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阴阳1-6

 大道至简64382 2012-06-10

闲话篇目

1、 小序

2、 阴阳的起源

3、 什么是阴阳?

4、 什么是“爻”?

5、 什么是“卦”?

6、 “爻”能分割吗?

7、 阴阳共有的东西是“数”

8、 天数与地数是构成卦爻的“素”

9、 什么是“素”?

10、 “素”是怎样构成卦爻的?

11、 纯爻与杂爻

12、 天数与地数的比值

13、 特殊比值与一般比值

14、 “叁天两地”与“五天四地”

15、 “不阴不阳”与“亦阴亦阳”

16、 “不乾不坤”与“亦乾亦坤”

17、 “纯阳”与“纯阴”

18、 一般比值条件下阴爻与阳爻的确定

19、 阴爻与阳爻的数构成

20、 爻的量变与质变

21、 爻变与变爻

22、 “纯阴”与“纯阳”的量

23、 “老阳”与“老阴”

24、 “少阳”与“少阴”

25、 阴阳与刚柔

26、 爻的内涵与天地之数

27、 “动数”与“静数”

28、 “在岗数”与“潜藏数”

29、 “定位数”与“大衍数”

30、 爻与爻之间的“相对”与“相邻”

31、 六爻的“三个层次”

32、 “九宫”与“八门”

33、 “八门”与“八卦”

34、 八卦的相对、相邻和既不相对也不相邻

35、 卦体与“八门”

36、 卦体上的六条通道

37、 卦体的旋转与滚动

38、 数的运动与爻的运动

39、 数、爻的运动与静止

40、 数、爻的“循序”与“变轨”

41、 卦体的平衡与失衡

42、 相对稳定的平衡和微妙平衡

43、 一般失衡卦和严重失衡卦

44、 下爻是“基础”、“重心”

45、 上爻是“风向标”

46、 六爻的三个“能级”

47、 两个“跷跷板”

48、 卦体状态与卦爻动静之间的关系

49、 相对平衡与绝对失衡

50、 什么是“地道”?

51、 什么是“人道”?

52、 什么是“天道”?

53、 “乾道”与“坤道”

54、 “君子之道”的两重性

55、 “天人合一”和“与时偕行”

56、 “与时偕行”和“与时俱进”

57、 “乾元”与“坤元”

58、 天元、地元与人元

59、 “只出不入”与“只入不出”

60、 爻的“可出可入”

61、 “配主”与“夷主”

62、 “同时异位”和“同位异时”

63、 卦爻的“先天”与“后天”

64、 “原筮”与“复筮”

65、 天道、地道与人道的错综

66、 “动态平衡”与“动态失衡”

67、 整体失衡与局部失衡

68、 个别爻与爻的“天人合一”

69、 爻与爻之间的“天人相悖”

70、 爻与爻之间的“天人相背”

71、 爻与爻之间的“天人相左”

72、 上爻的人道走向

73、 人道上的“不合时宜”

74、 爻与爻的“天地合一”

75、 爻与爻之间的“天地相悖”

76、 爻与爻之间的“天地相背”

77、 爻与爻之间的“天地相左”

78、 地道上的“不合时宜”

79、 “天平地成”与“地平天成”

80、 爻与爻的“人地合一”

81、 爻与爻之间的“人地相悖”

82、 爻与爻之间的“人地相背”

83、 爻与爻之间的“人地相左”

84、 “天人合一”与“地”的离异

85、 “天地合一”与“人”的离异

86、 “人地合一”与“天”的离异

87、 “三道分途”与“三道合一”

88、 “三道合一”对爻动静的影响

89、 平衡状态对爻动静的影响

90、 失衡状态下的“天人合一”

91、 失衡状态下的“天人相悖”

92、 失衡状态下的“天人相背”

93、 失衡状态下的“天人相左”

94、 失衡状态下的“天地合一”

95、 失衡状态下的“天地相悖”

96、 失衡状态下的“天地相背”

97、 失衡状态下的“天地相左”

98、 “人地合一”对爻动静的影响

99、 “人地相悖”对爻动静的影响

100、 “人地相背”对爻动静的影响

101、 “人地相左”对爻动静的影响

102、 爻的主动与被动

103、 卦爻的动静原理

104、 卦爻的“和”与“合”

105、 “太和”与“中和”

