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qjl666666 2018-07-08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都采取了设喻的方法来巧妙地进谏。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4、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

5、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9、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0、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有自知之明。

11、“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12、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13、文中交代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目的是什么?

为下文劝谏齐王做铺垫,以求告诉齐王他是君王,所受的蒙蔽会更加严重。

1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15、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6、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

邹忌以事设喻,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

17、“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

蔽,受蒙蔽,这里指受蒙蔽而不能兼听。 
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战胜于朝廷。 

18、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君着想,晓以利害。

19、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20、邹忌:是一位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

21、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而又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22、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2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第二问:答案示例:①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②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③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④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25、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②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③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26、请你从邹忌和齐王两方面谈谈邹忌进谏成功的关键因素。

①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是一位责任感强、有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良臣,可见大胆含蓄的进谏是进谏成功的首要因素;②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进谏成功的次要因素。

2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

28、“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①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而含蓄地指出国家治理的问题所在-----君主备受蒙蔽;②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察纳雅言,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使四方臣服。这样就做到了不动兵卒,“战胜于朝廷”。

29、学完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30、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生活中,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获建议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31、在历史上你还知道有哪些君主能像齐王一样纳谏,而有所作为呢?

①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②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32、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33、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丛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收到比直进谏更好的效果.

34、对联:

1.勤思方知言中弊,善想才晓话里端。

2.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威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

3.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4.唐雎逼秦王谢罪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强大齐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