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饮创业初期找不到合适的合伙人,到底该怎么办?

 大商大爱 2018-07-06

丘吉尔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于是很多创业者相信独行侠主义,信奉自己的人生哲学。但回头看那些短命的企业,却往往正是因为在创业初期没有合适的团队结伴而行,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很多人感叹新东方的成功,羡慕阿里巴巴的地位,惊讶小米的爆发力,但鲜有人意识到这点——如果背后没有联合创始人无论高峰还是低谷的不离不弃,很难说企业会有现在的辉煌。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合伙人比商业模式重要得多

我认为初创企业的合伙人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的程度超过你想做的市场方向。


我最喜爱的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说过,“这个人不知道是谁,这个人显然是一个奋斗者”。你能否找到马云做合伙人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第一件事是要找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比你的商业方向更加重要。这一点,一般人理解不了。我在多年的工作、创业、投资的过程中遇到过无穷无尽的经验智慧,让我明白了这点。


一、为什么要找合伙人?


创业为了什么?当然为了成功。


但在创业路上还应该收获合作伙伴、知己朋友、兄弟情谊。这是跟金钱与成功同等重要的东西。你的生命会因此感到更加充实,更加骄傲。


徐小平在新东方的时候经常出差,一到外地我就感到空虚。当时徐小平的太太孩子在加拿大,父母姐妹都在江苏,北京就是俞敏洪、王强这些共同创业、合作打拼的兄弟们。北京有新东方,也有新东方的学生,有需要我、也有我需要的那些人。


多年以后,徐小平和王强创办真格基金,跟王强一起再次创业。徐小平跟王强也经常会有观点的冲撞。徐小平会收到王强的信,对我提出批评,犹如我当年进场给老俞写信批评他那样。这些信都是关于真格基金的价值观、原则、战略的讨论和争论。


有这样的合作者以及互相批评的文化,创业者和他的团队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战略方向,保持旗帜鲜明的价值观,保持激流勇进的战斗力,去打天下。


合伙人的重要性我讲过很多,但是我希望讲得再深一点。


曾经有一位海外顶级公司的顶级科学家来到徐小平这里融资。他已经得到国内同样行业顶级公司的战略投资,他说徐老师你的品牌好,给我一笔钱,徐小平就启动了。


这家公司是一个2B的公司,没有合伙人,创始人拿着100%的股份。他是一位纯科学家,不是那种市场营销管理的角色。


徐小平说你得找一个CEO。他说徐老师,徐小平正在找。这时候我说,我说我告诉你,你绝对找不到。他说我给他30%的股份,徐小平说你找不到,他说我给他70%,徐小平说你也找不到。


为什么?因为找合伙人,其实比找对象还难。你们都是创业者,想一想,你是跟自己合伙人在一起的时间长,还是跟配偶在一起的时间长?


你与合伙人,可能醒过来就通话,到了公司一直干到晚上精疲力尽才回家,回家可能就睡着了。一天24个小时,16个小时是和创业者合伙人在一起的,而梦中你事实上都是跟合伙人在一起,而不是和配偶在一起。


你和合伙人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超过了你和配偶的关系。


徐小平告诉这个创始人,说你这么高的地位,100%的股份,你再找一个人,一定找不到。


因为他要找的这个人是你的CEO,跟你在一起的时间会超过你的配偶,这么重要的人,你只能在工作生活中“碰到”,而不可能“找到”,即使能够“找到”,你们在一起磨合兼容的过程,也足以让一家初创公司大伤元气。


01

创业之初,伙伴难寻


现实中很多朋友总是很困惑:要在创业初期阶段找齐合适的合作伙伴,实在太难了。

 

确实如此,不管哪个行业,要在创业之初就找到完全匹配的合作伙伴,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我自以为豪虾传的股东团队很不错,但一直关注我的朋友也知道:我们并非从最开始就在一起,而是我开了一年的餐厅后,二哥和陈师傅才来到成都,形成豪虾传的创始团队。


那么,针对餐饮创业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也就是最开始无法找到满意与合适的合作伙伴情况下,是彻底放弃创业?还是先不管那么多,干了再说?圆滑一点的说法是“要因人而异”,保守一点的说法是还是先观望,等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再说吧,而我的观点呢?可能会超出一些朋友的意外:干了再说。

 

我原本是一个保守派,因为平时总是在不停地给身边的朋友泼冷水,让大家不要轻易涉足餐饮行业,但这仅限于针对那些完全盲目的朋友,我看到的全是风险和危机,所以才出言相劝。但是,打算进入餐饮的很多人都并非完全盲目,而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只是差合作伙伴这个环节而已,那就没必要太保守。


 

为什么?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创业这条路,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概念。既然是创业,那就意味着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那种想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以后再创业的说法,纯粹是乱说,属于掉书袋子的典型特点。现实中,创业道路上随时都有问题,创业者也永远都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二,既然完全准备好是个伪命题,那就说明,在创业之初,我们是容许带着缺陷开始的。有些缺陷在创业之初不那么重要,他们可能产生负作用,可能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展现出来。在这之前,实际上是可以不用去考虑的,或者说,对最开始的阶段不起决定作用。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当我们在创业的最开始,如果缺乏合适的合作伙伴,也没必要选择放弃,可以在团队缺失情况下先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践和试错。只是,内心需要明白,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后面需要去完善和加强,不能把缺陷放在一边不闻不问。


02

“三要素”如何科学分配?