106、 “和”之分类

107、 “对称之和”

108、 “对称之和”的相互影响

109、 “对称之和”与“垂立之和”

110、 “反者道之动”和“相反相成”

111、 “对称之和”的实现

112、 “对称之和”的消亡

113、 “相邻之和”

114、 “孚和”与“震和”

115、 “平和”与“允和”

116、 和”与“协和”

117、 静和”与“动和”

118、 “包和”与“承和”

119、 “只包不承”和“只承不包”

120、 “只包不承”的天元甲

121、 “只承不包”的天元甲

122、 “只包不承”的地元己

123、 “只承不包”的地元己

124、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25、 “万事开头难”

126、 空间对称与时间对称

127、 卦爻的“三心二意”

128、 “道心”与“人心”

129、 “亲和”与“顺和”

130、 “友和”与“谦和”

131、 “道和”与“德和”

132、 “心和”与“意和”

133、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134、 “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

135、 “和”、“合”的区别与联系

136、 “合”之分类

137、 太和之“合”

138、 婚媾之“合”

139、 褫夺之“合”

140、 师比之“合”

141、 云雨之“合”

142、 包承之“合”

143、 同人之“合”

144、 随顺之“合”

145、 之“合”

146、 敦臨之“合”

147、 噬嗑之“合”

148、 敦復之“合”

149、 求正之“合”

150、 求实之“合”

151、 棟橈之“合”

152、 求得之“合”

153、 折首之“合”

154、 取女之“合”

155、 嘉遯之“合”

156、 康侯之“合”

157、 交孚之“合”

158、 來譽之“合”

159、 損益之“合”

160、 含章之“合”

161、 之“合”

162、 脱困之“合”

163、 去疾之“合”

164、 敦艮之“合”

165、 承筐之“合”

166、 焚巢之“合”

167、 商兌之“合”

168、 拯馬之“合”

169、 求燕之“合”

170、 际遇之“合”

171、 单合与复合

172、 三十六宫皆是春

173、 “八宫”与“九宫”

174、 “四十八变”与“十六变”

175、 什么是“同体异构”?

176、 “合”之“四求”

177、 “合”之“二律”

178、 “攻乎异端”与“求同存异”

179、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180、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181、 传统阴阳理论的得失

182、 结束语

【闲话阴阳】(1         小序

     

 阴与阳是易学的专用术语,是易学特有的概念或范畴。历代对阴阳的解释与发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阴阳学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非常广泛而深远。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学说做一番探讨与梳理,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以宏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创建新的文明服务。

      众所周知,阴阳学说源于周易,为了正本清源,本文将重点探讨阴阳在周易当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对阴阳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那么这对理解周易也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属于随笔性质,没有什么章法,但要在不离阴阳,期待明达指教。

【闲话阴阳】(2)       阴阳的起源

     

探讨阴阳学说,不能不先说说阴阳的起源,说到阴阳的起源,方知这是一个大题目,首先是阴阳学说与周易的关系,是先有的阴阳学说,而后再有了周易?还是先有了周易,而后才形成了阴阳学说?其次,假定是阴阳学说在先,那么阴阳学说又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说阴阳的起源问题是个大题目,这是因为在历史上,有关阴阳的论述真是太多了,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但要追究哪个说法是“源”?哪些说法是“流”?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一种流传广泛而深远的看法是,周易成书是在殷末周初,《系辞》讲:“《易》之兴也,当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在这个时代,阴阳二字已经广泛出现了,如诗经言阴九处,阳十八处,诗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这是阴阳连用的一例。书经中有阴字阳字各三处,左传、国语中阴阳二字多见。除了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外,也还有许多文物考古方面的支持,近年来,人们发现距今五六千年的陶片、甲骨上,刻有一些数字,并把这些数字定名为“数字卦”,一些专家认为,最初的卦画不是用“—”和“––”来表示,而是用一、五、六、七、八、九等六个数字构成,这些数字中,一、五、七、九表示阳;六、八表示阴,由数的图形卦画演变为周易中的阴阳卦画,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系辞》还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人们通常对“两仪”的解释,就是天地、阴阳。从这个意义上说,阴阳学说是“源”,周易是“流”,没有阴阳学说,也就没有周易。在周易成书以前很久,先民们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或受到某种启示,发现了阴阳的道理,周易不过是阴阳学说的运用与发挥而已。 

