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的重要性 2. 用阅读启动大脑和心灵。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先生在《启动的活法》一书中指出,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完全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基因启动这个说法很新颖,但道理很通俗,记得在一次心理学讲座报告中有说,爱因斯坦也就用了大脑的百分之一,更何况我们这等凡夫俗子呢? 所以,我们需要启动大脑中的这些基因,怎么启动呢?读书,通过读书,接触一流人物,就是启动基因的重要手段。 3. 读书,可以使我们远离信息弱化,避免成为信息弱者。大家习惯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殊不知,很多人却由于远离阅读而成了信息匮乏者,除了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知识外,其它领域的知识一无所知,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为了避免沦为这种悲哀者,我们必须阅读。 二、读优质书 三、读书的方法 作者说,读书犹如钓鱼,钓了很多鱼,应该进行保鲜冷冻处理,然后才可以持续地享受美味,否则,任由鱼放在那里不管不问,再新鲜的鱼也会腐臭掉,白费了当时钓鱼的功夫了。这读书也是一样的,所以,读书,应该留有解释,旁注,产生共鸣时还可以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样的书便成了亲近的友人,留待日后再次团聚。(这里应该就是三毛说的被宠幸的书多半都是遍体鳞伤的吧)还提到了读书会,便于大家共同分享,促进更好地理解。(关于这一点,微信读书应该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针对不同的书籍,我们应该学会换挡,学会根据阅读目的和难易程度控制阅读速度,快慢结合,有的书可以十分钟读完,而有的书甚至需要跨年才能读完(我感觉这里应该是指的系列的大部头吧)。这里,作者还说了一件趣事,可以在泡澡的时候读完一本书。只是,时间久了,露在温水外的肩膀会冷,或许该盖上毛巾才对。接下来作者给了干货,具体有十种阅读方法,总结如下: 1. 转换阅读 通过阅读名人作品,将其内容融入自身。 2. 寻找自己的输出点 将阅读收获适时适地输出,读以致用。 3. 尊敬阅读 通过师事阅读,沉浸在宗师的世界里。 4. 充满亲近感的吐槽阅读 可以质疑,提问。 5. 一生一遇阅读 偶尔遇到一本有趣的书或一位作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缘阅读。 6. 安定剂阅读和兴奋剂阅读 这两类阅读并无好坏之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作为调剂情绪的“特效药”。 7. 标签阅读 根据出版社的标签进行阅读,比如某某文库,某某新书等。 有些大部头书籍,或者难度较大的书籍,可以不用按部就班从头至尾阅读,可以从书中的某个故事或者某个片段开始,逐个攻破。 9. 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 搞清楚人物关系之后,只读对话部分,但要确保内容的读解。 10. 跳读 有些长篇小说的经典部分值得细读,而有些内容却无关紧要,不必字斟句酌。 明白了读书的意义,选准了优质书,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接下来便是风雨兼程,持续读书,如此一本一本地积累,终将在内心形成由先贤智者组成的森林。永远心怀贤者森林,前进的人生路上,必将灯火通明! 无数个闲暇里,一抹阳光,一杯咖啡,一本书,蜷缩在沙发一角,享受静寂的孤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