,林林总总都是他自己的个人价值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其他人参与的,是他自己摸索。

后来,欧成效发展到跟别人去合作,比如跟御用中介、融资公司、地产商、各种投资机构中介等等合作伙伴,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展开合作,因为各方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利益诉求,所以各方有所取就行,那么一个自然、和谐、顺畅的合作体系建立和成型,这是典型的价值交换。

最后,欧成效通过投资房地产投资,产生了巨大的成就和财富积累,他把自己投资房产的经验和教训,不管是主动积累的,还是通过价值交换所得,都汇聚成一系列的成果:水库论坛、小秘圈、论坛等形式的成果,这些成果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成果是正向的,是可以拿来用的,另一个就是这些成果可以复制、流传,在中国其他城市落地践行,就是一个知识付费的标准产品。这是赤裸裸的被动积累啊,在这个过程中,欧成效已有的价值变现成了其他的价值,比如更广阔的人脉、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感情积累等等,甚至他都可以退休在家写文章卖钱了,这些事情某种程度上都是被动的。这是更高级的积累和变现。

3、我们如何做才能最大化的成长

一个人如果要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快速的积累自己的经验,那么在个人价值积累价值交换价值变现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应该优先怎么做。

  • 我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把这些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 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把不太重要的事情砍掉,利用《精要主义》这本书的精神来指导自己;

  • 应该去大城市,去自己所在行业最发达的城市工作,在那里跟更多更高的好手共事,把自己丢在“洪流”中,裹挟着前进;

  • 多结识一些行业高手,尽量跟他们共处大量的时间,看看他们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即使“比葫芦画瓢”也能学一些吧,也顺便积累一些人脉;

  • 充分认识到跟人协作的重要性,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与人合作的可能性,以及怎么分工协作,在共同协作的前提下把事情去推进,双方各得所需。

上面的策略对不对?当然对啊,不过上述5条都是在做:主动价值积累,对的,就是价值积累和价值交换。那么价值变现呢?价值变现什么时候开始做?价值变现相对价值积累、价值交换重要不?

可是,大家都忘记了:脑海中产生的第一个想法通常都是平庸的,平庸的策略只能得到平庸的收益。可能还忘记了另外一件事:带来高收益的策略都是反直觉的。

你能得到什么推论呢?你发现没有,大家都在主动积累上努力,可是没有考虑被动积累的问题。这么重要的问题,我们都想不到,我们都想不起来,我们都不知道要不要怎样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们总是在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和事情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努力,最后把自己折腾干枯了,也只不过是前进了一点点,苟延残喘的说了一句“都是命啊!”

也许,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正视这个怎么说都非常重要的问题:

从一开始就要思考策略来提高正向“被动积累”的成功可能

从一开始就要思考策略来提高正向“被动积累”的成功可能

从一开始就要思考策略来提高正向“被动积累”的成功可能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在日常拥抱不确定性,充分利用随机性事件,去往高赋能可能处;

2)去往高价值区,和更多机会的地方、平台,更高势能的人在一起;

3)不要对短期收益有过高的期待,同时不要对长期收益有过低的期待,因为真正长期的收益才可能是非线性的。

比如投资房产,你有资金准备投资6套房产,那么最合理的投资方式是把3套投在这个城市相对比较安全的版块,涨幅一般般但跟得上这个城市的一般水平,属于稳定的资产;那么另外3套就要投在你的认知范围内具备极高的增长区域,因为你得有这个思路“在相对安全的条件下,要去拥抱不确定性,在涨幅可能比较大的区域去投,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啊。”

再比如,我有一个刘姓朋友,好好的公务员不好好上班,整天琢磨着生意、钱生钱、投资房产等事情。公务员的工作是一个相对安全,但几乎没有杠杆的事情,反而对他来说,投资房产、倒卖电话卡以及其他的各类奇思妙想才是“不确定姓的东西,才是可能具备高杠杆的事情,才是可能具备更大以外收获的事情”,是不是。如果你想要一个非常稳定、非常安全、收益又非常高的事情,那几乎不可能,因为所有的不确定性当中才会产生绝大的可能性和收益。

还比如,我有一个赵姓朋友,看起来好好的电商工作不去全力以赴地做到最好,反而喜欢研究写作、读书、历练心智,关心达尔文进化论、贾真《个人跃迁》等等,从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到家里浴缸的水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等等,这些追求和积累反而给他做电商淘宝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客户消费习性、如何运营一家店铺、如何用人和找钱等等。这难道不是“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找更大的可能性吗?”近来,他有绑上了“蒋辉学电商”,还亲自跑到深圳去参加part,这就是赤裸裸的“去往高价值区,和更多机会的地方、平台,更高势能的人在一起”啊。

价值积累、价值交换:是主动的、是有意识的、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价值变现:是被动的,可能是非意识类的。其实还有一个更有意义的解释,价值的主动积累、价值变现是不是可以同时做?既然可以并联的事情,我们为什么非要弄成串联啊??是不是,你在做价值积累、价值交换的时候,就应该把价值变现也一并、并联的做起来啊,不是吗?因为价值变现是自己已经积累的价值(价值积累 价值交换)变成自己期待的另外的价值(情感、财富、人脉……),只要你有价值积累和价值交换,你就可以做价值变现啊,为什么要等呢,这也是很明显的事情。

 

大前天中秋团圆,吃中午饭的时候,一个朋友在餐桌上讲了一句:哎,好可惜,前几天我买了30万元的“山西焦化“的股票,因为自己需要这个钱就卖了,还亏了800元,如果熬到现在就净赚50万元,太可惜了?。我的另外一个北大研究生同学说:我靠,我咋都是听到这种话,或者类似的这种话,要是我不那么早的卖掉,撑到现在,我就净赚多少多少?好多人都这么说。

下一篇就来分析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