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为何被越来越多的牛人所膜拜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8-07-07


翻读《传习录》,似乎有时我真可以感觉到,那声音穿过五百年,对我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后世学人论断,阳明一生波澜不断,王学也是历经“三变”。

纵观阳明的前半生,原本就有家学渊源,青少年又遍历道家、佛家、兵家,终归于儒家。与前儒不同,王阳明的儒,不是书斋里的儒,而是偏重实践,看重“事上磨炼”。

三十八岁,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也就是从龙场开始,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概念。在被发配的环境下,面临人生事业的重大挫折,在贵州的山洞里,与瘴气、当地土人为伍,哀吊着死于路途的孤魂野鬼,多容易沉沦或放弃啊,但王阳明以“石椁”为床,以《易经》为法,将自己的内心从极度的动荡与挫败中救起,获得了内心的安静,龙场悟道,胸中洒洒,“渐次地空了,连怕死的一念也没有了”,从此“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也就是经过此次磨炼,王阳明做到了明心见性,彻底把私欲抛开,内心再也没有被私欲蒙蔽过。“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也就是在斩断种种私心后,见本体,“知行合一”。这是王学的第一变。

在四十六岁后,先是刀光剑影中平定宁王之乱,后是在正德的近臣构陷中惶惶自保,也就是经过这一番虽不见血却更加惊心动魄的磨炼后,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致良知”是王学的第二变。

到了五十三岁,临近王阳明晚年,看着朝政纷争,王阳明淡然处之,权贵们走马灯一般换来换去,王学的地位也随之遭受褒贬。此时的王阳明提出,王学门人不要踏入疏狂一途,那样容易“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



当时天下学王学者甚多,但又有几人能够明白王阳明一生波折、理解他见本体后的“知行合一”?又有几人能够当一方长官,去平定匪患、安抚百姓?还有几多门人亲自跟随老师见证过平南赣、定宁王、周旋于权贵的过程?名气越大,门生越多,王学的品类也就越杂。很多学而不明的人容易记得“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概念,空发议论。王学是一门求真务实的学问,所有的概念要于“事上磨炼”,空记那几个概念是没有用的,为了纠正学风,所以王阳明指点要从狂转入中道,这是王学的第三变。

对王学有兴趣的人,一定要仔细留心王阳明的一生起伏,他的“此心全体廓然”“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都是由他的经历而来。如果只听概念,那不会理解阳明真意;王学也是一个系统,不知去私欲、见本心,谈“知行合一”,那就是虚妄。

王学更注重的是身体力行,在王阳明少年时就立有做圣贤的大志向,在以后王阳明又多次说过,“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当当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痛痒,恐终不济事”。如果没有人生志向,就是要浑浑噩噩度日,就是想混日子,那谈什么心学呢?

只有立志、慎独,“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日复一日,不复松懈,向着自己的志向努力,诚心正意,这才是不负心学。

 


王阳明逝世后,王学虽被排斥,但依然渐渐风行天下,分有浙中、江有、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等七大学派,其中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是王阳明的高足王艮。王艮出身灶丁,家贫不能竟学,后师从王阳明,颇得阳明思想的精髓,然往往驾师说之上,持论益高远,出入于释道二教。王艮死后,其子王襞继承其讲席,其学以不犯手为妙,即一切听任自然,所谓鸟啼花落,山峙川流,饥食渴饮,夏葛冬袭,“至道无其蕴矣”。王艮之学除了传其子之外,其弟子尚有林春、徐樾。其子的弟子有韩贞、李贽。徐樾的弟子有赵贞吉、颜均。颜均的弟子有何心隐、罗汝芳。在这些众多的及门及三传、四传弟子中,像李贽、颜均、何心隐等人均具有极强的叛逆性格和异端思想,故而他们的学术传承系统虽仍属于王学一系,但其思想资源自非王学一孤立的系统,而是具有似儒、似道、似禅,亦儒、亦道、亦禅的复杂特征。



在王学后学尤其是泰州学派的传人中,最具有异端性格和叛逆精神的还要数明代的李贽。他实是泰州后学中的“异端之龙”,因而被当朝视为“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洪水猛兽,被逮捕入狱,迫害致死。

明清交替之际,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反君主专制的尖锐思想,已经具有一种冲破千年专制网罗之潜势。

在16世纪初《阳明全集》就传入日本、朝鲜。16世纪中期中江藤树将阳明学在日本传播,使之兴盛。后来继续有三轮执斋、大盐中斋、吉田松阴等传播阳明学。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的黄宗羲曾赞曰: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发起维新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掀起滔天波浪的大文豪梁启超曾赞誉王阳明:“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曾说:“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曾经带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大清北洋水师的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曾写过:“一生低首拜阳明。”

近代国学大师钱穆曾总结道:“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

到现在,王阳明的故里都以他为荣,他扫平匪患、平定宁王的江西也一直流传着他的功绩,他所写的文字为人们热爱,就连他当年被发配谪居的贵州龙场,也成了心学圣地。

心学一脉,心灯相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