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五)

 金色年华554 2018-07-10

俄罗斯

费拉蓬特修道院建筑群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五)

费拉蓬托夫修道院遗址群,由基里洛·别洛泽尔斯基修道院的二位创建人之一、修士费拉蓬特·莫扎伊斯基于1398年开始发起创建,历经160余年,先后建成当时非常盛行的6幢砖瓦大楼,巧妙地融汇了几个世纪的建筑精髓,是15至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修道院建筑中得以保存最为完好的遗址群。而这一时期又是统一俄罗斯及其文化发展十分重要的阶段。修道院建筑的创新和纯洁性最为突出,建筑内部因绘有15世纪末俄罗斯伟大画家季奥尼西的作品而显得格外雅致。

2000年,费拉蓬托夫修道院遗址群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锡霍特山脉

远东山系。临鞑靼海峡和日本海,由东北向西南延伸1,200公里(750哩)。地形复杂,四周有重大地质断层,西北部地槽结构即为乌苏里江谷地。主要山岭有8座,最高峰托尔多基-亚尼(Tordoki-Yani)山海拔2,077公尺(6,814呎)。大部山地森林茂密,较高处为白桦和针叶林,低处为落叶林,是俄罗斯远东主要伐木区之一。开采铅、锌和锡等多种矿藏。人烟稀少。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五)

弗拉迪米尔·阿尔谢尼耶夫在1910和20年代里对锡霍特山脉进行了仔细的考察, 并把他的经历写在几本书里,其中包括《德尔苏·乌扎拉》(1923年),这部书于1975年被黑泽明拍成电影并获得奥斯卡奖。1935年当地设立野生保护区来保护这里不寻常的野生生物。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锡霍特山脉列入世界遗产,理由是其“对于中华秋沙鸭、毛腿渔鸮和东北虎等珍稀物种幸存”的重要意义。整个世界遗产面积16319平方公里,其中中心保护区面积3985平方公里。

锡霍特山脉中植被茂盛,自然资源丰富,有东北虎等珍稀动物栖息。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心地区只有在保护人员随同下才允许进入。


杰尔宾特的古城和城堡建筑

杰尔宾特古城自从公元前1世纪起就是卡斯匹亚海西部的控制南北往来的要塞。5世纪的时候由叶塞妮亚修建的防御工事在接下来的王朝中一直被使用着,如后来的波斯统治时期,阿拉伯和蒙古时期;

杰尔宾特古城及其防御工事在叶塞妮亚王朝设计和建造的战略防御工事中具有重大意义,并且直到19世纪俄国统治着这个国家,这些工事在接下来的王朝中一被使用着。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五)

杰尔宾特古堡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风景:原始的生活方式,美妙的地毯、珠宝、陶器。10种方言对于刚刚接触这个小镇的人来说,总是让每个人赞赏和感到吃惊。毫无疑问,有着5,000年历史的古老的杰尔宾特镇给任何一位旅行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杰尔宾特位于卡斯匹亚海的海岸,高加索山近在咫尺,与海仅仅相隔3公里。原先那里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公路——连接东南欧近东的通道。

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从东南欧洲来的游牧民族开始了他们的农业。这里的土地被一道从山顶到海边的围墙围起来。那里有两道这样的墙,在这两道墙中间是这个城镇的走廊,尽管它们很小而且保护的不是很好,但它可以和中国的长城作比较。在不同的时代,无数的人们给这个小镇取过名字,多于20个。但是所有的名字都和“门”这个词有关。杰尔宾特这个名字来自波斯语,意思是“门的一部分”。在俄语中它的意思是“铁门”。强大的城墙和碉堡,挡住了多少风雪,能保留到如今并且给如今的旅行者一个机会来看看现今已经消失的部落和民族。


乌布苏湖盆地

乌布苏湖盆地位于大湖的北面,是以乌布苏湖命名的,是所有中亚内陆盆地中最北的一个,由乌布苏湖和它的海岸线、图根山脉、塔噶恩苏乌特山和两块沙漠组成,气候呈现出很强的对比性;由12个地理群构成,代表着东欧亚大陆最重要的生物群落区。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蒙古巨大的乌布苏湖是一个面积广大的浅盐水湖,其良好的大草原生态系统适合多种鸟类栖息,周围的山脉为诸如雪豹等濒临灭绝的动物提了供庇。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五)

乌布苏湖是蒙古最大的咸水湖,从1967年起被列入蒙古国家自然保护区。该湖大部分在蒙古境内,一些支流流入俄罗斯。1997年,蒙俄两国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将乌布苏湖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03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同意了申请。

乌布苏盆地位于大湖的北端,保护区由四个部分组成,有乌布苏湖及它的海岸线、图根山脉、塔噶恩苏乌特山和两块沙漠地带。许多小的冰川和冰雪覆盖的图根山脉,依冻原、森林和草原而立。许多河流和小溪流向乌布苏和其它湖泊。此差异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和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哺乳动物有狼,红色狐狸、雪豹、猞猁、海豹、草原臭鼬、西伯利亚海豹、野猪、麝、麋、獐和蒙古黑尾巴小羚羊等。乌布苏湖共有超过220种鸟被记录下来,还有许多濒危动物,包括包括黑鹳、欧亚琵鹭、天鹅,条鹅、鹗和白尾巴鹰。超过一百对琵鹭在此筑巢,与白苍鹭、天鹅、粉刺鸥、粟粒疹鸥和黑鹳相毗邻。


新圣母修道院建筑群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圣母修道院是莫斯科最美丽最和谐的建筑之一,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修道院之一,也是莫斯科市区规模最宏伟的宗教建筑群之一,是仅次于克里姆林宫的重要文物。

新圣母修道院,座落在莫斯科西南,距离克里姆林宫大约四公里,靠近莫斯科河的浅滩,这里是通向莫斯科市的要冲之地,因此这座修道院也兼作城堡,具有保卫首都门户的要塞意义。呈现在游客面前的红白相间古色古香的高高的塔楼和围墙,使修道院看起来像一个中世纪城堡。

新圣母修道院建于1524年,是瓦西里三世为纪念古城斯摩棱斯克从立陶宛政权下重归俄国版图而建造的;院内最古老的石结构教堂名为斯摩棱斯克大教堂。正是这些石结构,使其在多次战争中幸存,包括1812年的莫斯科大火。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五)

18世纪前,该修道院曾处于皇家的保护之下,享有“御用修道院”的声誉,因此其建筑风格典雅而华丽,白石细节与粉红砖墙相结合,构成一片醒目的粉红色建筑。1598年这里曾举行鲍利斯·戈杜诺夫的沙皇加冕典礼;17世纪末,彼得大帝与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展开了一场权力之争,彼得大帝胜利后,索菲娅被强行在此剃度为修女,1704年死于这座修道院。

修道院的主体建筑是斯摩棱斯克大教堂和小巧的八角形钟楼。大教堂内陈设有16世纪的油画和17-18世纪的圣像。八角形钟楼上那闪亮的镏金圆顶,在莫斯科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十分醒目。

修道院内有新圣女公墓,1923年起,成为名人公墓,果戈里、契诃夫、奥斯特罗夫斯基、赫鲁晓夫都葬在这里,几乎每一墓碑都是一个雕塑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