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雀争珠,曾国藩洪秀全风水搏杀

 桐源居士 2021-08-18

一物降一物,从失衡到平衡,无处不在的生克制化,在曾、洪身上体现了不可逆转的规律。——桐源居士

前砂上的朱雀争珠,大者为天下之争,小则为兄弟争斗、内部相争。

张子微《玉髓真经》断“所应皆凶”自然不会在曾氏方面上演,但却无情地应验于洪秀全身上。

天京之变

洪氏倒是不显兄弟之争,相争在内部阵营中赫然发生。打下南京,做上天王,与满清的争斗告一段落,江山尚未坐稳,洪氏即与他的把兄弟们反反复复地上演了天朝的惊天恶斗。

热衷于窝里斗,互相猜忌掣肘,整日沉湎于争权夺利,成为耗尽天朝血液、摧毁天国干城的夺命利器。

狮象把水口,朱雀争珠给了人们极品风景、绝对好感,但没有带给洪氏天下相争的任何力量,内部相争的恶习反而无一漏缺地发挥出来,对太平天国政权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洪㳂三墓前狮(左)、象(右)、鳌鱼(中)

成也争珠,败也争珠,风水的辩证法在洪氏与他的太平天国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雀争珠其发如雷,败如灰。何以如此不堪?

争珠大者,所为天下。刀、剑兵器之优劣不是决胜根本,主要在旗帜。旗帜,是曾、洪之争的决定性因素。

水桐坨曾竟希墓前,旗鼓开张。扯旗山海拔虽不高,但悠扬不屈,笔直向前,绝不斜侧摇摆。居水口尤胜,凛冽有声。鼓山夹水响应,益发振奋有力。扯旗山后,他山一呼百应,争相跟随。

曾竟希墓卫星摄像图

曾氏之旗,昂扬挺拔,迎风招展,形态完美,进军布阵有章有法,注重的是路向,走正道。旗鼓列阵,以身作则,使曾氏号召力非凡,影响深远。

洪亦有旗、鼓,旗低伏于梅魁第前,顺水而去,延绵甚广,牵扯众多,实具蔓衍之势;鼓置旗之尾端,居梅魁第正前,小而不显。

洪旗虽拖沓,有卧倒之嫌,最终难免一败,却不意味着低调,可以无视,反而由于其扎实有力、底部宽广而另当别论。旗之不张扬,与剑之向前刺杀,释放出清晰的信息,洪氏转到了基层民众、教会信徒的反叛发动与组织上。

洪秀全祖居风水态势图

祖山铁山嶂幡幢与宅第之令旗,扶摇而升,当中隐含着某种不为人识的联系。这既是一个演变,又为一种必然。遂致一时之盛,莫与之敌。

祖山铁山嶂幡幢与宅第之令旗,扶摇而升,当中隐含着某种不为人识的联系。这既是一个演变,又为一种必然。遂致一时之盛,莫与之敌。

相同的是,曾、洪二旗均绵亘舒展,有鼓响应,众山依附。不同的是,曾旗岿然独尊,威武不屈,仰之若圣;洪旗高度有欠,却有燎原之烈。

曾旗之昂扬适合于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合礼仪规制,循正经道统,彪炳千古;洪旗之曳足、舞手、摆折,有蜈蚣节状却又异于蜈蚣行龙,注重的是实有地盘,占地为主,贴近底层,适于培育,取得群众的支持,有经准备而瞬间启动之象。两者形态各异,取向不一,内涵有别。

旗帜上的殊异,决定了两人的行为,左右着他人的评价,带动不同时代立场不同的人群,作出不同的研判。旗帜之别、主义之争甚于争珠,生前如是,身后亦如是。

风水上的争珠之应,屡试不爽,旗帜亦对争珠产生根本性影响。在旗帜的作用下,南京钟山巨大的珠形华盖峰,面临水陆两路攻击,为二龙争珠找到再合适不过的注脚,并演化成最终的结局。

湘军与太平军的激烈争锋

九峰山二穴之力,造就了曾国藩。太平天国败亡,成全了曾国藩。形为双龙抢珠的风水,通过曾国藩创造了历史,展现了辉煌,令大清王朝得以延续,而曾氏亦因此封侯拜相,荣妻荫子。

“既生瑜,何生亮”,有了芙蓉嶂的争珠之砂,为何又有九峰山的抢珠之龙?一物降一物,从失衡到平衡,无处不在的生克制化,在曾、洪身上体现了不可逆转的规律。

(本文选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二龙争珠》第四章“刀劈芙蓉”一节。)

作者丨桐源居士

图片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

欢迎点赞、转载和转发,谢谢!

点击下方感受更多风水案例

曾国藩1曾国藩2曾国藩3曾国藩4

曾国藩5 曾国藩6曾国藩7曾国藩8

洪秀全1洪秀全2洪秀全3洪秀全4

洪秀全5洪秀全6洪秀全7洪秀全8

李嘉诚1李嘉诚2李嘉诚3李嘉诚4

秦始皇1秦始皇2秦始皇3秦始皇4

秦始皇5秦始皇6秦始皇7秦始皇8

南京1南京2南京3南京4南京5

桐源居士著作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版权所有,更多桐源文化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