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凤芝,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妇产教育(CME-GO)专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院知名专家冯凤芝教授关于“宫颈锥切术后二次手术时机”做了独家学术分享。 未完待续... 作者Author:冯凤芝 作者单位Author Agencies:北京协和医院 相关知识链接: 宫颈锥切术是妇产科切除子宫颈的一种手术,也就是由外向内呈圆锥形的形状切下一部分宫颈组织。它一方面是为了作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的病变;另一方面也是切除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 宫颈锥切手术刚开始的时候是通过解剖刀(即冷刀锥切)进行的,优点是切缘清晰,利于病理检查。 缺点是需要住院,需要麻醉,手术时间长,术中容易多量出血。 如今,子宫颈环行电切术(也就是所谓的LEEP刀)得到广泛开展,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住院,手术时间短仅需要5分钟至10分钟左右。 不过LEEP刀切割深度是否足够颇受质疑, 且由于之前医学界顾虑电流破坏切缘,所以一直不提倡使用电刀锥切术。不过近年来大量医学实践及临床资料总结后认为电刀锥切的效果与冷刀锥切相当,且出血较少。在病变的清除、复发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宫颈锥切术宫颈切缘阳性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众所周知,锥切切缘阳性的患者,病变进展和复发的几率均大,但切缘阴性者不能保证剩余宫颈内无残留病变,其残留病变的发生率也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不过发生的机会比切缘阳性患者低,宫颈腺体受累和病变的多中心性是锥切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决定性因素。总之,环行电切以其省时、简单、安全、便宜而成为最好的锥切方法,得以在临床广泛开展。 锥切的病理一定要注明切缘是否为阳性,宫颈腺体是否受累和病变是否为多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