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易心得52:《周易•睽》卦与阴阳和合

 超越自我极限7h 2018-07-07

《周易·》卦与阴阳和合

一、睽卦经文

 

卦第三十八

 

(兑下离上)

《睽》:小事吉。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参考注释

⑴睽:背离、相离的意思。。《易·序卦》:睽者,乖也。;《易·杂卦》:睽,外也。

⑵丧马勿逐自复:马走失不必追寻自己会回来。

⑶见恶人无咎:恶人喻指阴我心。句义为以德感化阴我心。

⑷遇主于巷:主,指德性真我。巷,喻指真我场性尚很弱小。《广韵》:街巷也。《增韵》:直曰街,曲曰巷。

⑸见舆曳,其牛掣说文,臾曳也。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擎:向上托;举。句义为见到大车负重而后垂,车辕上翘将驾车的牛托举起来。

⑹其人天且劓:,刑名。《集韵》:剠凿其额曰天。劓: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⑺睽孤遇元夫:睽孤义为既背离又孤独,喻指孤阴孤阳。元夫喻指善正德阳性能量。

⑻厥宗噬肤:意为尊道贵德就能获得道德能量的滋养。《康熙字典》:厥,《前汉·诸侯王表》:“汉诸侯王厥角稽首。”《注》应劭曰:厥者,頓也。说文》:宗,尊祖庙也。噬,《易·杂卦》:噬嗑食也。肤,《易·噬嗑》六二噬肤。《注》肤者,柔脆之物也。又豕肉为肤。

⑼睽孤见豕负涂:意为睽孤见到猪身上涂抹泥巴。《广雅》:塗,泥也。

⑽后说之弧:后来又放下了大弓。说文,木弓也。《易·系传》弦木为弧。说,同脱。

⑾往遇雨则吉:喻指阴阳相合,上善治水,水火既济就吉利了。

 

二、经文释义

睽,小事吉利。

初九,悔咎离去去了。丢失的马自己回来了。见到恶人没有过失。

九二,在小巷里遇见德性真我,咎错消失了。

六三,大车因负重而向后垂曳,车辕上翘将驾车的牛托举起来,见到的人也很反常,受了天刑,又被割去了鼻子,像这样的暌离随时会来,只有修身才有终结。

九四,暌离的孤阴孤阳,遇见了德一能量的中气为和,以信德相交,即使还有危厉,也不会带来咎错。

六五,悔咎没有了,像尊奉祖宗一样尊道贵德,就能像祖先享用美味祭品一样获得天地德能的滋养,行走到哪里也没有咎错。

上九,睽孤看见猪身上涂满泥巴,看见车上坐满了人以为是鬼,就拉开大弓准备射击,后来又把张开的弓弦放松了。来的不是强盗,而是娶亲的人群。以德修身,上善治水,吉祥如意。

 

三、经文道解

睽卦之睽,甲骨文字形为( ),是两只眼睛背离而视,其卦义表示身体中阴阳不合、发生乖离的意思。故彖辞也只有三个字“小事吉”,而修身是阴阳合一的大事,在这种情势下就难以进行了。

初九,阳爻阳位,暌离初始,危害尚浅,悔咎还没有出来。故身国中还可以保持自然无为,并用“丧马勿逐自复”的形象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下面一句中的“恶人”针对阴我心而言,在阴阳还没有严重背离的情况下,阴我心虽恶但还没有完全丧失节制,所以见之无咎,不会出现大的过失。

九二,阳爻居阴位而处中,所以阴阳背离也不算很严重,九二还可以与有正知正见的德性真我、这个生命的真主人相遇,尽管真我还很弱小,但其存在还是可以使人少犯错误而无咎。

六三,阴爻居阳位,位不正而无中,身体中阴阳背离的乱象就很严重了,下面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加以描述:大车因负重而向后垂曳,车辕上翘将驾车的牛托举起来,大车和驾车之牛相互背离,而且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见到的人也很反常,受了天刑,又被割去了鼻子,动辄得咎,灾难不断。这种情况在阴阳背离时会反复出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了,所以说“无初”;只有修心修德,中气为和,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就是“有终”。

九四,相互背离的孤阴孤阳,孤苦伶仃,困苦不堪,一旦遇上天地德能,孤阴获得天德真阳,孤阳获得地气真阴,就好像离异以后又幸得复合的患难夫妻一样,失而复得就会倍加珍惜,以诚信相待,真心相交,这就是“交孚”。这时候即便出现危厉,也不会造成危害,所以说“无咎”。

六五,阴爻居尊位,虽然不正但因为居中合德,所以能“悔亡”。下面也用了比喻的说法,只要能够像尊奉祖宗一样尊道贵德,就能像祖先享用美味祭品一样获得天地德能的滋养,自觉向着淳德归道的目标前进,哪里会有咎错呢?

上九,睽孤到达极点,神神迷迷,看到的事物都恍恍惚惚,变态变异了。看见猪身上涂满泥巴,看见车上坐满了人以为是鬼,就拉开大弓准备射击,后来又把张开的弓弦放松了。因为发现来的不是强盗,而是娶亲的人群。否极泰来,阴阳相合,就有能力进行“上善治水”,更加有效的治理内身国,所以说“往遇雨则吉”。

 

四、结语

睽卦之象,下兑上离,兑为少女,离为中女,两阴用事,同性相斥,所以背离。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完全违背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自然规律。这也是修身者在理不明、法难随,盲修瞎炼阶段最容易进入的误区。

“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德道经·第五章·中和》)。老子这一伟大的大道自然观告诉我们,洞彻了悟万物生长,常盛不衰的奥秘,只在于顺应道生德养的根本规律。修身之理当然也尽在其中。修身者只要牢牢把握住修心修德这个关键,身国中的阴阳,不仅不会发生暌离,而且能够和于德,归于一,复归于大道本来。

所以,睽卦六爻,名为说暌离,而实为说和合;名为言吉凶,而处处不离德。如开头言“小事吉”,其中隐含了开通“三窍”,“见小曰明”(《德道经·第十五章·守母》),连通天地德能的隐喻藏诀。结尾“往遇雨则吉”,隐含了孤阴孤阳,中气为和,上善治水,德化身国的隐喻藏诀。三爻处处言暌离乱象,而目的却是在讲失德无初,修德有终的修身道理。其余四爻也都说的是有德才能无咎的吉凶规律。如此读卦学易,常生妙悟感慨,喜不自胜!我们老祖宗的大慧大智真是太伟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