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前问自己四个问题,让你更好的理解它

 江山携手 2018-07-08

第一问: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就是找出全书主题,明确篇章结构,阐述各部分主要内容的过程。

首先,按书的体裁和主题进行分类,比如确认一本书为小说,可以再分析究竟是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还是悬疑小说等。通常在买书或者检索图书的时候,我们已经获悉了某书的分类等信息,但是在阅读之后仍应提问:这样分类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该怎样分类更好?

其次,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讲了什么,即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这一步可以参照书籍的内容简介,但需要读者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概括主要内容,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是对全书的基本把握,读者应多加练习。

再次,按全书的结构顺序或逻辑顺序列举全书的大纲,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有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其中,“纲”指渔网的总绳,在文章或者图书中,则代表结构与条理;“目”指网眼,对应书中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条理分明,是对一本书的基本要求;明确全书的条理,也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大纲不一定要按照原书的结构顺序列出,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按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列出。

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需要在前几步的基础上进行,也是为第一问做铺垫。

不同类型的图书在这一问上基本相同,无论“主食”还是“零食”图书,无论何种体裁的书,总有一个主题,有一个写作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书,提问与回答的方式稍有不同,比如对论文而言,需要更偏重论题、论点,对小说来说则更偏重故事与情节。

第二问: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相当于读者与作者跨越书本、穿越时空进行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世界上,真理与定律这样的通用准则是非常少的,人们读书所得大多为作者的观点。回答这个问题,也需要一步一步找出作者的主要想法、声明与论点,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阅读前问自己四个问题,让你更好的理解它

首先,找出可以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作者的全部观点,我一点也不能认同,无法达成共识,该怎么办?读者若是无法认同作者的任何观点,那么,这本书就没有深入阅读的必要了。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不能认同的观点,必然也不会应用在实践中。这样的书或许会成为读者进行相关阅读的契机,但是对这本书来说,可以终止阅读了。

其交,在最重要的语句中,抓住作者的主旨。提炼关键字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我们需要从作者的许多观点中找出最重要的一点,明确主旨。这里的“主旨”与第一问中最早确定的“主题”略有不同,更偏重“目的”而非“事实”,也更为主观。

知道作者的论述目标之后,再从全书具体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新串联并架构出来。简而言之就是按作者的观点在书中寻找佐证,形成一个新的大纲。

最后,根据书中的内容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这一步是对作者观点的简要总结,同时产生新的思考。

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来说,这一问的提问方式有较大差异。比如对“主食”类图书来说,因为其主要目的正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适用这种提问方式。而对于“美食”类图书来说,它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用之法,因此这一问题可能变成“作者通过这本书表达了什么观点”或者“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无论怎样提问与回答,这一问的重点都在于了解作者的意图。

第三问: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评论一本书,而评论的对象是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的观点等。阅读一本书,仅仅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产生自己的想法。书中所说的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个问题需要在回答前两问之后提出。因为在判断一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我们至少应该了解整本书在讲些什么内容才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我们非常认真、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阅读一本书之后,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一个自己的判断。

阅读前问自己四个问题,让你更好的理解它

评论有正面也有负面。赞同并不是简单地附和说“正确”,而是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以自身体验印证作者的观点;批评一本书也不是无理谩骂,应该有理有据地证明作者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或者分析与理由不够完整。以下几点为评论一本书时的禁忌:

1.在完成全书大纲架构并能够诠释整本书之前,轻易评论一本书或者说暂缓评论。

2.评论时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3.将知识的正误与个人观点的差异混为一谈进行评论。

对偏重理论性的作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比较,如果这本书所描述的与你个人的体验大致相符,就必须承认那是真实或部分真实的,这个问题较容易回答。而对偏重实用性的图书,虽然也可以比较后评论,但最主要的还是能否接受作者的主张,是否认同作者建议的达成目标的方法,这样,评论起来也会更复杂。即使是面对“零食”类图书,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以“有趣”或“没意思”, “神作”或“糟粕”来评论。总之,评论是一件严肃的事,是对阅读内容的审视,更是对阅读过程的负责。

第四问: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与阅读效用密切相关,简单地回答,就是“有用”或者“部分有用”。如果一本书告诉我们一些资讯,我们一定要问一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如果一本书不仅提供资讯,还对我们有所启发,就更应该找出书中更深的含意或其他相关的建议,以获得更多启示。

阅读前问自己四个问题,让你更好的理解它

阅读“主食”类图书,最终都要用于实践。赞同一本书,则通常会按作者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如果只是赞同部分观点,则会有选择性地应用。常有人说,读过一本书后,觉得道理都是正确的,可是在现实中并不会那样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读者本人并没有完全认同书中的观点,最多不过是认为某书有一定道理,但可行性不强。其本质仍是不认同。当然,这种情况应与“条件未达”区分开来,比如,有一些实用性的书籍,我们赞同它的内容,只是现实中暂时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不能按书中的方法行动,然而,一旦符合条件,我们仍会付诸实践。另有一种“条件未达”的情况,比如我们阅读了一本专业性较强的书,读懂了且认同书中介绍的方法,然而现实中并不会做那项工作,因此我们不会应用于自身实践中,却可能向他人分享,让别人代为实践。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因为阅读的效用不仅是应用,还有分享。

若是阅读“美食”类图书,因为它不能提供直接的方法与技巧,只是介绍一些理论,所以并不能以实践来判断它与自身的相关性。这种情况下,赞同一本书,我们会受书中的观点影响,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虽然并无行动,但却能够确定书籍与自身的相关性。

不论阅读哪一类书籍,能够认真回答这一问题,阅读才会真正起作用。同时,认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审视阅读目的和阅读效果。另外,“读书四问”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方法,将贯穿全书始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