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是主动的、专一的、大量的阅读,在正式阅读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主题阅读前的准备,我们可以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实施。 思想上的准备 首先我是否对选定的“主题”有强烈的阅读意愿?一切主动的阅读都应受兴趣驱使,主题阅读亦然。主题阅读需要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原动力,需要强烈的阅读意愿作为持续推动力。好奇心就像一个引爆装置,引爆我们的阅读意愿,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各种关于这一主题的信息,了解不同作者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好奇心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价值可能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预测;而且可能会持续很久,近到完成主题阅读的全过程,远到一生。阅读的意愿也非常重要,空有好奇心,却不愿阅读,也无法进行主题阅读。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选择阅读,必然是心中很想阅读,或者相信阅读是最好的方法。只有这样,在正式阅读时才不会半途而废。 其次,我是否明白主题阅读的含义?在正式阅读之前,读者一定要明白主题阅读是什么。在此,我们用“研究性阅读”替代“主题阅读”,也许这个说法更易于理解。主题阅读其实就是通过阅读来研究某一主题,它之所以有别于其他阅读层次,就是因为“研究”。研究需要主动探索,需要提出自己的论点,需要以各种资料为依据,组织丰富的材料进行论证。这些特点主题阅读全都符合。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清楚了自己的位置。毫无疑问,在主题阅读中,主题和读者是始终处于中心位置的。以主题为中心易于理解,将自己置于阅读的中心就不太好理解了。这意味着无论观点、依据还是用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语汇都由自己决定。读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主题的探索者,这一心理上的转变需要事先做好准备。 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简单地说就是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我要进行主题阅读了。接下来,还要从行为上为主题阅读铺路。 行为上的准备 行为上的准备,就是选定主题阅读所需的书。这一工作可以分两步走,首先根据主题列出一份试验性的书目,然后检视书目上所有的书,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书。 要想更好地列出试验性书目,可以依托自己的经验、听从专家的建议,也可以使用主题工具,比如图书馆索引系统、介绍和评论书籍的百科全书、网络书单、网络搜索引擎等。凡是与主题有关的书都可搜罗进来,一些与主题并无直接联系但有促进作用的书也可以作为备选。这个书目应该全面、大量,宁可之后剔除,也不要漏掉可能的阅读对象。 筛选书目中的书时,我们需要用到检视阅读。浏览一本书,知道这本书的大体结构,知道这本书主要讲什么,进而分析书中所述与选定的主题有无关系,是否保留在书目中。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淘汰和保留书籍,还要就保留下来的书籍建立起清晰的概念,明白它和主题的哪方面有关,应该怎样阅读和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