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士兵在行军打仗时都吃什么?来看看

 gudian386 2018-07-06

古代士兵在行军打仗时都吃什么?来看看。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就包括了人吃的“粮”和牲口(马骡)吃的“草”。用今天的话来说,粮草属于后勤物资保障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军队能不能打胜仗的关键。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在行军打仗中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利。古代军粮主要是谷物,糜子、水稻、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填饱肚子为第一要务,没有什么讲究的,更没有什么四菜一汤,别想多了,在古代行军打仗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经常由于运输艰难,还吃不饱饭呢!基本就是喝粥,吃咸菜,大米饭,到了三国时期,出现了油饼、大饼等面食,据说诸葛亮还发明了馒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战争从来都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存亡的大事,所以在战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士兵动员宣誓、整衣备甲之外,那就是粮草的准备了。这时国家除了动用本身库存以为,会向全国征收粮食,屯粮是很重要的,万一打起了持久战,前线的需要大量补给,而后方补给跟不上,那么造成的兵败甚至兵变的后果将不是统治者能承受的。古代有种屯田制,就是强制士兵去耕种田地,做到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起到了自给自足的作用,避免了补给的长途运输,尤其是对于戍边军队,有更好的效果。

两汉事情,虽然面条被发明了出来,大概还只能是改善士兵伙食偶尔一吃,稠粥依然为主。传说拜诸葛亮发明创造,蜀国士兵开始能吃上了馒头了。但是不好意思,当时的军队很有可能依然主要靠粥填饱肚子。晋惠帝的“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为我们提供了些许注解,堂堂皇帝认为的好东西依然是粥,只不过是肉粥,何况军人?只不过遇到急行军或者战事正酣,米饭团就成为最便捷的战地快餐。

各种面粉做成的锅盔、大饼、烧饼等,成为军队的主要食物,则是唐宋以后的事情了。至于说肉食,从来都是古代普通士兵的奢侈品,偶尔能打打牙祭就不错了。即使有大量供应的肉食,也是令人生畏的人肉,三国时代、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等都有不少以人肉干为军粮的恐怖史实。

在古代,是没有军用罐头压缩饼干等高热量、易携带的食物的。他们几乎不吃蔬菜,但偶尔也会在行军途中购买,在战场附近,他们也会设立粮仓屯粮。贵族们还能吃个火锅,但没有辣椒,因为辣椒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将领和功臣还能偶尔吃吃肉喝喝酒,至于普通士兵就只能闻闻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