 

但是,上述观点也不是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首先,《系辞》中关于周易成书的年代,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肯定就是殷末周初,即便就是殷末周初,在这个时代或这个时代之前有了阴阳二字,也不能肯定阴阳学说就是周易之源,因为周易的形成也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始有周易,许多人相信,周易之前有商易,商易之前有夏易,夏易之前还有伏羲画卦,虽然这是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说,但也不好全然否定。这也就是说,周易的形成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它继承了商易与夏易,甚至还有伏羲画卦的理论,阴阳学说不过是易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不是易之源,换句话说,没有易理论,也就没有阴阳学说。

 

其次,数字是不是最初的卦画?这也是一个需要证明的问题,为什么只用一、五、六、七、八、九,不用二、三、四、十?为什么用一、五、七、九表示阳;六、八表示阴?即便是最初的卦画就是这样用数字表示,那也不能说明卦的产生晚于数字,因为在这里,数字的意义不是表示“数”(数量、数目等),而是表示“—”和“––”,因此很难说数字在先,卦画在后,不能由此得出没有数字就没有卦画的结论。

 

众所周知,周易经文中没有阴阳二字,中孚卦的二爻辞有一句“鸣鹤在阴”,但这个“阴”字显然是“荫”字的通假,不是抽象意义上的“阴”字。汉帛易把“扬于王庭”写成“阳于王庭”,有的学者据此说“改变了通行本周易只有'阴’而无'阳’的情况”,事实上汉帛易把“扬”写成“阳”是一个误写,因为“扬于王庭”可以解释,而“阳于王庭”是无法解释的。尽管周易经文中没有阴阳这两个字,但人们并不否认易蕴涵着阴阳学说,或者直接就是阴阳学说,自从《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和《庄子》说“易以道阴阳”之后,阴阳便与易结下了不解之缘,阴阳简直成了易的同义语。

     

在阴阳与易的起源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设想,即阴阳学说与易有交织、相融的一面,也各有其独立的一面,这也就是说,它们各有自己的源头,而不是彼此的源头,两者的源头互不相干。不仅源头互不相干,在内容上也是各成系统,把阴阳学说与易混同起来是不对的,当然这不妨碍人们借鉴阴阳去研究易,也不妨碍通过研究易来理解阴阳,只是不能混同而已。

【闲话阴阳】(3)       什么是阴阳?

     

对于多少受到过一些中国文化熏陶的人来说,什么是阴?什么是阳?这似乎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但若给阴阳下个定义,这也同探讨阴阳的起源那样,不是一件容易事。这里我们不妨先引用小说《红楼梦》中史湘云和丫鬟翠缕的一段对话:

 

翠缕道:“这荷花怎么还不开?”史湘云道:“时候没到。”翠缕道:“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湘云道:“他们这个还不如咱们的。”翠缕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翠缕把脸一扭,说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湘云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翠缕道:“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翠缕道:“这些大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湘云道:“怎么有没阴阳的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翠缕听了,点头笑道:“原来这样,我可明白了。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湘云道:“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来问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云道:“这连我也不知道。”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湘云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翠缕笑道:“这有什么不告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说着,湘云拿手帕子握着嘴,呵呵的笑起来。翠缕道:“说是了,就笑的这样了。”湘云道:“很是,很是。”翠缕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很懂得。”

 

按照湘云的解释,阴阳是天地间赋有的二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大东西有阴阳,小到树叶儿也有阴阳,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手里的扇子,正面就是阳,反面就为阴;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说到人的阴阳,史大姑娘不愿出口,但对翠缕的理解也表赞同,那就是主子为阳,奴才为阴。说到阴阳的关系,那就是“'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

 

