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截至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为601938035人,增长率为20‰。当时,马寅初怀疑中国人口增长率不止20‰。他认为,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重视,早为图之。为了让全国上下都重视人口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70多岁的马寅初开始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并亲自到浙江、江西、陕西、山东、上海、江苏南部及北京郊区等地调查研究。 马寅初曾三次去浙江调查人口问题。1954年,马寅初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调查了浙江10个县市20个农业合作社和一个渔业合作社,详细调查了人口的出生、死亡以及粮食生产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情况。他发现:“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人口出生率高得不得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这样发展下去简直不得了!”他强调说,中国人口多,土地少,人口像现在这样一直发展下去,多少年以后,如果生产跟不上,国家就不能富强起来,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1955年,马寅初再次来到浙江,当他到一个远房亲戚家中访问时,发现他已有6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吃穿都靠国家补助,但由于受到“多子多福”、“四世同堂”、“五世其昌”等封建思想的影响,还想继续生下去。马寅初给他算了一笔账:“生孩子的问题,一定要有计划,不能盲目。你想,你祖父一个人,到我们这第二代就生了5兄弟两姐妹,变成了7个;到了你们这第三代,我算了算,儿子、女儿、侄儿、侄女儿,共生了29个;到了你们儿子这第四代,你再掰起手指来算算看,不是已经生了七十五六个了吗?从1个变7个,从7个变29个,从29个到七十五六个,这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倍数是多么惊人!” “像浦口,土改时只有千把人,每人平均一亩八分左右的土地,有750斤粮食。现在人口已增加到1250人,每人只有一亩二分土地了。粮食虽然增了产,但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结果每人平均只有660斤了。而且这些粮食还不能全部吃光,要缴农业税,要完成国家的购粮任务。你看,人口如果不控制,国家建设怎么搞得好?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人人都应该爱国,人人做事情都应该想到全局。” 经过3年辛劳,到1955年,马寅初终于掌握了上海、江西、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尤其是浙江人口情况、粮食生产和文化发展的详细资料。面对一堆堆的资料和自己研究的结果,马寅初忧心如焚。他对专家学者们满腹忧虑地说:“浙江每年人口增长率平均是25%至3%,有的地方甚至高达5%。其实,岂止浙江省是这样呢?全国许多省市都是如此。我以为中国人口增长率实在太高了,每年要增长22‰以上,甚至可能达到30‰,这就是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已经达1300万之多。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长期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就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就不能提高,中国就会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不能迅速向前发展。于是,他发表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文章,提出要控制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