为了便大家理解,我们拿身边的餐饮创业者举例,餐饮三要素大家知道不?它们分别是菜品和味道、运营和管理、营销和宣传。这三要素背后对应三种不同能力结构和性格特点的负责人,最优的方式是创始团队三个人恰好各自适合某一个方面,这可以形成最稳固的铁三角团队。

 

但现实中,创业者很难在最开始就找到这样三方面能力完全匹配的合作伙伴。或者说,即便最开始是这样的团队,但做到一定程度,因为分配或者合作分工问题就分崩离析,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在这三个角色中,运营和管理这个人可以暂时缺位。


 

做餐饮创业,负责产品和味道的人如果没有,那肯定是不能轻易开始的。有人说我可以请厨师,这当然可以,但请朋友们先去问一问你身边那些请厨师的老板,他们绝大多数都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严重的亏,很多自认为十分优秀的老板,甚至被厨师弄得怀疑人生。

 

做营销和宣传的负责人如果缺位,那也不能开始餐饮创业。要知道,餐饮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传统餐饮那样纯技术竞争,而是把味道变成基础。真正竞争的,其实全是味道之外的其他因素。因此,没有一个负责营销和宣传的股东或者老板,创业的艰难将超出预估的可怕。

 

相对于产品负责人和营销负责人,管理和运营负责人可以在最开始缺失。朋友们可能就好奇,为啥三要素的负责人里面,唯独管理负责人可以缺失?这是现实情况决定的,虽然管理在餐饮运营中非常重要,但这更多是针对餐饮走入第三个阶段后而言,在餐饮的前两个阶段(筹备阶段和养客阶段)它的作用不影响成败。



03

 初创企业的正确之道


前几天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观点,说的是餐饮创业者,在最开始只要方向是对的,只管埋头往前冲,先别去学这样那样的什么管理技巧,在野蛮生长阶段,要的就是你往前冲的速度和劲头,等你冲劲乏力后,再来开始梳理管理漏洞,完善管理薄弱环节,才是初创企业的正确之道,老实说,我认同这个观点。

 

餐饮行业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我们豪虾传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在肖春加入豪虾传负责管理工作之前,豪虾传完全是野路子的餐饮代表,几乎没有任何管理可言,我们完全是凭着想当然的态度在做餐饮,也就是基于本心出发来与客人和员工相处,完全谈不上任何管理,但这不影响我们在2012~2013年的飞速发展。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成都各个品类的代表,也就是创建于2012年以后的很多品牌,创始人都是从其他行业跨界进入餐饮的,他们最开始也完全是不懂餐饮的管理,但结果呢?大家全都在2013年借助新浪微博的红利机会,赢得超速发展,后来才回头慢慢补强管理环节的问题。


 

因此,在餐饮的初创阶段,相对于其他两要素的缺失会带来致命后果,管理要素的暂时缺位,后果没有那么严重,可以在成功迈过初创阶段以后,在想办法去弥补。而且,根据我们身边的案例来看,这样的弥补相对来说,反而会有很多好处,因此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比如,如果是三个人创业,股份如果各自都是33%的话,在合作中很容易因为大家分工和分配不均而出现各种矛盾,严重的甚至从此变成仇人;但是,如果开始只有两个人创业,度过前期的艰难,在企业必须引入管理人才时,可以只付出一半,甚至更低的股份代价,就找到能干又匹配的管理人才。

 

上面是从利益角度,回到现实角度也一样:在餐饮创业的前期阶段,困难非常多,再优秀的管理人才都会焦头烂额,甚至被各种琐碎小事拖累的完全失去管理方法;但是,当企业跨过前期阶段,在面临发展阶段时,则可以完全根据需要去找到最合适的人选:想做加盟连锁的,就找有连锁运营经验的;想走高品质路线的,就找大型餐饮管理经验丰富的……



 

因此,不管是从利益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管理人才都能在餐厅发展的后期,通过优秀和待遇和回报,或者合适的股份配比去物色到这类管理型人才。如果从最开始就参与创业,其结果反而可能并不好,因为他们头脑里条条框框的东西太多,管理思维会让他们在决策上偏保守,不适合创业型企业的打法。

 

明白这个道理后,再回到朋友们的困惑,也就不那么恼火了:如果你现在打算做餐饮,缺乏技术型负责人的话,要慎重;缺乏营销型股东的话,也要慎重,这两类人的缺失都会给创业带来致命性隐患。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缺乏管理型负责人,那么没必要太在意,先干了再说,他们的缺失对创业不存在致命缺陷。


结语


当然,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站在理想化角度,我肯定是要劝说大家在最开始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组成铁三角队伍,这样成功率会高很多。但正如大家所困惑和苦恼的一样:现实中哪有那么容易去找到完全匹配的合作伙伴呢?因此,如果一定要有团队缺陷:那就暂时容许管理负责人缺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