史湘云大概算不上易学家,但看一看易学家们对阴阳的解释,差不多也就象史湘云那样。他们说,阴阳的本意是很简单的,一座山,向南的山坡,明亮,气温高,称为阳,向北的山坡,昏暗、凉爽,称为阴。后来人们把宇宙间明亮的、活跃的、向上的、温热的、激进的、强壮的、雄的,都归于阳,而把昏暗的、稳定的、向下的、寒凉的、保守的、柔弱的、雌的,都归为阴。总之,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于阴阳,非阳即阴,非阴即阳。判断什么属阳,什么属阴,还要做具体的深入的研究,因为阴阳还有相对性。作为阴阳学说,其内容当然还远不止这些,例如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等等。还有人认为,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但是,当我们按照阴阳家们的教诲追寻到底什么是阴什么是阳的时候,也不难发现,人们对阴阳的理解和解释,大多还是停留在举例阶段或说是感性阶段,如天是阳地是阴、火是阳水是阴之类。有关阴阳的举例,人们可以说出成千上万,但这不是定义,定义要求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事实上,传统的阴阳学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比方说,“阴阳是天地间赋有的二气”,这似乎是一个定义,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气”?“气”应该或一定是比阴阳更大更高的一个概念,是包含着阴阳但又不归结为阴阳的东西,如果“气”也是阴阳“二气”,那么“气”也就与阴阳等同了,这是一个同义反复,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再比如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这句话,我们知道,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要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就要证明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是一码事,只是表述不同,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对立统一规律,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虽然每一个易学家,每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学问家,都试图对什么是阴阳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但结果又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足以说明,什么是阴阳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好回答的。

    

如果说阴阳学说的本源就是易,那么我们溯本求源,也许可以找到一个能为公众认可的并且极其简单的答案,原来阴阳就是“—”和“––”,“—”是阳或代表阳,“––”是阴或代表阴。设想当初湘云告诉翠缕,阴阳不是没影没形的,阴的样儿就是“––”,阳的样儿就是“—”,虽然翠缕未必明白什么又是“—”和“––”,但这对阴阳的解释,远比说那么多的“比如”要准确。

    

不过,对于“—”和“––”,人们习惯上还是说“阳爻”与“阴爻”,而不是简单的说阳与阴,这就是说,“爻”高于阴阳,是一个包含着阴阳但又不归结为阴阳的东西,阴阳是对“爻”的分类,或者说是“爻”的两种基本状态。传统上阴阳学说一个重大失误,就是脱离开“爻”来谈阴阳,或者把阴阳当作是高于“爻”的概念。而不了解“爻”的本质,了解“爻”的内涵与外延,那是无法理解阴阳的,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爻”是什么呢?

闲话阴阳4        什么是“爻”?

    

上文谈到,要理解阴阳,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爻”,因为无论符号是“—”还是“––”,都可以叫“爻”,它们的区别只是一个为阳一个为阴而已。如果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爻”,那么对于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就比较容易理解,但“爻”又是什么呢?

    

如同周易经文中没有阴阳二字一样,周易经文中也没有“爻”字。“爻”字最先出现大概是在易传,易传当中有许多对“爻”的意义的解释,如《系辞》讲“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爻者言乎变者也”,如此等等,有人把爻的本质特征归结为“效”与“动”,“效”就是仿效天下之物,“动”就是讲物的发动、变动。关于爻的起源也有许多说法,主要有结绳说、男女生殖器说、龟兆说、竹节蓍草说、日月星象说、算筹说等等。但在这些不同的说法当中,也有一些共识,那就是“爻”是周易最基本的符号,是构成卦的基本单位。

    

既然都承认爻周易最基本的符号,是构成卦的基本单位,那么对爻的意义就必须结合周易、结合卦体去理解,脱离开周易、脱离开卦体也就不能理解爻。

 

“爻”字虽不见诸经文,但人们都知道“爻”就是指的“—”和“––”这两个符号。广义上说,“爻”字也是符号,但“爻”与“—”和“––”这两个符号显然也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不能确定“爻”与“—”、“––”谁先产生,谁后产生,但可以肯定“爻”与“—”、“––”的含义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点:

 

1、单讲“爻”字,这里没有阴阳或阴阳的差别,而“—”则专指阳爻,“––”则专指阴爻;

 

2、某些关于爻的起源的说法,有的是从“爻”字引申,有的是从“—”、“––”引申,例如“男女生殖器”说,显然是从符号“—”、“––”而不是从“爻”字引出的。

 

3、由于爻与爻没有质上的差别,所以可以比较,一个爻加上一个爻肯定等于两个爻;而“—”、“––”是具有质的差别的爻,所以“—”与“––”不能直接比较,一个“—”加上一个“––”等于什么呢?是两个“—”还是两个“––”?或者是别的什么?这是不能肯定的。

 

