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AFA讲座丨拱玉书:楔形文学传递的信息——以《恩美卡与阿拉塔王》为例

 木蘭猫不睡 2018-07-06


2018年6月19日晚6:30分,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人文大讲堂·语言与文明”系列第12期讲座“楔形文学传递的信息——以《恩美卡与阿拉塔王》为例”在5号楼F1-109开讲。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拱玉书教授,主持人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章燕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王云副教授、文韬副教授和邓小燕副教授等教师出席本次活动,美院学生以及社会各界文化爱好者们聆听讲座。拱玉书教授以两河流域著名的泥版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王》为讲述对象,以自己对其十余年的翻译成果为基础,向观众系统地展现该苏美尔文献所体现出的文学价值、社会信息、历史观念,并对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苏美尔人问题”发表新的见解。



主讲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拱玉书教授

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


李军教授首先向听众介绍主讲人,拱玉书教授为国内著名的亚述学专家,早年研习英美文学,后投身于两河流域文明的研究,留学德国,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亚述学,获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拱教授著述颇丰,《西亚考古学》、《升起来吧!像太阳一样:解析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等多部在国内学术界富有开拓性作品以及两部走向世界的德文著作 “Die Namen der Keilschriftzeichen”、 “Studien zur Bildung und Entwichlung der Keilschriftzeichen”。


拱玉书教授的讲演从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王》的泥版实物开始,向观众展示现存30余个抄本中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一个。史诗书写于该泥版的正反两面,每面分为六列,语言为苏美尔语,文字为楔形文字,总共640多行,书写紧奏、信息量相当大,从头到尾念完需要40分钟。该抄本断代为公元前1800年,然而,史诗本身创作于公元前2000年,史诗的内容则设定为公元前2900年。楔形文字是现在已知人类最早的文字,考古发现的约公元前3200年乌鲁克文化第四期的遗址中,出土上千块刻有原始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内容大多为经济方面。


讲座现场


接着,拱玉书教授将原有2006年著作《升起来吧!像太阳一样:解析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往前推进,以近十二年的翻译研究为出发点,为我们带来史诗情节的大致介绍。史诗首先把读者带到了初辟洪荒、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引发无限美好的遐想。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两河流域南部的乌鲁克,这是一个用砖造的城市,国王名叫恩美卡,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修建神庙以保证国泰民安。然而,乌鲁克缺乏修造和装饰神庙的木材和金属,因此,恩美卡决定征服城市阿拉塔,夺取其资源。两河流域的战神伊南娜女神正好是两座城市的保护神,于是,恩美卡说服伊南娜降灾难于阿拉塔,从而趁机占领阿拉塔。伊南娜女神答应了恩美卡的要求,提出请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去要挟阿拉塔王提供所需的资源,这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心理战。在使者出发前,恩美卡要求他一字不差地转述双方说话的内容。然后,拱教授通过一幅近东区域的地图,向观众指出乌鲁克和阿拉塔的地理位置,乌鲁克位于两河流域的南部,而阿拉塔则很可能位于伊朗东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壤的山区一带。史诗情节继续,乌鲁克的使者来到阿拉塔之后,复述恩美卡王的要挟,但阿拉塔王丝毫没有屈服的意思。乌鲁克使者步步紧逼,阿拉塔王想出一计,要求乌鲁克用网袋装粮食,驴驮着,运到阿拉塔。恩美卡听后一筹莫展,后来得到书写、智慧女神尼莎巴的帮助,用水泡大麦,网袋口缩小,并用封口夹封住从而化解难题。阿拉塔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要求一根非金非银非石非木的权杖,智慧女神恩基出面帮助,做出权杖交给阿拉塔王。最后,阿拉塔王孤注一掷,要求双方各派出一名勇士决斗,勇士的服饰不能是各种颜色的。恩美卡听说后失去耐心,对阿拉塔下最后通牒。结果,恩美卡的话太多,使者无法完全传递,显然,口头传递信息已经达到极限,于是,文字开始写在泥版上,即苏美尔的文字起源。接着代表阿拉塔的男勇士和代表乌鲁克的年代女巫师决斗,之后泥版严重残缺,结局貌似皆大欢喜。


讲座现场


随后,拱教授继续从文献内容入手详细地分析史诗《恩美卡和阿拉塔王》的文学价值、当时社会的信息、苏美尔人的历史观念、文字起源观以及提出苏美尔人很可能来自于伊朗东南部的阿拉塔。为使史诗脍炙人口、引人入胜,史诗的作者使用大量文学手法,如排比、明喻、暗喻、拟声、夸张以及互文性的特点,故事的主要信息通过人物的对白、读白的形式传递,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学水平。这篇史诗除了文学价值外,还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历史信息,如制造技术、纺织技术和远程贸易。此外,史诗的“努帝穆德咒”通过三个“当其时”段落反映出苏美尔人的历史观念,历史被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为无险无害的“黄金时代”、第二为列国时代、第三为天下争霸的时代,即“王相争、君相争、主相争”。该史诗内容尤其提到两河流域文字的发明,在使者无法传递全面信息时,开始出现把“言语写在泥版”上,这表明楔形文字开始正式登场,即英雄造字说。拱教授通过铭文内容分析恩美卡和阿拉塔王的身世,从而回应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苏美尔问题”,认为苏美尔人很可能来自东部山区的阿拉塔。最后,拱教授简单总结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王》向读者展现了大约5000年前两河流域文学的风貌。


讲座现场


这场讲座令在场老师、同学均感受益良多,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挖掘历史信息,将我们身临其境地带到两河流域文化的海洋中。在提问环节,针对古代民族迁徙、牛崇拜、楔形文字的释读、历史演变以及语言结构、滚印内容、两河和中国象形文字的关联等问题,拱教授与在场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文化爱好者进行精彩的交流,思想的火花在互动中迸发,这场讲座令不少对古代东方文明痴迷的同学一游未尽,而本学期的“人文大讲堂”活动在各界的支持下也顺利拉下帷幕,下学期的内容更加精彩,敬请期待!


文丨黄庆骄

图丨康家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