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道:一种新的生活标准

 神奇东方树叶 2018-07-09

英国金斯敦大学思想史教授J.J.克拉克,对中国的道家思想颇有研究,他著有影响广泛的思想史三部曲:「东方启蒙」、「荣格和东方思想」、「西方之道:道家思想的西化」。在「西方之道」中,他认为,道家在西方的发展将与佛教、印度教等东方宗教不同,不会表现为宗教运动,而会体现在提供新话语、新洞识、新范式的思想等方面,挑战过头的启蒙理性精神、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原则,替代唯物主义与彼岸宗教信仰,克服西方人灵肉二元论,使其整体精神态度进行大转变,并且,最重要的是,道家思想将引导人们树立生态化精神,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选择,构建以"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为主基调的生活方式,这将是道家思想影响西方的未来前景。



在克拉克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非宗教化的道家式生活将会为人类提供一种富有活力的、生态式的生活新标准。

所以如是,是因为道家哲学是治疗性的哲学,对人类有关真理观、自我、角色认同等问题的反思有着积极的作用,对诊治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人生虚无主义的顽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因而对现代社会反思人类"空心化"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那么,以道家思想构建的新的生活方式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让我们暂时把道家式的新的生活方式定义为"道行",取意为以尊道贵德为行为范式的标准,把选择道行做为生活方式的人叫"行道者",这样方便我们下面的阐述。



做为一个行道者,第一,他的一切思考都是建立在"道"的范畴上,以"道"来指导人生的行止。这个"道",是人类思想的根概念和母体范畴,大到宇宙本源,小到人个体发展,都应遵循它的内在的合理的规律,要谨记万事始于道,万事不离道,如佛家所言,人修行不可心外求法,人修道,做为一个合格的行道者,也不可道外求道。



第二,行道者应该富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对自身、对社会、对存在的一切,都应具有不断反思的自觉,使道家思想成为一种活的哲学精神,使行道的生活成为一种明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生活,它意味着行道者不立偶像,也不迷信权威,更不需要救世主,自己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在前人的智慧中,挖掘并整理出适应当代生活的规律,超越以往,开拓新的生活方向。



第三,行道者应避开二元论,培养自己深刻的超越性自觉,不要凝固静止自己的心灵主体,开放自我,解放心灵,不断地因应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动态的、深层的、不断扩展的自我升华为进化主调,打破单调的、封闭性的理论或哲学体系,建设富有创见的理论与实践,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又要契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以"天人合一"、"万物齐一"为创建生活的最高目标,追求一种绿色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共生互利的和谐生活。



         第四,行道者扎根于真实的生活,诚实的面对自我与世界,能够分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且以道为指导方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灵活机变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冲突,平复发展中碰撞出的各种矛盾,克服心理上产生的各种障碍与畸变,使自己的人格和心理,都能够在道的指引下,有力自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健康的发展,扎实地开展自己的人生。



最后,行道者不应做只顾自利的"自了汉",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奉献个人智慧改善人类社会的理想主义者,不使人生虚度,也不将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将来,而是着眼于改造现在,顺天应人,把握好"无为无不为"的辩证关系,在利他的同时完成自利的目标。



(文/刘翁余   编辑/一凡   校对/岳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