如果进一步比较“爻”和“—”、“––”,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它们的关系是一个统属关系,“爻”是一个更高级的东西,而“—”、“––”则是“爻”的具体化,是并列的关系。“爻”包含着“—”、“––”,但不归结为“—”或“––”。“—”是“爻”的一种,“––”也是“爻”的一种,两者有差异,但统一于“爻”,阴阳是爻的两种属性或两种状态。“—”、“––”是易的专用符号,而“爻”是易的专用字,在汉字当中,从“爻”的汉字几乎没有,“爻”字除了用于易以外,在其它地方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爻”呢?假如给“爻”下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说:“爻”是卦的基本单位,是卦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方面;是数的一个小群体;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领域;是一个方位;是过程的一个阶段。

 

既然“爻”是构成卦的基本单位,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卦”是什么呢?

闲话阴阳5        什么是“卦”?

 

      上文我们探讨了什么是“爻”?指出“爻”是卦的基本单位,是卦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方面;是数的一个小群体;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领域;是一个方位;是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可以看作是对“爻”的一个定义。既然“爻”是“卦”的一个基本单位,那么我们这里就有个先了解什么是“卦”的问题。周易经文中也没有“卦”字,“卦”这个字也是易传提出来的,虽然经文中没有“卦”字,但人们都知道,“卦”就是由“—”、“––”组成的六个符号,六个符号的组合不重复,一共有六十四个,这也就是六十四卦。“卦”字也同“爻”字一样,是易学上的一个专用字。那么什么是“卦”呢?

 

我们所说的“卦”或“卦体”,是指球形卦体,平面六画则是球形卦体的简化或变形。卦体是一个诸爻紧密联系着的整体,一个“数”能够周流的球体;卦体只有一个,它反映了世界的统一性,六十四卦是同一个卦体的六十四种基本形态,它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而卦体则是集时空为一体的可以模拟万事万物的数字化的宇宙全息模型。以上可以看作是“卦”的一个定义。

 

我们这个定义,显然与传统易学对“卦”的理解有许多的不同,首先,由六个“—”、“––”符号组成的六十四卦,虽然没有重复,但给人们直观的感觉就是除了符号的重叠以外,可以说是无形无状,而球形卦体是有形有状的,六爻不仅可以分出高低上下,还可以分出前后左右。

 

其次,卦体不是自然物,在自然界找不出这样的东西,卦体是一种高度的抽象物,是对宇宙间千差万别的事物抽象的结果。从不是自然物这个角度讲把卦体归结为某种事物是不对的,因为它在抽象的过程中已经脱离了任何具体事物;从它是对宇宙间千差万别的事物抽象的结果这个角度看,它又具有自然物的根本属性,也就是客观性,仅仅把卦体看作是思维的产物也是不对的。它既是物质、空间与时间的高度统一,也是客观与主观的高度统一。一方面,在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上,卦体与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具有同等的意义,另一方面,卦体与作为概念的物质也有不同,这就是物质是没有形状的,而卦体是有形状的。

 

再次是卦体与爻的关系,传统易学一般承认卦是整体,爻是这个整体的局部,但在谈到卦与爻的关系时,又常常认为是先有了爻,而后才有的卦,卦是爻“积累”或“重叠”的结果。所谓三个爻重叠成一个“经卦”,八个“经卦”再两两重合才有了六十四个“别卦”,没有爻或爻的积累、重合也就没有六爻卦,这可以叫做“积爻成卦”说。我们说,六爻卦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既不是六个爻的渐次积累,也不是两个三爻卦的叠加,而是“生”出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也好比“人”,作为“人体”,不要说生出来,就是在胚胎阶段,它也是头颅、躯干、四肢皆备,不是先有的头颅,再逐步长出躯干、四肢,也不是先有了四肢,再长出躯干和脑袋来,在这个意义上说,六爻卦是先天的。那么六爻之间是否就没有先后的区别了呢?我们说也有,六爻确有一个先后问题,但不可忘记的是,在某个爻产生之前,卦已经为它的产生准备了襁褓,任何一个爻都不是凭空而来,不是无中生有。设想先有了一个爻,而后再产生另一个爻,那么我们要问,这后一个爻是前一个爻“分裂”的结果?还是在前一个爻已经存在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爻?如果是前一个爻“分裂”的结果,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前一个爻要变小,好比一个国家分裂为两个国家,国家的数目虽然增加了,实际上疆土还是那么大。如果是在前一个爻不变小的情况下再增加爻,那么我们要问的就是这个新增加的爻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早已经证明,物质的形态可以改变,能量可以转移,但决不会无端的产生或消失的无影无踪。一个爻的改变总是依赖它的环境,变强是从环境当中获取;变弱是因为对环境施加了影响,是“散发”到外界,这就象一个人的成长要靠吃饭一样,不吃不喝,不要说成长,就连存在也会成为问题。所谓“积爻成卦”说实际上也可以叫“无中生有”说。

