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感从何而来?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18-07-10
[转载]灵感从何而来?(我们的幸福家园)


一辈子,三不说!


 

[转载]灵感从何而来?(我们的幸福家园)


端坐在电脑前,大脑竟是一片空白,苦苦的思索,想要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手指却不知如何敲动键盘,灵感都去哪儿了呢?看一看博客里的心得文章,不知不觉间也有了百来篇,自己不仅也感到奇怪,原本并不擅长写作的自己,又是如何撰写出来的呢?难道真是自己聪明吗?

 

与其说是通过自己的领悟在书写文字,不如说是透过文字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灵动的组合,在向我传情达意。很多时候,写完文章后再次阅读时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这些文字的确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打出来的,把零零散散、星星点点的认识进行提炼、加工,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陌生的是文中的很多观点会超越之前的认识,很多原本没有想透彻、没有悟明白的问题,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答案。

 细想一下,原来并非自己聪明,而是有灵感的指引,心脑在一种放松、静谧的状态下,自主对话,灵光闪现,便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但灵感也会跟我躲猫猫,有时竭力思索、殚精竭虑,却又感江郎才尽,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有时灵感又不期而遇,面对生活的难题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偶然间翻看资料,顿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其实灵感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提示,是自己未能识别罢了。准确的说,是我们自己堵了,时常感觉累、乏力、疲惫、烦恼、无名火冲天,既静不下来,也定不下来。思想紧张,身体紧绷,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自我封闭,对于他人的心意难以察觉,甚至拒绝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又如何能够让灵感走进我们的心呢?

 打一个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就好比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做父母的总是心疼自己的儿女,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不由自主的就会唠唠叨叨的提醒,可是我们总是嫌父母烦,不爱听,也听不进去,自以为是,对父母的提醒油盐不进、无动于衷。长此以往,父母也只好作罢,懒得再提醒。 

可见,想要灵感显现,还是要回到自己身上,调节平衡好自己,要虔诚、谦虚、低姿态,保持好心平气和,与“灵感”交心。日常生活与人相处过程中,由于害怕被伤害,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不知不觉间带上面具做“假人”,少有与人交心。自己都不肯把真心诚意交出来,他人又如何与自己交心呢?

 [转载]灵感从何而来?(我们的幸福家园)


晚上行走在小路上,碰见陌生人,会引起自己的戒备,自然的提防和警戒起来,生怕受到伤害,这是人的本能。在社会上混久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难见真心。有时面对他人的热情,我们反而会认为是别有用心,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不自觉的就像刺猬一般把“心”紧紧的缩成一团,处于防备状态,他人很难走进自己的内心,自己也很难展示真实的内心,甚至都忘了自己这颗“心”是个什么样子,更谈不上与人心心相连、息息相通。

 

如今,敞开心扉,真诚的与大家做朋友。广阔的天地间,自己并不孤单,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砂石泥土、花鸟虫鱼、万事万物皆可为友,灵感也在其中,默默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分秒不停的传递着智慧,遂有了妙笔生花、下笔有神,遂有了一篇又一篇文章的展示。

 正如【生命细胞科学】告诉我们:“只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认识、总结、发现,不同的颜色环境对自己的身体、思维、情感、精神和心灵造成的影响和干扰,组成自己身体的粒子、细胞和神经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醒我们,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发挥、应用生命体本能的方式方法,有利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是一种高尖科学智慧的体现! 

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衣服和颜色,或者自己在某个时间,去某个场合参加、从事某种活动,穿上某件衣物,很有力量感、富有朝气,或者自己在某个地方,富有灵感,思维敏捷,和谐温馨,感觉祥和,舒适,心平气和,这就是适合自己的,自己需要的颜色和环境,有助于激活、加强自己的生物磁场,有助于自己健康、命运、事业和爱情的颜色与色调。 

总之,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自己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开动自己的脑子,应用自己的思维,就会发现:无论男女老少,有文化无文化,都在主动或被动的认识、掌握、运用颜色的知识与规律,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认识和发挥生命的本能,都在虔诚的为了实现和提高生命的质量而努力奋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生生不息!”

[转载]灵感从何而来?(我们的幸福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