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文丽:故事中的社工专业性

 失踪的壁虎5uaj 2018-07-10

人们时常用“北斗星”、“海星”等故事描述社工,然而,笔者更喜欢用以下三个故事描述社工,认为这三个故事最具备笔者所理解的社工专业元素。


故事一:分叉的路口


很久以前,城外有一条“丫”字型的火车车轨。伸向两方的车轨,一条是新修、正在使用的,另一条是旧的、被废弃但仍可以使用的。两条车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扳手,可以调整火车开的方向。车轨旁边没有遮拦,谁都可以进入。一天,六个孩子跑到这里玩,一个成人走过,冲着孩子们喊:“这里有火车过,很危险,你们去废弃的那边玩。”一个孩子听话去了废弃的那边,其他孩子依旧在原地玩。突然,火车呼啸而来,你正好从扳手处走过。发现情况的你冲着孩子喊:“火车来了,快跑。”但玩得正起劲的孩子们谁都没有听到你的喊声,火车越来越近,直到你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只有扭动扳手。请问:你会选择怎么做?


这是笔者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也和一些人分享、探讨过。参加者大都纠结于“五个生命和一个生命哪个更重要”还是“人是否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这两个方向。几乎没人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措施可以隔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车轨上玩很危险,大家都知道。但如果让我们自己置身于情境中,谁也不能确保自己一定不会在“正在通行中的车轨上玩“。因为在车轨上玩不代表一定会被撞,这种判断会让一些人相信自己可以“确保安全”,恰恰是这种判断导致了故事中面临的险境。细究起来, “路过的人”再怎么做都没错,因为他只是路过而已。但不管怎么做,他都会面临指责,因为不一定会有人关注这件事是否是他的责任,但大家一定会关注到他有权力决定哪个生命会逝去。事后如何追责都影响不了这个悲剧的发生,但如果在这之前有任何一种保护措施能生效,比如将车轨围起来不让孩子们进入,比如加强安全宣传让孩子们不会进入,比如发现孩子在通行的轨道上时强制要求离开,悲剧也许可以避免。将选择权丢给“路过的人”,转移了关注的焦点,也许可以结束这件事,却无法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故事二:我是一个蘑菇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个蘑菇,整天蹲在墙角什么也不做。家人请了很多专业人士来诊治,想方设法让他明白自己是人不是蘑菇,但都没起什么作用。一天,家里请了一个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到家后就和病人一起蹲在墙角。心理学家说:“我是一个蘑菇。”,病人开心的说:“我也是一个蘑菇。”两人开心的蹲在角落里聊天。一会儿,心理学家说:“我要去吃饭。”病人好奇地问:“蘑菇可以吃饭吗?”心理学家反问:”为什么蘑菇不可以吃饭呢?“病人于是默默地跟着心理学家一起去吃饭。又一会儿,心理学家说:”我要去工作。“病人好奇地问:”蘑菇可以工作吗?“”为什么蘑菇不可以工作呢?“......后来,病人过上了一般人眼中的“正常”生活,虽然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最初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以为是“尊重”“接纳”“同理”等专业技巧帮助了这个病人,后来却发现真正让病人改变的是陪伴。当一个人被主流思想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时,他真正需要的帮助不是被迫纠正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正常”的人,而是有一个理解“蘑菇”处境的人陪伴他面对“蘑菇”在主流社会下生活的困难,慢慢学习并适应“蘑菇”的“正常”生活。


故事三:石头汤


一个旅人来到一个村庄,又累又饿,急需食物和休息。但村庄里的人都很冷漠,大家彼此不说话,也没有人搭理旅人。旅人 来到一个相对面善的老妇人门口,彬彬有礼的请求老妇人:“您能借我一口锅煮世间最美味的石头汤吗?”老妇人从没见过石头汤,也不知道石头汤美味在哪里,一时好奇就将锅借给了旅人。村民听说有人要煮世间最美味的石头汤,都很好奇的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询问石头汤的味道。旅人表示石头汤非常美味,可惜缺了点材料。村民听后表示家里恰好有这些食材,纷纷从家里拿出这些食材,并帮忙一起煮石头汤。石头汤煮好后,村民一起分享美食,并表示这确实是史上最美味的石头汤,包含了自己想要的味道。旅人进食后在村庄睡一晚,第二天离开村庄,继续自己的旅行。


这是笔者认为最能形容社工特色的一个故事。社工是外来力量,来自外界,也终将离去。他要做的工作是将人们聚集起来,让人们描绘社区的共同愿景,通过调动社区已有资源去满足社区需求,改变社区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让人们通过这个过程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北斗星”“海星”等故事启迪笔者对社工行业最初的认识,但随着理解的深入,笔者认为社工更需要深入关注人在情境中、陪伴成长、激发社区原有动力和资源等社工专业元素,并运用这些专业元素促进行业的专业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