 

只有正确理解卦体,才能理解爻,理解爻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的根据与条件,这就是我们在讨论爻之前先要说说卦的原因。

闲话阴阳6     “爻”能分割吗?

 

上文我们探讨了什么是“卦”,指出卦与爻的关系,是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作为整体与局部,两者无所谓先后,它们可以说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没有整体,就没有局部,没有一个个的局部,也不会有整体。但是从六爻有先有后的角度看,这里确实也有一个谁先产生谁后产生的问题,或者说是谁产生了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说一方面是卦产生了爻,在某个爻未产生之前,卦已经为这个爻的产生准备了襁褓,是先有了卦而后才有了爻。另一方面,从爻有先有后的角度看,六个爻也不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而是先有了某个爻,再依次产生其它爻,最后形成卦,如此一来,那就不是先有了卦,再出现爻,而是先有的爻,再形成的卦。到底是卦先还是爻先呢?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其实又是统一的,因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如果以某个卦为标准,那么我们说这个卦的前身就是先天的,由这个卦再演变出来的卦就是后天的;如果以某个爻为标准,那么为这个爻的产生准备襁褓的卦与爻就是先天的,由这个爻的影响而出现的爻或卦就是后天的,这个爻的影响可以看成是改变自己的环境或原来卦的形态,因此卦与爻,既可以看作是先天,也可以看作是后天,关键是要确定标准,和谁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爻、什么是卦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爻”还能分割吗?

 

“爻”还能分割吗?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如果说“爻”不能分割,那还怎么会有阴爻“––”与阳爻“—”,阴爻与阳爻就是对“爻”分割的一个结果。但“—”、“––”还能再分割吗?问题就出在这里。假定说“—”、“––”不能分割,那么阴阳就陷入绝对,是阳就永远“阳”下去,是阴也就永远“阴”下去,阳永远也不能转化为阴,阴也永远不能转化为阳。惟其能够分割,才有两者的相互转化。

 

对于“—”、“––”的分割问题,在理论上传统易学多数是认可的,如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阳息阴消”之类,大抵承认在“—”、“––”对立的同时,还有着它们统一或同一的一面,有着共有的东西,通过彼此消长,实现相互间的转化。那么什么是“—”、“––”共有的东西?或者说“—”、“––”如何具体分割?这则是一个传统易学迄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说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因为这里还牵扯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按照传统的说法,“—”、“––”的确定是根据“数”的奇偶,奇为阳,偶为阴,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中,一、三、五、七、九为奇数,用符号表示就是“—”;二、四、六、八、十为偶数,用符号表示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数字卦”,数字是怎么转变为符号的呢?这里就是先看数字是奇是偶,只不过“数字卦”只用了一、五、六、七、八、九等六个数字,其中,一、五、七、九表示“—”;六、八表示“––”。假定“—”、“––”的确定真的是根据数的奇偶,那么“—”的分割就有五种,即一、三、五、七、九;或者如“数字卦”那样为四种,即一、五、七、九;“––”的分割也有五种,即二、四、六、八、十;或者如“数字卦”那样为两种,即六、八。不过传统易学一般不用一、二、三、四、五、十,而用六、七、八、九,六叫“老阴”,九叫“老阳”,七叫“少阳”,八叫“少阴”,这样阴就有两种,阳也有两种。阴阳的变化,只有“老阴”、“老阳”能变,“少阴”、“少阳”不能变,这样爻也就分成了“变爻”与“不变爻”两种,传统上说的“九六变化”也就是指的“老阴”、“老阳”的变化。

 

以上就是传统易学留给我们的关于“爻”的分割的一些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迄今还有着巨大的影响,被“权威们”当作学易的“入门”,用以指导后学。但是他们说的这些是对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